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午睡问题及其对策

幼儿午睡问题及其对策

幼儿午睡问题及其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睡眠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

消除幼儿午睡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高幼儿睡眠的质量就成了极其重要的问题。

二、幼儿睡眠问题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我们班形成“午睡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家庭、教师、幼儿本身。

而且,从调查中也发现,家庭睡眠时间、睡眠方式、睡眠习惯与幼儿园的午睡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家庭中看: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带的或由保姆带的,过分的宠爱,在睡眠时间上由着孩子的性子,高兴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早上懒得起来,任由孩子睡到上午八、九点钟再起床;也有的是因为照顾孩子的父母或保姆对正确的睡眠姿势认识不够,漠视其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平时目视无睹,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有的幼儿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的动作,养成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吸吮手指、蒙着头并没有睡觉等,致使睡得不踏实,从而产生一系列“午睡问题”。

从幼儿本身和教师的角度看:个别幼儿是由于身体患病所引起;有部分幼儿是因为教师对睡眠状况缺少细致认真的观察分析;也或者由于教师对幼儿睡眠的个体差异缺乏了解,不能“对症下药”。

因此,在睡眠过程中,教师要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不同个性的孩子,在午睡时间安排和行为要求上不能整齐划一,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

三、改善幼儿午睡现状的对策
(一)改进午睡时间
根据个别差异,调整其午睡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老师就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和需要作出个别的对待,或者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对晚睡早起,中午不想睡觉,精力还特充沛的,我们可以彩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孩子午睡时间推迟几分钟,让兴奋神经系统慢慢安静下来,使周围安静的气氛激起他的睡意,自然睡下;另一种是让孩子在活动室里做些安静的活动,在过程中,要求孩子学会控制自己,避免发出声音。

(二)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1、改变幼儿的睡眠姿势。

从卫生学角度看,一个人的睡眠姿势对人体睡眠的生理效应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医学卫生资料都告诉我们:俯卧睡眠会压迫心脏,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张口呼吸睡眠,会因呼吸浅,肺部扩张,久了易引起“漏斗胸”;而蒙头睡觉,会因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致使醒了也不解乏。

因此,我们把培养正确的睡眠姿势列为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关键。

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形式引导幼儿能自然地以正确的姿势睡眠,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放“电影”的形式,让幼儿直接观察错误的睡眠姿势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予经常性提醒,在巡视中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姿势。

2、采用及时补强法。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多伯森曾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并且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

可以说,成人的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表扬是幼儿阶段学习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

比如:在小朋友的睡床上贴上一专栏,哪位小朋友能遵守午睡纪律规则,就贴上一个小标志,作出及时的鼓励,并用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许:“你睡得真好,希望明天还这样。

”及时的补强使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满意,奖励了良好的行为,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他们会努力地使自己能坚持让老师感到他还在不断地进步,从而这种行为得到强化而加以巩固下来。

3、采用个别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班的倩倩睡觉的时候有个坏习惯,就是习惯性的把下嘴唇用上排的牙齿咬住了睡觉,有一次,她自己弄自己的被子时不小心摔了一下,结果磕在了床沿上,由于她的牙齿是咬着嘴唇的所以下嘴唇破了。

于是,通过了倩倩在家的时候就有这习惯,家长也试着让她改可就是没改成功。

于是我们便商量着如何帮助她改,当她咬着嘴唇时及时的提醒,或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改变其姿势,轻轻地叫醒她,改变其身体的位置。

慢慢地让她改掉这习惯,倩倩也很配合,相信不久她会改掉这个坏习惯。

(三)做好睡前、睡后各项工作
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睡眠,这中间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教师和家长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调查中看:有的认为睡眠前做什么跟睡眠无关;有的虽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重视,实际上,在睡前营造一些睡眠气氛是一个很好的过渡。

在平时,我们不难发现;个别具有典型“午睡问题”的幼儿,常因为是贪玩,强打起精神,直到实在太乏了,情绪就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困闹。

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兴奋过度,抑制过程受到破坏,常听说:困大发了反而难以入睡,有一定的道理。

1、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温度光线适宜。

2、合理安排午睡前的活动,睡前过分的运动易引起幼儿兴奋、神经紧张。

因此,在午饭后,我们注意为幼儿安排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使入睡时情绪安定:看书、折纸等。

或分组按幼儿的意愿活动,自己选择图书角、音乐角、美工角活动区,组织幼儿散步等。

3、睡前入厕、脱衣工作。

我们在午睡前10分钟,做好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的工作,排空膀胱内的尿,清除生理对午睡的干扰。

对个别不想或不愿意者,教师作好细心观察,及时督促。

幼儿大小便后,要求他们轻轻地进午睡室,自己安静地上床,引导幼儿把身上的衣物适当的脱掉一些,这样身体不受束缚,有助于幼儿快速入睡。

对个别情绪易激动者,教师更多的采用亲切柔和的言行态度,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头,使幼儿转移注意力,使他自然地安静下来,以保持一种安静的氛围。

4、营造午睡气氛
采用场景、音乐催眠法。

在睡觉前可以让幼儿听着和缓优雅的旋律、节奏舒缓宁静的音乐:摇篮曲,红河谷等,或者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并用手势代替语言,暗示幼儿尽快入睡。

多用鼓励性的动作夸奖他们,翘翘大拇指,轻轻地安抚他们的头部,使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温馨感。

另外在午睡室的墙面上可以布置一些符合午睡环境的星星、月亮、小动物、小朋友睡觉动态等等,来增强幼儿睡觉的欲望。

5、保持一个安静的午睡室
幼儿午睡期间,教师认真地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的举动,做到走路轻、说话轻,保持一个安静、祥和的午睡室。

我们将通过今后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使每个幼儿都有一个良好的午休睡眠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