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11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试卷-高分子材料基础-欧霄巍

2015年11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试卷-高分子材料基础-欧霄巍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期末试卷( A )卷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基础》考试日期:2015 年 11月日主考教师:欧霄巍,王炳喜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专业:班级: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注意:试卷评阅统一使用红色笔,要求对的打“√”,错的打“×”,并采用扣分的方法评定。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3 分)
1.在半晶态聚合物中,发生下列转变时,判别熵值(即混乱度)变大的是()
A.熔融
B.拉伸取向
C.结晶
D.高弹态转变为玻璃态
2.下列高聚物中,只发生溶胀而不能溶解的是()
A.高交联酚醛树脂;
B. 低交联酚醛树脂
C.聚甲基丙稀酸甲脂
D.支化聚乙烯
3.下列哪项不属于聚合物的近程结构概念范畴()
A.聚乙烯C-C原子键长0.154nm
B.聚氨酯含有很多NHCOO基团
C.越是柔性的聚合物链越容易呈线团状
D.聚丙烯有‘头头’连接和‘头尾’连接两种不同连接方式
4.下面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聚丙烯的立构规整度如果不高的话,可以通过单键的内旋转来提高
B.高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一般可以分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和物理缠结力
C.旋光异构可以分为全同立构、间同立构和无规立构
D.聚乙烯分子链上没有大位阻的侧基,主链C-C键内旋转较为容易,所以常温下呈橡胶态
5.当都是同一种聚合物时,下面那个选项不会对聚合物的溶解性有明显的影响()A.聚合物交联度的大小
B.聚合物立构规整度的大小
C.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小
D.聚合物支化度的大小
6. 一般来说,当多种单体进行共聚时,以哪种共聚类型得到的产物性能会相对较优?()A.无规共聚
B.交替共聚
C.嵌段共聚
D.接枝共聚
7. 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聚乙烯的结构较聚丙烯简单,因此其溶解性优于聚丙烯
B.硫化橡胶是高度交联的高聚物,没有溶剂可以将其溶解,所以其在溶剂中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C.聚酰胺虽然有一定的结晶度,但是有极性,因此室温下一些极性溶剂可以将其溶解D.聚苯乙烯有很大的侧基,位阻效应很大,因此常温下很难溶解
8. 关于聚合物结晶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聚碳酸酯是一种结构较为规整的聚合物,因此在加工中如果碰到快速冷却,也能够结晶B.能够结晶的或结晶度较高的聚合物,其熔点也会较高
C.结晶高聚物中总是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交替出现,两者间有明显的界限区分
D.聚氨酯虽然主链结构并不一定很规整,但由于有很强烈的分子内以及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导致其也有一定的结晶能力
9. 高聚物的哪些性质与它的链段运动无关?()
A.溶胀、橡胶弹性
B.蠕变、应力松弛
C.玻璃化转变温度
D.无沸点,即没有液体状态
10. 下列这些对于聚合物加工中聚合物晶体的成型情况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A.非晶态聚合物在冷却过程中分子链堆砌松散,密度低
B.结晶态聚合物一般晶区、非晶区共存,存在“结晶度”概念
C.聚合物结晶的完善程度主要由其本身的结晶性能所决定,并不强烈依赖于成型工艺的冷却条件
D.取向态结构是热力学不稳定结构,高温下易解取向
11. 一般来说,下列成型方法中不适用于热固性塑料的加工方法是:
A.挤出成型
B.吹塑成型
C.压延成型
D.浇筑成型
二、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
1. 单螺杆挤出机的的螺杆分为哪几段?各自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2. 什么是聚合物加工过程中的热成型?有哪些特殊的热成型工艺方法?
3. 高聚物的固体(微观)结构是什么?构型构造构象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4. 自由基聚合为什么会出现自加速现象?
5.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结构式:聚丙烯,苯乙烯,PET,双酚A型环氧,尼龙6,有机玻璃。

三、问答题( 每小题8分,共32分)
1. 乳液聚合为什么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分子量?(8分)
2. 请画出螺杆示意图并在图上标注其中的各项参数,你认为哪两个参数是螺杆中最为优先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为什么?
3. 高分子也会溶解形成溶液,在溶解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哪些高分子无法形成溶液?结晶高聚物和非结晶高聚物在溶解时有何异同?为什么极性结晶高聚物分子间力较大,却反而比非极性更容易溶解?
4. 某个高聚物有1万分子量,是否就代表其每个分子的分子量均是1万,为什么?分子量的统计平均种类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多分散系数?测定分子量大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说出其中GPC法的原理。

四、 计算题 ( 10分)
1. 在一溶液聚合体系中,某单体浓度[M]=0.2 mol/L ,某过氧化物引发剂浓度为[I]=4.0×10-3mol/L ,60℃下进行自由基聚合。

已知kp=1.45×102 L/mol·s ,kt=7.0×107 L/mol·s ,
f=0.8,引发剂半衰期=21/t 44h 。

求(1)初期聚合速率p R ;(2) 初期动力学链长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