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华人与印度人:文化基因与行为模式》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华人与印度人:文化基因与行为模式》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多选题】(10分)东方文化所提倡的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型是()A.相互依赖B.彼此依存C.二元对立D.和谐共生2【多选题】(10分)中国和印度都认为对方不可思议,主要原因在于()A.彼此缺乏充分的了解B.这两种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本身具有多元复杂性C.对于彼此文化差异性的不充分认知D.站在自我的文化立场去看待和理解对方的文化3【判断题】(10分)印度是个多元宗教的国家。

()A.错B.对4【判断题】(10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吃饭,取决于生物基因的差别。

()A.对B.错5【单选题】(10分)从根本上讲,某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是受()的影响。

A.生物本能B.文化基因C.社会环境D.自我修养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分)拜神对印度人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只是宗教信仰。

()A.对B.错2【判断题】(10分)印度教万神殿中供奉的神灵不计其数,人们对神信仰祭拜的方式却是统一的。

()A.对B.错3【判断题】(10分)在印度教典籍中,仙人的诅咒是可以通过自我忏悔和苦行而消除的。

()A.对B.错4【单选题】(10分)印度教三大主神中,司掌创造和毁灭双重职能的神是()。

A.湿婆B.毗湿奴C.摩奴D.梵天5【单选题】(10分)印度人的心理取向是()。

A.人伦中心B.个人中心C.自然中心D.超自然中心6【单选题】(10分)中国人对世界认知的最初方式是()。

A.想象B.观察和体验C.演绎和推理D.神话思维7【单选题】(10分)吠陀本集中,有一部咒语集是()A.《耶柔吠陀》B.《阿闼婆吠陀》C.《梨俱吠陀》D.《娑摩吠陀》8【单选题】(10分)中国人“尊天敬祖”的观念代表的是一种()取向A.世俗取向B.人伦取向C.个体取向D.超自然取向9【多选题】(10分)在印度教徒看来,梵是()A.绝对精神B.万物始基C.终极实在D.宇宙本体10【多选题】(10分)中国人的“天”的概念具有何种属性?()A.道德属性B.自然属性C.宗教属性D.人文属性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印度教中“达磨”又称作“正法”,是印度教徒的行为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

()A.对B.错2【判断题】(10分)印度人的理想人生设计体现为“四行期”,依序是家居期、梵行期、林栖期和遁世期。

()A.对B.错3【判断题】(10分)学习吠陀是印度教徒最基本的权利。

()A.对B.错4【单选题】(10分)印度人的“业报”观念中,业是指()A.人的羞恶之心B.人的成就、善果C.能够产生某种后果的行为D.人的罪孽5【单选题】(10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之本是()A.治国、平天下B.做官谋政C.修身、修己D.格物致知6【多选题】(10分)印度教徒的人生四大目的是指()A.解脱B.欲C.法D.利7【多选题】(10分)印度教徒人生四行期中,世俗生活期中要完成的人生目的是()A.利B.欲C.解脱D.法8【多选题】(10分)在印度教种姓制度中,属“再生族”的是()A.婆罗门B.首陀罗C.刹帝利D.吠舍9【多选题】(10分)以下关于印度教徒的婚姻,描述正确的是()A.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宗教和社会职责B.印度教徒对婚姻非常重视C.婚礼要履行繁琐的礼仪D.结婚是实现人生圆满的重要途径10【多选题】(10分)中国和印度都提倡以苦养志,二者的区别是()A.中国人是为了增强才干,有所作为;印度人是为了追求精神的完善和灵魂的净化B.中国人以入世为目的,印度人以出世为目的C.中国人是修身,是外在的;印度人是修心,是内在的D.中国人强调使命感,印度人强调精神归宿。

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印度教徒中,高种姓者和低种姓者不能同桌共食。

()A.对B.错2【判断题】(10分)高种姓的女子下嫁给低种姓男子的婚姻叫作逆婚。

()A.对B.错3【判断题】(10分)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以后,对种姓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弱化了种姓制度。

()A.对B.错4【判断题】(10分)阶序的观念使印度人对自我所处的位置具有相当的敏感性,这是其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

()A.对B.错5【单选题】(10分)在“种姓制度”观念之下()A.低种姓者可以通过努力成为高级种姓B.不同种姓成员之间可以通婚C.种姓职业是世袭的D.所有人生而平等6【单选题】(10分)四大瓦尔纳中,本土土著的达罗毗荼人被划分为()A.首陀罗B.婆罗门C.吠舍D.刹帝利7【单选题】(10分)穆斯林妇女遵从一种()习俗,使妇女与社会的接触处于一种隔绝的状态。

