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2005年卷一第64题—多选)
A.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
[考点]法律的儒家化
[分析]1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应。
其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
《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其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
相反,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要认定犯罪给予严惩。
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
它包括议亲(皇帝亲戚)。
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传统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才能)、议功(有大功勋)、议贵(贵族官僚)、议勤(为朝廷勤劳服务)、议宾(前代皇室宗亲)。
《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
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
按服制依亲属远近关系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服制不但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
九卿会审(明代又称“圆审”)是明代的会审制度。
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可见,除九卿会审之外,其他三项制度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本题A、C、D项应入选。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了中国传统法制中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制度。
中国传统法制以“礼法结合”,律法受儒家思想影响为特征,这些制度主要体现为在法律制度中注入“礼”的内核。
[法理导读]中国传统法制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制度不只题目中的三项,还包括“秋冬行刑”、“重罪十条”、“死刑复奏制度”、唐律的“十恶”等,考生注意总结掌握。
1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