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富顺县实验小学校钟守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让我们老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这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一、导入新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课堂有效奠定基础。
导入新知的方法有很多,经常使用的有: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
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上课伊始,首先用课件出示:刘翔参加第24届雅典奥运会比赛夺冠时的视频,并定格为画面,与婴儿刚学走路的画面相比较。
这样的情境,必将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习兴趣异常浓厚,探究意识极其强烈。
到这时,我将抓住时机,板书课题:近似值,并通过“你想知道自己的平均步长吗?”,从而导入求平均步长的话题,进入教材例1的教学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我觉得应注意:情境要有明确目的;情境要有“数学味”;情境要有现实意义2、设疑激趣,导入新知:“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心中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创新。
我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先请同学们猜一道智力题:一张照片上有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但照片上却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绝大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爷爷、爸爸和孙子。
为了便于学生叙述,约定三人分别是老李、大李和小李,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
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难点得到了分散理解。
到这时,通过提问“在数学王国里,两个自然数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相互依存关系,想不想知道?”,从而导入“倍数和因数”的话题。
3、故事导入: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通过一个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师生在谈话中,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也笑着问学生:“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都要求讲,我指定一位同学接着往下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这位同学讲到这里听了,我问这位同学,“怎么不讲了?”这位同学说:“这个故事讲不完。
”我问全班同学说:“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齐答:“讲不完。
”“为什么呢?”一位同学举手说:“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那几句话。
”“说得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
同学们想认识它吗?”从而导入新课。
二、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激发兴趣,诱发参与动机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我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我把教材中例2(例2的内容:7个西瓜共重29千克,平均每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千克?)改编为:星期天,我和好朋友李华、张东一起去逛街。
来到服装店,我们同时看中了一套款式相同的西服,决定每人买一套。
一看标价,每套西服150元,我们三人共需付多少元给售货员?最后我们与售货员讲定了价格,3套西服共付了410元,你能估计一下每人需要付多少钱?创设生活中购买衣服的探究实例,这更让学生感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一下购买物品的过程。
由于这道题目的商是循环小数,竖式计算除不尽,从而产生保留商的近似值的必需。
设计三个层次的情境:由于涉及到钱的问题,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没有分币,保留一位小数、直接保留整数,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通过层层展开,让学生明白“保留商的近似值,只需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这一新的知识点。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发现知识、建构知识为主。
因此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如我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时,首先用课件出示例1: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要一样多,你能想到哪些排列形式?通过“摆、说、写、导、悟”五个步骤突出这一教学重点。
①、摆:让学生用小棒,按例1的要求摆出不同的队列形式;②、说: 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排成几排,每排多少人?可以排出多少种队列形式?③、写:学生自主写出不同排列形式对应的乘、除法算式;④、导:教师抓住其中一种排列形式(排成4排,每排9人),根据列出的乘法算式(4×9=36)或除法算式(36÷4=9、36÷9=4),请学生说出36、4和9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4和9都是36的因数,36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抓住时机强调“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⑤、悟:通过不同的算式(如:5÷5=1, 5÷2.5=2,3+4=7),加强对比,深化认识,感悟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数a能被数b整除, 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评判,相互补充,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建立起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3)、创设时空,保证参与机会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
”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情感的有效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三、精心构思,巧设练习,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果。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
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因此,练习题的设计力求典型、多样,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我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就设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1、第一个层次:质疑乐园①12是倍数,3是因数 ( )②34的最小倍数是34,34的最小因数是17。
( )③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 )④一个数的约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 )让学生统一用手势表示,在教师口令下检测全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第二个层次:游戏乐园规则:老师出一个数,看你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条件,符合的请站起来,举起你的卡片,看谁反应快?我是5,我找我的倍数。
我是24,我找我的因数。
我是30,我找我的因数。
我是1,我找我的倍数。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此题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策略和速度。
3、第三个层次:智慧乐园创设学生破译电话号码的问题情境(今天这节课我们合作非常愉快,我想我们彼此也应该是好朋友了,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打电话给我,我很乐意帮助大家,想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吗?藏在下面的几句话中,看你能不能用今天的知识破译号码?)神探破密码第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7。
第二个数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第三个数不是今天研究的自然数。
第四个数既是8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
第五个数的因数有:1、3、9。
第六个数的最大因数是5。
第七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同。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构思课堂延伸,让课堂教学有效性持续到课外。
课堂教学结束后,适时提出课堂延伸的探究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虽止而意未尽。
如我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就提出:求商的近似值,通常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小数位数的保留,今后还要学习在具体生活情境中采取特殊的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