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第八章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如不满足上述条件,通常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经 低电阻接地或直接接地。
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芯的可调电感线圈,它的导线电 阻很小,电抗很大。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产生一个与
接地电容电流 IC 的大小相近、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 IL ,从而
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通常把 K I L / I C 称为补偿度或调谐度。
变比。当补偿网络的线路长度增减或某一台消弧线圈退出运行 时,都应考虑对消弧线圈切换分接头,使其补偿值适应改变后 的情况。这种消弧线圈不允许带负荷调整补偿电流,切换分接 头时需先将消弧线圈断开,所以称为“离线分级调匝式”。
发电厂电气部分
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L 、 r0 分别为消弧线圈的电 图8-4为其原理接线图。图中, 感及有功损耗(或称铁内损失)等值电阻, r0 很大。其导纳 为 YL g 0 jbL 1 j 1 (8-20)
发电厂电气部分
1.消弧线圈结构简介 消弧线圈有多种类型,包括离线分级调匝式、在线分级调 匝式、气隙可调铁芯式、气隙可调柱塞式、直流偏磁式、直流 磁阀式、调容式、五柱式等。 离线分级调匝式消弧线圈内部结构示 意图如图8-3所示。其外形和小容量单相 变压器相似,有油箱、油枕、玻璃管油表 及信号温度计,而内部实际上是一只具有 分段(即带气隙)铁芯的电感线圈。采用 带气隙铁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磁饱和,使 图8-3 离线分级调匝式 补偿电流和电压成线性关系,减少高次谐 消弧线圈内部结构示意 图 波,并得到一个较稳定的电抗值;另外, 带气隙可减小电感、增大消弧线圈的容量。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主要有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 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又叫做中性点绝缘。在这种系统中,中性点 对地的电位是不固定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它可能具有不同的 数值。中性点对地的电位偏移称为中性点位移。中性点位移的 程度,对系统绝缘的运行条件来说是至为重要的。
发电厂电气部分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8-1(a)为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的示意图。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点所具有的对地电位, 称为不对称电压,用 表示。 U no 各相对地电流的相量和应为零,即
相同,各相对地电压等于该相电源电压,电压相量图如图8-1
(b)中的虚线所示。 电缆线路与上下述情况相同,即其不对称度为零。
2)当架空线路不换位或换位不完全时,各相导线的对
地电容不等, 这时中性点O对地存在电位偏移,或说中性点 与地电位不同,电源电压三角形划线)不再对称。
I C 3CU ph
其绝对值为:
C
为三相对地电容的平均值。电压、电流相量关系如 图8-2(b)所示 。
发电厂电气部分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 地时: 与接地相的相电压大小相等、方向 1)中性点对地电压 U O 相反,并等于电网中出现的零序电压。 2)故障相的对地电压降为零;两健全相的对地电压升高 为相电压的 3倍,即升高到线电压,其相位差不再是120°, 而是60°。三个线电压仍保持对称和大小不变,故对电力用 户的继续工作没有影响,这是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点。但各种 设备的绝缘水平应按线电压来设计。 3)两健全相的电容电流相应地增大为正常时相对地电容 电流的 3 倍,分别超前相应的相对地电压90°;而流过接地 点的单相接地电流 IC 为正常时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并超 90°。 前U O
发电厂电气部分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 当系统由于绝缘损坏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情况将发生 明显变化。 (1)金属性接地(接地电阻为零)。图8-2(a)表示系统 在U相K点发生金属性接地时的情况,并忽略泄漏电导。设中 ,这时 性点的位移电压为 U O
U U 0(8-8) U U U O
r0
L
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类似,仍 U 取 U 为参考量,并 认 gU gV gW g ,可推导得
(8-7)
d
代表系统的泄漏电导与电容电纳的比值,称为系统的阻
尼率。
发电厂电气部分
由式(8-4)、(8-5)可见:不对称电压 缘。 1)当架空线路经过完全换位时,各相导线的对地电容是 相等,这时中性点O对地没有电位偏移,或说中性点与地电位
U no
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导线的不对称排列而使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的故
近似地代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对称电压 U no
与相电压 U ph 的比值(因 d <<1),称为系统的不对称度。将 a 和 a 2 的复数值代入式(8-5)可求得
CU (CU CV ) CV (CV CW ) CW (CW CU ) U no CU CV CW U ph
U W U V
O W QF
I CW I CV
U W U W
U O U V
ICW IC
V

