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
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第一节 生物材料与生物活性物质
一、生物材料的来源
供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动物、植物、 微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与代谢产物。应用动植物 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发酵技术也是获得生物制药原料的 重要途径。基因工程技术与细胞工程技术和酶工程技 术更是开发生物制药资源的新途径。
(一)动物脏器
(4) 酶
3.真菌
(1)酶
(2)有机酸
(3)氨基酸
(4)核酸及有关物质
(5)维生素
(6)促生素
(7)多糖
医学ppt
5
4.酵母菌 (1)维生素 (2)蛋白质与多肽 (3)核酸
(六)开发生物新资源 (1)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2)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工程菌或工程细胞
医学ppt
6
二、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方式 (一)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方式与其生物功能
医学ppt
12
生物活性。最后挑选出产量或其它性能比亲代菌株优秀的 突变株。
(2)根据代谢的调节机理选择高产突变体
根据代谢的调节机理选择高产突变体。(抗性基因)
4.菌种的保藏
(1)菌种的退化与防止
生产菌种本来在自然环境下生长,所以在人工培养条件 下,任何菌株通过一系列的转接传代都可能发生退化。
1.菌种的分离 微生物种类繁多,易于培养,是工业化生产各种生物药
物的主要材料。
(1)含菌样品的收集 根据微生物的生态特点,从自然界取样,分离所需要菌种, 如到堆积和腐烂纤维素的地方去取样分离纤维素酶产生菌。
医学ppt
10
到温泉附近取样分离高温蛋白酶产生菌。
一般可以从土壤中分离所需微生物,取样时先将表土刮去 2~3cm,在同一条件下选好2~5点土样混在一起包好,表明 采样地点及日期备用。
医学ppt
8
(2)合适的组织器官 (胃蛋白酶,胃) (3)生物的生长期
生物的生长期对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影响很大。
2.杂质情况 难于分离的杂质会增加工艺的复杂性,严重影响收率、 质量和经济效益。
3.来源 应选用来源丰富的材料,尽量不与其他产品争原料,最 好能一物多用,综合利用。
胰脏 制备弹性蛋白酶和激肽释放酶,胰岛素与胰酶 等。
生物碱、强心甙、黄酮、皂甙、挥发油、树脂、鞣质等。
医学ppt
3
(五)微生物
1.细菌 常用细菌发酵法生产乳酸、醋酸、丙酮、丁醇。主要有:
(1)氨基酸 利用微生物酶可转化对应的α酮酸或羟基酸作用产生
氨基酸。
(2)有机酸 柠檬酸、苹果酸、乳酸 (3)糖类 利用细菌可制取葡聚糖、聚果糖、聚甘露 糖、脂多糖。
医学ppt
7
四、生物材料的准备 生物材料的制造主要包括以下工艺过程:
1)生物材料的选取与预处理; 2)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有效活性物质; 3)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4)后处理及制剂
(一)生物材料的选取
1.有效成分的含量 (1)生物品种
根据目的物的分布,选择富含有效成分的生物品种是 选材的关键。(催乳素,哺乳动物)
(4)核苷酸类 用细菌可生产5‘-AMP,5’-肌苷酸 (5)维生素 VB1,VB2,VB6, Vc (6)酶 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弹性蛋白酶
医学ppt
4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最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已有1000多种抗生素 约2/3产自放线菌。
(1)氨基酸 发酵法
(2)核苷酸 5-脱氧肌苷酸
(3)维生素
(2)富集培养
收集到的样品若含所需要的菌较多,可直接分离。如含所需要 的菌很少,就需要经过富集培养,使所需要的菌大量生长, 以利于筛选。再配合控制温度,pH或营养成分即可达到目 的。有时用能分解的底物作为生长和诱导产生所须成分的培 养基成分,以使所需要的菌种得到快速生长,有利于进一步 分离。
(3)菌种纯化
医学ppt
9
(二)生物材料的采集与保存
生理活性物质易失活与降解,采集时必须保持材料的新鲜。 防止腐败、变质与微生物污染。如胰脏采摘后要立即速冻, 防止胰岛素活力下降。
保存生物材料的主要方法有速冻、冻干、有机溶剂脱水, 制成丙酮粉,或浸存于丙酮与甘油中等。
(三)动物细胞的培养与保存
(四)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保存
(二)血液、分泌物和其它代谢物
血液制品:人血制剂、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纤维 蛋白原,免疫球蛋白、人血浆、干扰素、白介素等。
尿液、胆汁、蛇毒、蜂毒也是重要的生物材料,尿激酶, 表皮生长因1)海藻 (2)腔肠动物 海葵毒素 (3)节肢动物 甲壳素 (4) 软体动物 多糖、多肽、毒素 (5)棘皮动物 海星、海胆、海参 海参素抗癌 (6)鱼类 鱼油、多种激素、毒素,硫酸软骨素 (7)爬行动物 龟 滋阴养肾 抗肿瘤 (8)海洋哺乳动物 鲸鱼鱼肝油 (四)植物
在自然条件下,各种类型的菌混杂在一起生活,所以要进 行分离,以获得纯种。菌种纯化的方法一般采用稀释分离或 划线分离法。
医学ppt
11
2.菌种的筛选 (1)筛选对象的选择
筛选前,先要考虑哪些微生物是筛选的对象。如有报道, 则根据文献收集可能性最大的的微生物进行筛选。
(2)培养方式的确定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有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
3.菌株的选育 从自然界直接分离得到的菌种,都不能立即适应实际生产需 要。只有通过诱变,选育才能使产量成倍,成百倍地提高。 选育方法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随机选择突变体;根据代 谢的调节机制选择各种突变体。
(1)随机选择法 一般程序是采用诱变剂诱变处理微生物,增殖培养,经过
稀释涂布,随机选择部分或全部单菌落,逐个测定它们的
(1)胰脏 (激素、酶、多肽、核酸、多糖、氨基酸等) (2)脑 (脑磷脂、肌醇磷脂、神经磷脂、神经肽等)
医学ppt
1
(3)胃粘膜(胃蛋白酶、胶原蛋白酶、胃泌素、胃膜素) (4)肝脏(维生素、磷脂类、胆固醇) (5)脾脏(免疫器官) (6)小肠(糖蛋白、核苷酸酶、溶菌酶、胃肠道激素) (7)脑垂体(各种激素) (8) 心脏(细胞色素C、辅酶Q10) 其它等
根据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功能推断其存在部分和分布 方式。生物活性物质分为胞内与胞外两种存在部位。 (二)生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三、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特点
(一)生物材料组成的复杂性
(二)生物活性物质存在地特点
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材料中含量较低,杂质含量很高, 而且生理活性愈高,含量愈低。
生物材料中的生化组成数量大,种类多,分离纯化比 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