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谈“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浅谈“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病人教育
•教育病人和家人, •及时报告医生 •配合治疗
PMDT的核心
个体化、多模式、 超前镇痛方案
完善的疼痛 评估体系
患者教育(展板 、患教手册)
医护紧密配合的规范化疼痛 管理流程
PMDT的意义重大
• 降低患者住院天数1,提高床位周转2
•
个人的职业成就感也大大提升,就会更加热爱 自己的工作
• 工作量减少2
• 疼痛减少,消除了对手 术的恐惧
•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康 复更快,满意度提升
合作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分工做不同的事情 家庭,科室,医院,社会,国家处处需要合作 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发展
蚂蚁精神
大青虫的体重是蚂蚁 体重的100多倍,单 靠一只蚂蚁的力量是 不可能的。但是一大 群蚂蚁团结起来,力 量就很大了,就能把 大青虫扛回家去
多模式镇痛方法
区域阻滞
全身给药 病人自控镇痛
多模式镇痛 多种药物联合多种方法联合
我院多模式镇痛的实施
轻度疼痛
如: 腹股沟疝修补术 静脉曲张 腹腔镜手术 股骨颈手术 脊柱拆内固定
中度疼痛
如: 髋关节置换术 子宫切除术 颌面外科
重度疼痛
如: 开胸术(包括胸腔镜) 上腹部手术 大血管(主动脉)手术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 (排除禁忌症) 与(1)联合 (3)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类(PCEA) 或外周神经阻滞或神经丛阻滞或曲 马多或阿片类药物注射(PCIA)
患者得到更多的关怀
脸谱法
主诉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
我院目前的疼痛评分
围手术期镇痛的五要素
疼痛宣教 合理评估疼痛
超前镇痛
多模式镇痛
个体化镇痛
.
PMDT的组成
麻醉医生:拥有技术优 势,疼痛治疗的专家 外科医生:了解手术过程, 掌握镇痛补救措施
护理团队: 最贴近患者
多学科协作镇痛团队
心理医生: 缓解因心理 因素引起的 疼痛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排除禁忌症)与(1)联合 (3)外周神经阻滞(单次或持续注射)或曲马多或阿片类药 物注射(PCIA)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排除禁忌症) 与(1)联合 (3)区域阻滞加弱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或必要时使用小剂量强阿片类药物静脉注射
康复医生:继续管理慢性疼痛,帮 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
PMDT中医、护、患合作的“木桶理论”
医生
1
护士 患者 3
2
镇痛效果
只有三方同时更新镇痛理念、丰富疼痛知识,才能达到镇痛效果最大化
PMDT医护患的配合
疼痛评估
•每日按时评估疼痛 •记录疼痛评分 •>3分告知医生处理
治疗方案
•个体化、多模式、 超前镇痛 •关注疗效与安全性
肺不张 肺炎
促血栓形成
恶心、呕吐 麻痹性肠梗阻
水钠潴留
心肌氧耗 增加
深静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
慢性疼痛 失眠,精神 异常
围术期镇痛意义重大
•
加快患者康复的需要
• 加快恢复速度和功能转归, 有助于功能锻炼 • 降低术后发病率 • 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 用 • 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 体现人文关怀改善生活质量
对‘‘多学科协作的多模 式镇痛(PMDT)’’的总 结及思考
手术室:王琦英
无痛医院的理念
——减少病人疼痛,带来更多满意
体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更 完善的技术境界和对病人 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在医院听不到疼痛的呻吟 和尖叫,是医患双方的共 同追求。
听听患者的心声
患者一:女,71岁,右侧膝关节置换术,消除疼 痛的恐惧,15天后又施行左侧膝关节置换术。住 院手术无痛苦,康复快,患者非常满意 患者二:男,80岁,糖尿病史20年,缓解糖尿病 足导致的缺血性疼痛……
消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
围术期疼痛影响术后快速康复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黄宇光教授表 示:术后疼痛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精神上的,而且 是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
术后疼痛对病人的影响
术后疼痛
内分泌反应
心功能影响
肺功能影响
术后高凝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胃肠道影响
外周或中枢敏化
水电解质 代谢异常
交感神经兴 奋性增强
总结
生活处处有合作 合作过程各尽责 合作为了谋发展 团队精神要记得
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 让病人在没有痛苦,没有恐惧 的环境下就诊、检查及治疗 • 病人到医院看病没有任何心理 负担,使就医成为一个愉快和 舒适的过程 • 医院提供给病人全新的管理理 念和服务模式
多学科协作镇痛模式的出现
手术期间的疼痛管理—-病人 走出手术室后的疼痛管理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 (PMDT)可谓多学科协作、 规范化管理住院患者疼痛 的一次全新尝试。 单一学科——多学科 单一用药——多模式镇痛
不忘初心,励志前行
无痛人流 无痛胃肠镜
无痛分娩
无痛医院
无痛纤支镜
无痛病房
.
对疼痛认识的不断更新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将疼痛列为第5大生命体征; 2000年—国际疼痛学会公布了“疼痛管理标准”; 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把消除疼痛定为病人的基本权 利; 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学会大会将慢性疼痛列为是一种 疾病; 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 镇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