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1)

2019年中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1)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检测题(HK)(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下列四个选项图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B)2.(赤峰中考)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C)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3.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C)A.熔化放热B.凝固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吸热4.(滨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B)A.吃冰棒解热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烧开水时冒“白气”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A.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在冰箱里B.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解析】选项B中把水扫开是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了蒸发;选项C中将湿头发吹干和选项D中向水面吹气都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

故选A。

8.(广州中考)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C)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9.(遵义中考)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B)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0.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1.夏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C,此温度高于(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

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__汽化(或蒸发)__吸热。

12.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熔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凝华(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做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填一种物态变化)成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4.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汽化,此过程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_放出__热量。

【解析】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故试管A的温度比较低,通入容器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16.(常州中考)PM2.5是飘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 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汽化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__凝固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

第16题图第17题图第18题图17.(恩施州中考)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升华(填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凝华(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霜(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8.(广安中考)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9.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1)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

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__(2)(3)__(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液化。

20.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

21.(济宁中考)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汽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47分)。

22.(6分)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__39__℃。

23.(6分)(益阳中考)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的速度。

某同学想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他拿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充分湿透后,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1)他应将两件衣服__C__(填字母),观察衣服干的快慢。

A.都撑开,都放在通风处B.都撑开,一件放在通风处,另一件放在不通风处C.一件撑开,一件卷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D.一件撑开,放在通风处,另一件卷在一起,放在不通风处(2)蒸发过程是一个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24.(10分)(临沂中考)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2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_CD__(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25.(10分)(荆州中考)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选填“>”“<”或“=”)m2。

26.(15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熔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