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教学大纲模板

(完整word版)教学大纲模板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是我系专业及其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实践知识,同时通过大量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程任务:1. 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

2. 结合实际介绍常见计算机网络的组网和网络管理方法。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关系的深刻理解。

4.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5. 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6.奠定学生对未来计算机网络开发和应用基础。

二、本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目标:培养学生在处理网络工程方面的规划、安装、管理、维护等一般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熟练使用TCP/IP协议知识对网络的配置与管理。

掌握局域网基本特点、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常见网络的组建方案。

掌握WINDOWS2000网络操作系统。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掌握几种常见网络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技能。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应用等内容。

能够熟练进行Windows 2000的系统安装、管理及维护,了解并掌握Windows 2000网络服务的安装与设置,能够胜任一般网络工程方案设计、组建、网络维护以及简单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四、先行课程要求本课程的先行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实验课时不少于36学时。

建议在WINDOWS 2000或兼容的系统中完成实验。

3、对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4、应尽可能利用CAI课件和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六、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是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86学时,其中授课时间为50学时,实验课时为36学时。

总学分数为5学分。

二、文字教材与CAI课件的配合1.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包括主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两部分),•文字教材担负着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

因此教材要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最新技术及应用。

2.CAI课件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两者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三、学时分配表四、考核本课程采用笔试考核方式,笔试由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多机系统、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分布式计算阶段。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按拓扑结构划分;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按数据传输所用的结构和技术划分等。

5.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

(重点)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4.掌握计算机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重点)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教学内容: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信息、数据和信号;噪声;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带宽;传输效率与吞吐量。

2.数据通信模型:点对点通信、多点共享信道通信模型;数据通信的任务。

3.传输概念:时域与频域、数据率和频带的关系。

4.数据调制与编码:调制与编码原理,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5.数据通信技术:数据传送方式(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数据同步方式(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6.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方式、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其他通信交换技术。

7.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的特点及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编码。

8.差错控制技术:差错控制方法;差错检测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

教学要求:1.了解数据通信一些基本概念。

2.理解数据通信模型及数据通信的任务。

3.理解并掌握数据调制与编码原理(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原理)。

(重点与难点)4.理解并掌握数据通信技术原理(传送方式及同步方式)。

(重点与难点)5. 理解并掌握多路复用技术原理(频分与时分多路复用)。

(重点)6.理解并掌握数据交换技术原理(电路交换、存储转发方式特点)。

(重点)7.了解光纤通信原理。

8.掌握差错控制技术(循环冗余校验码生成)。

(重点)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实体、协议、网络体系结构、各层设计问题、服务类型、服务原语、服务与协议。

2.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分层结构及相应功能(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

3.TCP/IP体系结构。

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2.了解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层次结构及各层功能(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3.掌握TCP/IP体系结构分层原理及工作在各层的协议。

(难点)第四章局域网技术教学内容:1.局域网的基本特性:局域网定义与特性、传输介质、局域网拓朴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标准协议。

2.IEEE 802.3协议与以太网:IEEE 802.3协议帧结构、MAC 子层、10Mbps以太网。

3.令牌环网的组成、工作原理、介质访问控制方法、MAC帧结构。

4.令牌总路线网的工作原理、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无线网络与虚拟局域网。

6.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分类。

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局域网的概念与特性、拓朴结构、传输介质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了解局域网的标准协议集。

(重点)2.了解IEEE 802.3协议及以太网组成。

3.了解令牌环网、令牌总线网的组成、工作原理、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了解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三种工作模式。

连接材料、连接方法、技术参数。

第五章广域网技术教学内容:1.X.25网。

2.帧中继网络。

3.异步传送模式。

教学要求:1.掌握X.25网、DDN网、ATM网等网络的基本结构。

(重点)2.了解广域网的特点及基本构成。

(难点)第六章网络设备及组网技术教学内容:1.中继器2.集线器。

3.网桥数。

4.交换机。

5.路由器和网关。

教学要求:1.了解集线器的种类和功能2.了解交换机的种类和功能3.掌握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和分类4.掌握广域网和城域网的互联第七章TCP/IP协议教学内容:1.TCP/IP协议基础2.网际层协议3.传输层协议4.应用层协议5.路由协议教学要求:1.掌握TCP/IP协议基本要求。

2.了解网际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

(重点)3.理解应用层协议和路由协议。

(难点)第八章Windows NT网络管理教学内容:1.Windows NT网络。

2.NT的文件结构。

3.网络安全性与可靠性。

4.NT网络模型。

5.NT网络规划。

6.NT的安装教学要求:1.了解Windows NT网络。

2.掌握NT的文件结构。

(重点与难点)3.理解并掌握网络安全性与可靠性。

(重点)4.了解NT网络模型和NT网络规划。

5.熟练掌握NT的安装。

(重点)第九章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内容:1.网络安全概述。

2.网络攻击方法。

3.网络防御方法。

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安全。

2.理解网络攻击方法。

(难点)3.掌握网络防御方法。

(重点)第四部分课程实验具体请参阅“《》实验指导教程”实验一局域网网络结构的认识实验二局域网物理网络的组建实验三Windows系统支持的网络协议的设置实验四windows 2000server的安装与设置实验五用户帐户与组帐户的管理实验六资源共享与磁盘管理实验七Windows 2000 网络服务实验八Web服务器的配置实验九FTP服务器的配置实验十简单网络的设计实验十一Internet实验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2005-9第11页共1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