A.走婚制B.深闺制C.一夫多妻制D.童婚制8【多选题】(10分)不可接触者没有权利进入印度教的寺庙,不能够进入高种姓人家的院落,甚至还不能够进入公共场所。

这是因为()A.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最受歧视B.不可接触者被认为是不洁净的,这样会玷污其他种姓成员C.高级种姓成员不允许他们这样做D.种姓制度中有明确的交往限制,不可接触者被隔离和排斥9【多选题】(10分)印度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很高,印度贫民对此的普遍心态是()A.安于现状,不仇富B.黯然度日,惶恐不安C.生命既有的状态由业决定,不应怨天尤人,更应安守本分D.不患寡而患不均10【多选题】(10分)在印度社会,乞讨的行为()A.与施舍相伴相生,大都是一种带有精神性诉求的行为B.能够成就施舍者的善业C.大都为贱民所从事D.代表了乞讨者对施舍者的单方面依赖第四章测试1【判断题】(10分)中国儒家讲礼义或者伦理,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发乎情,止乎礼义”()A.对B.错2【判断题】(10分)甘地最先提出了“非暴力”概念。

()A.对B.错3【判断题】(10分)性文化传统体现了情感控制机制发生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A.错B.对4【单选题】(10分)华人的情感控制机制是()A.抑制型B.理智型C.障碍型D.压抑型5【单选题】(10分)黑天是大神()的化身。

A.罗摩B.阿周那C.梵天D.毗湿奴6【单选题】(10分)阿育王石柱铭文最重要的内容是()A.记录历史B.宣传戒杀C.发布律令D.宣扬阿育王功绩7【多选题】(10分)“达磨”是指()A.道德准则和社会义务B.社会规则和秩序C.法律准则D.宗教超越性精神依托8【多选题】(10分)以下关于瑜伽的表述,正确的是()A.瑜伽以控制和克制为目的B.瑜伽是精神和意志的修行C.瑜伽以极具技巧性的体式锻炼为其要义D.瑜伽有unity,统一的含义9【多选题】(10分)印度“爱欲”文化传统的矛盾性表现在()A.爱欲应当追求,但不可执着B.爱欲兼具创造性和毁灭性双重属性C.爱欲具有神性和本体意义,追求性快乐是人生重要目的之D.爱欲是通向精神解脱的一种障碍,应该从根本上断除10【多选题】(10分)印度教理想婚姻关系包含以下哪些内容()A.遵从合乎自然天性的感受与体验,获得和谐、快乐B.朝朝暮暮,形影不离,是夫妻之间最好的距离C.应超越个体体验,以精神圆满和解脱为最高理想D.忠诚、信任、妻子对丈夫的爱和依附是符合正法要求的第五章测试1【判断题】(10分)艳情味包含了对宇宙本质的探索和把握。

()A.错B.对2【判断题】(10分)吠陀时期,有四种拉格,对应的是四季。

()A.对B.错3【判断题】(10分)印度音乐是声乐,器乐和舞蹈结合的综合艺术。

()A.对B.错4【单选题】(10分)印度美学家认为,艺术的灵魂和意义以及艺术创造的目的是()A.喜乐B.味C.韵D.情5【单选题】(10分)专门介绍祭祀的颂歌的是()A.娑摩吠陀B.梨俱吠陀C.耶柔吠陀D.奥义书6【单选题】(10分)印度美学家认为,()是最重要的味。

A.奇异味B.英勇味C.悲悯味D.艳情味7【多选题】(10分)“味”是()A.印度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B.艺术作品中流溢的情感引发的欣赏者主观的审美体验C.味是情产生的前提和基础D.“味”的词源意义是“存在”8【多选题】(10分)梵语诗学家胜才把艳情味分为()A.恋爱艳情味B.会合艳情味C.失恋艳情味D.分离艳情味9【多选题】(10分)中国儒家传统的色彩观是()A.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B.五色观C.色彩有尊卑之分D.色彩与情感密切相关10【多选题】(10分)印度古典舞蹈强调()A.服饰B.眼神C.动作D.手势第六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健康生命包是可以个性化设置和自主调整的。

()A.对B.错2【判断题】(10分)中国人的幸福观是建立在“人伦”理想之上的,主张幸福在现世。

()A.错B.对3【判断题】(10分)在印度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模式中,体现出了生命之间的各安天命。

()A.对B.错4【单选题】(10分)“包”治百病反映的是()A.人的社会交往需要B.医学意义上治疗功能C.人的购物欲和虚荣心D.心理意义上的平衡、疗愈功能5【单选题】(10分)印度人生命包的特点是()A.精神与物质并重B.只执著于精神超越和解脱C.重精神轻物质D.重物质轻精神6【单选题】(10分)甘地所提倡的“极简生活”的核心内涵是()A.应当过自给自足的生活B.应当弃绝一切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痛苦C.不刻意追求繁华与矫饰,物质能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即可D.过越苦的生活越好7【多选题】(10分)健康生命包由()构成A.感性与理性B.物质C.人与人际关系D.信念及文化理念8【多选题】(10分)印度人的幸福观包含哪些方面()A.通过修持净化心灵,使心境平静是幸福的状态B.幸福感来自精神和灵魂的超越与满足C.实现梵我如一是最高的幸福D.知足是获得幸福的前提9【多选题】(10分)孟子提出的人生三大乐事所强调的是()A.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B.对君子人格和经世致用的理想人生抱负的追求C.对精神超越性的追求D.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10【多选题】(10分)印度圣哲奥罗宾多认为,灵性人生的境界是()的统一A.冥想B.意识C.喜乐D. 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