U U O U
(8-9)
U U
U
I C
K
O
U U
U O
I CV I C
CU CV
I CW U V
ICV
V、W相的对地电压相应为
U U 3U e U V V O U
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概述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
各种接地方式的比较与适用范围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
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一节 概述
电力系统三相交流发电机、变压器接成星形绕组的公共 点,称为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间的电气 连接方式,称为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我国电力系统广 泛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不接地,经消弧 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 根据主要运行特征,可将电力系统按中性点接地方式归 纳为两大类: (1)非有效接地系统或小接地电流系统。包括中性点不 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高阻抗接地的系统。通常这类系 统有X0/ X1>3,R0/ X1>1。当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 被限制到较小数值,非故障相的对地稳态电压可能达到线电 压。
(8-11)
V、W相的电容电流分别为
U V e j 60 I CV 3CV U U jX V
(8-12) (8-13) (8-14)
U W e j120 I CW 3CWU U jX W

I I j3CU j3CU I C CV CW U O
1 1 j 3CRk
(8-16)
(8-17) 表示系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位移电压U 与相电压 U ph O 1 ,即上述金属 的比值,称为接地系数。当 Rk 0 时, 1 。 性接地情况;当 Rk 为有限数值时,
经过U相接地点的接地电流为:
( j3CU ) I C U
I I (U U )Y (U U )Y (U U )Y 0 I CU CV CW U no U V no V W no W
U W
(8-1)
U W
由式(8-1)可得
UU YU UV YV UW YW U no YU YV YW
电压测量线圈 铁芯 空气隙 线圈
发电厂电气部分
在铁芯柱上设有主线圈,一般采用层式结构,以利于线圈 绝缘。在铁轭上设有电压测量线圈(即信号线圈)。为了测量
主线圈中通过的电流,在主线圈的接地端装有次级额定电流为
5A的电流互感器。 消弧线圈均装有改变线圈的串联连接匝数(从而调节补偿
电流)的分接头。电压测量线圈也有分接头,以便得到合适的
j150
CW
(a)
j150 UW UW U O 3UU e
(b)

图8-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U相金属性接地
(8-10)
发电厂电气部分
故障点的零序电压
( 0) 为 U
U ( 0 ) 1 (U U U ) 1 (0 3U e j150 3U e j150) U U O U U V W U U 3 3
W
I CW I CV I CU
U V
(8-2)
O
V
U U
O
U
U no
U U
取U 为参考量,即
U
U no
gU
CU
U U U U U ph
gV
CV
gW
CW
U V
a 2U U V ph
aU U W ph
(8-3)
(a) (b)
图8-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
发电厂电气部分
、g 、 g 大致相同,均用 g 表示。将式(8-3)代入式(81 2),得 U U (8-4)
gU
V W
no ph
1 jd
CU 2CV CW CU CV CW

(8-5),
d
3g (CU CV CW )
(8-6)
发电厂电气部分
(2)有效接地系统或大接地电流系统。包括中性点直接 接地及经低阻抗接地的系统。通常这类系统有X0/ X1≤3,R0/ X1≤1。当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有较大数值,非故 障相的对地稳态电压不超过线电压的80%。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 性技术问题。
第二节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发电厂电气部分
根据上述情况,在我国,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为: 1)电压小于500V的装置(380/220V的照明装置除外); 2)3~10kV电力网,当单相接地电流小于30A时;如要求 发电机能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则当与发电机有电气连接的 3~10kV电力网的单相接地电流小于5A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