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频资源整合技术方案XX社会视频专网技术方案目录一、概述 (6)二、建设目标和内容。
(7)三、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8)四、设计原则 (8)(一)实用性原则 (8)(二)先进性原则 (9)(四)扩展原则 (9)(五)易操作原则 (9)(六)环境适应性原则 (9)(七)规范性原则 (10)(八)可管理原则 (10)(九)效益和效力原则 (10)(十)经济性原则 (10)五、技术方案 (10)(一)整体性结构设计 (10)(二)报警与监控中心设计 (11)1、系统结构概述 (11)2、社会资源管理系统如下: (12)3、中心数据交换系统设计 (13)4、数据存储设计。
(13)5、数据分发设计。
(13)6、虚拟矩阵系统设计。
(13)7、中心场地设计。
(14)8、防雷及接地设计。
(14)9、后备电源设计。
(14)(三)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14)1、集成管理功能 (14)2、身份分配及认证管理功能 (15)3、设备管理功能 (15)4、多客户端访问功能 (15)5、访问路由优化管理功能 (15)6、数据流量控制管理功能 (15)7、客户端远程下载功能 (15)8、事件关联定义和联动控制功能 (15)9、操作日记管理功能 (15)10、报警信息的分级处理(扩展功能) (16)11、地图功能(扩展功能) (16)(四)终端设备要求 (16)(五)网络系统要求 (17)1、中心带宽要求。
(17)2、终端带宽要求。
(17)六、系统主要设备参数 (17)(一)主要设备 (17)1、值班工作区配置 (17)(二)设备参数 (18)1、视频监控系统流媒体服务器 (18)2、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矩阵服务器 (20)3、视频监控工作站服务器 (21)4、22英寸专业液晶监视器 (23)5、52英寸专业液晶监视器 (25)6、UPS不间断电源 (27)7、专业集中监控管理平台软件 (29)七、系统配置列表(投标方详细列出) (31)一、概述XX近年来在平安创建活动中,逐步加大了社会治安防控的科技投入,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中,政府和社会投入的报警与监控资源迅猛发展,但各个系统各自为阵,形成“信息孤岛”。
如何在以最小的投资将各个监控系统连接起来,在保障原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为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供图像资源,社会单位报警与监控系统组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监控和报警的集成化、网络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县范围内的互联,视频图像的并发存储、实时显示、分级调控,构建各类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和110报警中心、各派出所分控中心互联,实现全县视频监控系统的“资源共享、互联互控、一点布控、全网响应”,达到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提高社会公共安全处突能力和预灾能力,是本系统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任务。
二、建设目标和内容。
XX社会视频专网是基于当前公安视频专网而提出的概念。
公安视频专网是指公安机关为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管理交通而建设的专业视频监控网络,即正在开展的XX“天网”工程建设项目,社会视频专网是政府其他部门、企事业单位根据管理需要,“量身定做”的视频监控系统,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社会视频资源进行组网,但在必要时,两张监控网络可实现对接,通过建设,实现对XX各类社会视频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享利用。
本方案同时兼容模拟和数字两种方式的接入,实现对社会单位的各型监控系统的组网,县局社会视频联网中心可接入15000路-20000路图像,在监控中心或分控中心可实现对组入的图像进行任意调用。
建设规模:一期实现2000路图像的接入,指挥中心、情报中心、治安大队、刑警大队、国保大队、交警大队、消防大队、19个派出所、分控中心监控终端以及市局监控终端,并实现部分图像接入“天网”。
二期实现10000路图像接入,安监、建设、教育、文化、交通等行业部门监控终端。
系统具有两种存储模式,前端社会资源采用D1存储,中心后台进行选择性存储。
系统具有两种祖望组网方式,模拟系统组网和数字系统组网。
系统具有智能图像分析报警与报警与监控联动扩展功能。
三、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公安部GA/T 669-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公安部《公安部报警监控方案设计要素》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70-200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B50198-94《民用闭路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四川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四、设计原则(一)实用性原则贴近公安实战指挥需求、操作简单,充分满足指挥中心与各分控中心以及其他政务部门相关各种业务需求。
系统功能满足各种治安监控要求,软件平台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方便,图像清晰,可供其他系统、侦察工作利用;可用性好,全天候24小时稳定工作,在任何情况下,均要有较好的作用;可扩展性好,系统规模和功能应易于扩充和升级,能将各种模式监控系统接入本系统,同时也在必要时向上兼容,将图像上传到“天网”,供市级以上相关部门共享;采用统一的系统标准和通信、控制协议,使整个系统间能互联,受权用户可根据级别进行相应的控制,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功能。
(二)先进性原则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包括先进的传输技术、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存储技术、控制技术。
