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第二章_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第二章_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 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 提的,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的 不同需要,假设条件也存在着差异。
• 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这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每 一个从事经济活动人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最 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案例] 利他的“君子国”
[案例] 利他的“君子国”
• 在李汝珍的小说《镜花 缘》之中,描绘了一个 “礼乐之邦”的君子国。
• “ 土庶人等,无论富 贵贫贱,举止言谈,莫 不慕而有礼 ”。
• 人们在市场交易中,卖 主力争是要付上等货、 受低价;买主力争的是 要拿次等货、付高价。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坐
标图上所绘制的。
Qd = α – β ·P
Qd=f(P)
·G·F·E·D·C·B·A
o
Q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 供给函数
•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 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 商品的数量。
•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 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案例] 掉渣儿烧饼的经济模型
[案例] 掉渣儿烧饼的经济模型
Qd = f (P,X1,X2, …,Xn) Qs = g (P,Y1,Y2, …,Yn)
Qd = Qs
• 外生变量:通过其他途 径可以测定,用来决定 其他变量的变量;
• 内生变量:是在本模型 中通过求解过程能够计 算出来的变量。
第五节 经济模型与分析方法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案例] 掉渣儿烧饼降温
[案例] 掉渣儿烧饼降温
• 2006年 3月, 被誉为 中式比萨的 “土家 掉渣儿烧饼 ” 第一 家店现身大陆,几乎 一夜之间遍布各个省 份。
• 然而,仅仅过了三个 月,掉渣儿烧饼却骤 然降温,此前在各家 店门口排长队买烧饼 的场面已难再现。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第五节 经济模型与分析方法
二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 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经济现象的方法。
• 比较静态分析是分析当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后, 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 济总量在达到新均衡状态时相应的变化。
•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 把经济现象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发生了变动,那么商
S1 S2
品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o
量的变化难以确定。
Q1
Q2
Q
•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
动引起均衡价格和数量同向变动;供给变动引
起均衡价格反向变动、均衡数量同向变动。
第五节 经济模型与分析方法 一、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第五节 经济模型与分析方法
一 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二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
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
序列表。
P
• 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
供给量组合在坐标图上
所绘制出的。
· • 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 A 方倾斜的特征。 o
Qs=f(P)
·C ·D ·E ·B
• 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
价格对需求量影响,即 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
Qd = f(P)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二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
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
系的数字序列表。
P
• 需求曲线是根据不同的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 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产品市场
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的供给
• D
分别以产品的需求 者和供给者双重身
份出现在产品市场
公众
$
企业
上,又分别以生产
×
S D
生产要素的供给
引致需求
生产要素市场
要素的供给者和需 求者的双重身份出 现在要素市场上。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解决 的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研究对象 3 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整个国民经 济是由单独的、个别的经济单位组成的,个别 的经济单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 均衡价格的变动 1 需求曲线的移动
•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 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 动。在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 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 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考虑 价格变化对供给量的影响。
Qs = f(P)
[资料] 特殊的供给曲线
P
[资料] 特殊的供给曲线
S
P
S
价高获利
价低恐慌
o
Qo
Q
土地的供给
股票的供给
• 影响供给的因素要比影响需求的因素复杂得多, 有些商品供给量是固定的,价格上升而供给量也 无法增加 (如土地、 劳动力、 文物、艺术品)。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o
P
同方向变动;供给变
Q1 D
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
P1
·E1
向的变动,引起均衡
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o
Q1
S
Q S3 S1
S2
Q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 均衡价格的变动 P
D2
3 变动的影响
D1
P2
• 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 P1
·E1
·E4
价格机制的调节;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价格机制的局限性
稳定均衡与不稳定均衡; 模型的三种情况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研究对象 1 微观经济学
• “微观”英文为“Micro”, 希腊文原意是 “小”。
•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通过研究单个经 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 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 他为这 10 多天的行程共 付出了3500万美元。
• “在我的生命中,曾干 过不少有趣、疯狂、冒 险的事,但这将是我有 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冒 险。”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 需求函数
• 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 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 是因变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 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的函数。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要解 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中心理论是价格理 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研究对象 2 宏观经济学
• “宏观”英文为“Macro”,希腊文原意是 “大”。
•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通过研究经济中 各有关总量的决定以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 何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Q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一、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一 均衡的含义
• 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 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 均衡价格的决定
P D 超额供给
S
• 均衡价格表现为市场 P2
上需求和供给相反力 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PE
E
弧弹性 e Y / Y Y X X / X X Y
[资料] 马歇尔发明了价格弹性
[资料] 马歇尔发明了价格弹性
• 马歇尔总是尝试着将数学和 自然科学应用到经济学中。
•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 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 均衡价格的变动
P D3 D1 D2
3 变动的影响
P1
·E1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需求变动引起
o
P
Q1 Q0 Q2 D2 D1 D3
Q
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 对木梳需求数量的变动, P0
·d ·e ·f
如刻上“功德梳” 给香客。
o
Q2 Q1 Q3
Q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 均衡价格的变动 2 供给曲线的移动
•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一 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 动。在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 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 力的有效需求。 “需要” 对应的是 “满足”, 而“需求”对应的“供给”。
• 商品需求数量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价格、收 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偏好、预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