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管理理论知识 讲义汇编

合同管理理论知识 讲义汇编

第一章合同管理法律基础

1.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一)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

(二)合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活动的准则

(三)合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双方纠纷解决的依据

(四)合同是协调并统一各参加建设者行动的重要手段

2.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以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运作的行为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立法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3.我国法律法规的主要形式:

按效力高低,依次:

宪法全国人大

法律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

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省级地市级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等)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

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法规

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4.合同法概述:

概念: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

合同法是指调整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立法目的:合同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根据本条规定,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调整范围: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当事人之间受民事法律(包括合同法以及其他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表明:

合同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民事关系。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活动,属于行政管理关系,不是民事关系,不适用合同法;企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也不适用合同法。

合同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有关婚姻、收养、监护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包括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等。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该条规定了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简称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本条确立了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和平等原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平等体现了自愿,自愿要求平等。合同法的自愿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合同自愿只有在合法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自愿原则要受到一定的干预与限制。

(3)公平原则《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主要体现为:(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按照公平合理的标准确定合同的权利义务,不能使合同的权利义务显失公平。(2)当事人发生纠纷时,法院应当按照公平原则对当事人确定的权利义务进行价值判断,以决定其法律效力。(3)当事人变更、解除合同或者履行合同,应体现公平精神,不能有不公平的行为。

(4)诚信原则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作为解释合同的重要依据。在合同的内容含糊不清、发生歧义等情况下,就需要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进行解释,诚实信用原则就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解释原则。

(5)合法原则《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此将其简称为合法原则,实际上包括了合法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合同的分类:《合同法》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组成。总则包括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终止、违约责任、其他规定等共分为八章。分则按照合同的标的的特点分为15类,即: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等。

5.合同法律关系的构成

法律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相应的法律规范的调整下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包括合同法律关系主体、合同法律关系客体、合同法律关系内容三个要素。

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

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以自己的名义订立并履行合同、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享受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人。

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合同法第9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生命的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的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