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准,其余的均为本 国货物。
06 夫妻同时参与同一项目评审,需要回避吗?
案例回放
大型冷门的专业设备公开招标。投标截止日前,共有4家供应商递交了 投标文件,6位评审专家和一位采购人代表参与了项目评审。经办人员宣读 评标纪律及评审专家有关回避事项时,所有专家都表示没有应当回避的情形。 经评审,A公司被确定为第一中标候选人,集采机构进行了中标结果公示。 公示期间,B公司提出质疑,理由是“参与本项目评标的X和Y为夫妻关系, 而且一年前在同一个设计院工作,属于利害关系人,应当回避而未回避,所 以采购程序违法”。
集采机构经核实发现,X和Y确实是夫妻关系,Y在一年前离开X现在工作 的设计院。
解决之道
财库〔2016〕198号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九条 在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中,夫妻、同一法人单位的评审专家参与同一项 目评审并无限制。 但国际机电招标项目有这方面的规定。《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 法》、《进一步规范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活动有关规定》规定:同一评标项 目,来自同一法人单位的评审专家不得超过评标委员会总数的1/3。本案例X 和Y尽管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过,但人数为2人,没有超过评标委员会总数的1/3。 因此,本案例不属于应该回避的情形。
解决之道
看是否属于“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在《刑法》中,供应商 的犯罪是指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概念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集体研究决定或主要负责人决定而实施的行为。只 有符合上述规定的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其发生的犯罪行为才能构成单位犯 罪。
企业经营中常见的单位犯罪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偷税罪、侵犯知识产 权罪及串通投标罪。
解决之道
诚实信用基本原则。在相关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采 购代理机构还可以通过采购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对供应商不诚信 行为说“不”。比如,在采购文件中规定,“参与本次采购活动 的供应商,其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所在的公司在近三年内没有 违法违规行为”。
02 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须为制造厂商”,会有麻烦吗?
案例回放
IT设备项目进行公开招标,A公司中标。 B公司提起质疑:A公司的资格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应判定为无效投标。 理由是招标文件供应商资格要求中规定投标人须为投标产品的制造厂商,而A 公司为投标产品的生产企业而非制造厂商。 采购代理机构对质疑事项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审查,查阅A公司的投标文 件发现,A公司为投标产品的生产企业,而不是投标产品的制造厂商。 针对A公司是否符合供应商资格要求,采购代理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 研讨。结果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招标文件要求的是“制造厂商”不是“制造 商”,隐含包括产品生产企业内容,因此A公司符合招标文件的供应商资格要 求,质疑事项应判定不成立;另一种观点认为招标文件要求的“制造厂商”是 指“制造商”,不应包括产品生产企业,因此A公司不符合招标文件的供应商 资格要求,应判定为无效投标。
当合约双方发生争执时,按照“逆合约编写者”释义原则处理。。 允许“兼投不兼中”的项目,应在采购文件编制中就出现“兼投不兼中” 情况时的处理方法进行明确。
05 含有进口部件的国内组装产品属于“进口产品”吗?
案例回放
某智能制卡设备招标结果公布后,几家未中标的供应商根据招标文件 及相关规定,对照中标公司官方网站上的产品信息,提出以下三点质疑: 一是中标产品制卡速度的技术参数未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二是中标产品 的卡容量没有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三是中标产品为进口产品,未经审批, 应认定中标资格无效。最终变成了投诉。
本案例中区人民检察院公开的是自然人涉嫌行贿罪的信息,而非中标供应 商涉嫌犯罪的信息。因此,B供应商的质疑不能成立。
04 规定“兼投不兼中”时,应该明确哪些事项?
案例回放
某学校机电学院资源库建设项目,公开招标。该项目第一包预算金 额40.5万元,第二包预算金额20.5万元。采购人对工期的进度要求较高, 因此在招标文件中规定“两包兼投不兼中”。截至投标截止时间,4家 供应商参加投标。经评审,两包的第一中标候选供应商均为A公司。
最后关键点集中在中标产品是否属于进口产品。中标公司所投标的制 卡机的框架虽然采用了国外生产的部件,但也集成了国内厂家生产的部件。
解决之道
《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 报关验收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境外的产品。依据该办法,部分进口部件、部分 国产构件集成的产品不属于进口产品范畴。本案例中,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组装 了国内生产的部件,但部分是进口部件,显然不能将其认定为进口产口。
公司和C公司的初次报价都比第一次参加谈判时的初次报价高出近20万元。 反映给当地监管部门,查清“串标”真相后,对A、B、C、D四家公司
不仅予以了经济处罚,还将他们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三年内禁止参加 政府采购活动。
但没过多久,A、B、C三家公司的法人代表重新成立新公司后,再次参 与了这家采购代理机构组织的政府采购项目。
典型案例分析
01 被禁供应商法人代表马上成立新公司,还能参与政府采购项目吗?
案例回放
维修工程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A、B、C、D四家公司报名参加谈判。 第一次:只有A公司实质性响应了谈判文件。B、C、D三家公司未实质
性响应谈判文件,谈判活动不得不终止。 第二次:D公司没再报名参加谈判,只有A、B、C三家公司再度参与。B
解决之道
在编制采购文件时,表述务必要规范,尤其是招 标文件中的强制性要求,一定要字斟句酌。
针对本案例,最恰当的做法就是废标重来。
03 员工个人涉嫌行贿犯罪,是否列入公司重大违法记录?
案例回放
办公设备采购项目,A供应商中标。采购结果公布后,未中 标的B供应商提出质疑。B供应商称,据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 网显示,同年5月11日,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行贿罪依法对A供应 商的销售员李某提起公诉。因此,应视A供应商在参加投标活动 的前三年内有重大违法记录,要求取消A供应商的中标资格。
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兼投不兼中”,A公司只能成为一个包的中 标供应商。但是,由谁来确定供应商A成为哪一包的中标供应商呢?是 A公司还是采购人?
解决之道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采购人应当自收到评审报告之日 起5个工作日内在评审报告推荐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按顺序确定中标或者 成交供应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