同时,具有搜寻、区域设防、GIS、多种通信技术等接口,便于将来系统的扩展。
(三)安全性原则系统采用中心平台服务器、备份设备均采用RAID建立磁盘阵列,保障数据安全,同时数据具有备份/恢复功能以及保证整个平台系统运行安全。
(四)扩展原则采用模块式、结构化设计,系统规模和功能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
系统预留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区域设防等智能特征管理系统的软件、硬件接口,便于将来系统的扩展。
(五)易操作原则系统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操作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
(六)环境适应性原则系统设备选型以及施工工艺设计应满足XX全天候气象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
(七)规范性原则控制协议、编解码协议、接口协议、视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公安部颁布的技术规范。
(八)可管理原则系统具有自动巡检功能,可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等。
在出现故障时,能得到及时、快速的维护管理。
(九)效益和效力原则系统提升社会整体防御能力,实施快速救助、精确打击、有效防控。
节约警力、减少政府投资,使安全服务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人民群众。
(十)经济性原则系统设计必须以经济为原则。
系统建设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在确保质量、实用性、先进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的建设方案。
系统采用堆叠建设理论,后期系统扩展只须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之上增加模块,后期投资不浪费前期投资。
五、技术方案(一)整体性结构设计说明:前端本地监控系统由模拟摄像机采集图像信息,DVR或DVS 或NVS完成对图像的存储和数字化编码转换,通过ADSL或光纤接入互联网,实现将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通过这样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同时可将当地监控系统的信号,也可以搭配相应的设备,将其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报警联动等。
(二)报警与监控中心设计1、系统结构概述XX社会视频专网监控中心的作用是对所有上传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视频信号的切换、显示和图像调阅等主要功能,即负责为用户呈现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实现实时、历史音视频的解码播放和控制、实现用户权限管理、实现业务开通和管理面、实现系统维护以及电视墙等功能;后端系统包括监控中心和监控客户端,客户端由通过C/S架构实现图像浏览方式。
监控中心由图像控制管理单元、管理控制服务器、流媒体转发服务器、解码器和电视墙/大屏幕等显示设备,组成监控中心从平台中选择所需的数字视频图像,通过虚拟矩阵管理系统,送到解码器解码后,再送往监视器、电视墙、大屏幕等显示设备。
社会接入管理中心平台统一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权限管理分配和设备管理。
存储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各前端图像信号直接通过本地社会单位自建的监控系统进行存储,社会视频专网监控中心采用磁盘阵列进行集中存储。
用户对录像的检索可以登录流媒体转发服务器调用阵列历史数据实现。
2、社会资源管理系统如下:1)远程视频联网监控系统;2)110固定点联网报警系统(从原技防中心迁入)3)GPS车辆定位系统(从原技防中心迁入)4)废旧物资收购业管理(包括手机、典当、寄卖、废旧金属等)5)“天网”监控系统(接入天网客户端)本方案主要设计视频联网监控平台,仅设计中心场地时一并考虑以上5个系统的服务器及操作席位。
其中远程视频联网监控系统有7个子系统:1)旅店业视频联网监控系统;2)学校视频联网监控系统;3)医院视频联网监控系统;4)娱乐场所视频联网监控系统;5)民爆行业视频联网监控系统;6)住宅小区视频联网监控系统;7)其他视频联网监控系统。
3、中心数据交换系统设计中心数据交换采用一台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采用高密度多业务IPv6核心路由交换机,满足未来以太网络的应用需求,支持下一代的以太网100G速率接口,提供8槽设计。
背板带宽3.2T,并支持将来更高带宽的扩展能力,高达1000Mpps包转发速率可为用户提供高密度端口的高速无阻塞数据交换。
4、数据存储设计。
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
前端各社会视频资源所在单位进行一级存储。
中心对所有报警事件进行存储,并根据工作需要任意存储。
5、数据分发设计。
采用一台流媒体分发服务器,将前端图像进行集中管理,除该视频所在单位之外,其余所有用户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对前端图像进行浏览和历史图像进行回放。
6、虚拟矩阵系统设计。
虚拟矩阵管理系统从流媒体服务器中调用图像解码转换成模拟信号上电视墙,进行了分组轮巡切换。
中心采取14个耳屏,1个大屏,并根据8个行业的视频资源在8个耳屏中进行定向分组轮巡切换,其余5个耳屏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并轮巡切换。
大屏则显示重点图像,同时还应当根据需要切换成VGA信号,将报警信息管理系统和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上屏。
大屏具有遥控和手工机械式任意切换VGA 和AV信号。
解码卡采用16路输入,余下一路将AV同轴线直接接入九楼指挥中心值班大厅监控头所在AV接入处,在突出状态下,手动大厅图像切换为现场视频输出一路,实现社会视频传入“天网”。
7、中心场地设计。
中心场地采用三段式划分区域,分别是图像显示区、管理操作区、领导指挥区。
8、防雷及接地设计。
联网中心机房供电电源设计采用第一、二、三级浪涌防雷保护,网络信号接口采用信号浪涌防雷保护,并配合优良的防雷接地网装置(小于等于4Ω),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