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1——7课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供求影响价格。

(一般地,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

(一般地,价值量大,价格高;价值量小,价格低。

)③纸币发行量。

(一般来说,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④国家政策等客观因素(间接因素)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的意义。

①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②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劳动时间的,处于不利地位。

③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会增加购买。

)②不同的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受到影响小,高档耐用品受到影响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

(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

如何影响:15页第四段2-3行,第五段2-3行。

)④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压缩生产规模—产量减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⑤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为商品提供降价空间—价格竞争中具有优势。

)⑥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生产质量好或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商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5.影响消费水平因素。

①从根本上说,在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

②居民收入。

(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大小。

)物价总体水平。

(物价上涨,减少消费量;物价下降,增加消费量。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消费心理及消费观的影响。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④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向导性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着生产积极性。

⑤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6.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什么?①生活水平提高。

②消费结构改善。

7.人们的消费受那些消费心理的影响?评价?①消费心理具体见上。

②评价: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有时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要考虑代价和社会认可;攀比心理完全不可取,不健康;求实心理完全可取,是理智的消费。

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坚持的原则。

(四条见上6③)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两大点,四小点+五句话6④)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控制力: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能力。

)11.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

②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怎样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13.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意义?①如何看待: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②如何树立:a取之有道。

用正当的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b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做有意义的事。

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14.影响公司成功的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以下5点均为其他因素。

)⑤提高经营者素质。

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⑦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5.就业的意义。

①对社会:a.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对劳动者:a.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b.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就业的形势。

、①一大: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比较大。

②三不: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18.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①从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党和政府:A.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

C.a.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b.扩大就业规模。

c.改善就业结构。

d.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劳动者:A.树立正确的就业观:a.树立自主择业观。

b.树立竞争就业观。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B.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C.发扬创业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企业:遵守劳动合同,协调劳动关系,承担社会责任。

19.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需要。

②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0.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据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④具体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

企业:①提高企业经营者、生产者素质②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国家:①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法律法规建设②健全劳动合同制度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④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2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意义: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及意义?(为什么)必要性:①公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3.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②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③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力、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⑤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24.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及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5.为什么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必要性: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③:公平提高效率的保证2.意义:①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②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6.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生产决定分配,因此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具体做法: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的另一重要措施(具体做法:①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②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实现公平收入。

)。

27..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p62)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p62)②:存在矛盾。

根源是: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28.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劳动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1.财政的作用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具有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什么扩张性财政政策?什么经济形势下政府采取此政策?(1)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制约时。

3、什么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什么经济形势······(同上)?(1)通过减少财政收入,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受供给给能力制约时。

4.财政收入的来源A.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B.利润收入C.债务收入D.其他收入5.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1)上题“()”(2)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是国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