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含答案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1.法国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国民议会通过了()A.1787年宪法C.《拿破仑法典》B.《人权宣言》D.1875年宪法解析: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答案:D2.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最终在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和体制适应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答案:C3.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A.俾斯麦C.查理一世B.华盛顿D.沃(尔)波尔解析:从1864年到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答案:A4.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帝国皇帝C.联邦议会B.帝国国会D.天主教会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890年”可知,德国已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可知,首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
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帝国皇帝。
答案:A5.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序号处应填的内容分别是()项目国家元首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国家元首任期政府首脑国家权力中心法国共和制总统①任期制总理③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含答案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皇帝世袭终身制②皇帝A.①世袭②皇帝③总统B.①世袭②首相③议会C.①选举②皇帝③议会D.①选举②首相③议会解析:法国总统由选举产生,①为“选举”。
②德意志帝国的政府首脑为“首相”。
③议会是法国国家权力的中心。
由此分析得出D项正确。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的最高统帅。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材料二 1.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2.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各是哪一年颁布的?(2)上述文件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3)你能分析出上述两文件有哪些突出不同吗?解析:第(1)题,根据两段材料中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是法、德两国的宪法。
第(2)、(3)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即可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法国的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材料二是《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2)法国的共和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3)材料一强调了议会的权力,总统受议会制约;材料二强调了皇帝和首相及政府的权力,议会不能对他们形成制约。
1.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A.英国C.美国B.法国D.德国解析:结合法国历史上的政体变迁过程可知法国的政体变化充满了曲折和反复,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国家。
所以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
答案:B2.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比较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的1688年“光荣革命”由于未经过大规模流血而让英国人骄傲,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3.“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
”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A.脱离法国国情B.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C.不能维持长久D.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解析:1875年宪法是符合法国国情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反复斗争,法国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1875年宪法,并不是得到两派的竭力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看出其不能维持长久,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但……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只要……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可知,这部宪法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
答案:D4.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规定()A.反映了法国1875年宪法的不平等性B.从法律上阻断了君主派复辟的道路C.说明当时法国共和制度坚不可摧D.使君主派势力最终退出政治舞台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曲折的斗争过程。
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所以这一规定在于堵塞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共和制度。
答案:B5.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
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
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
”这部宪法()A.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B.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C.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D.受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解析: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并没有体现内阁与其它部门的制衡关系,故A项错误;英国政体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政府首脑是首相而并没有总统这一职位,故B项错误;法国的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产物,体现了总统、内阁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故C项正确;德意志1871年宪法确立的国家政体也是君主立宪制,政府首脑同样是首相而没有总统这一职位,故D项错误。
答案:C6.1876年8月,梯也尔就任法兰西总统,并宣称:“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
”这表明梯也尔()A.反对保留共和制度C.主张复辟封建帝制B.极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预言巴士底狱起义爆发解析: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可知,梯也尔并不反对共和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的体现;根据材料“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梯也尔反对破坏这一革命成果,体现了维护资产阶级的一面,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梯也尔主张维护民主共和制,反对复辟,故C项错误;1789年巴士底狱起义爆发,与材料“1876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7.“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解析:根据题目中“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此时德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故C项错误;作为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掌握行政权),提出巩固帝国议会(名义上掌握立法权),体现了完善德国民主政治的心态,故D项正确。
答案:D8.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历史上的德国四分五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结束四分五裂局面。
但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又形成了军国主义传统,为以后德国的发展埋下隐患,特别是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
答案:A9.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
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法西斯主义国家B.带有浓厚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解析:本题考查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的特征。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可分析出其具有明显的专制色彩,加上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故答案为B。
答案:B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都已确立并得到发展,但英国的民主政治要比德国更为完善与成熟,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B.民主思想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同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D.各国建国时间与地理位置不同解析:“民主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根源”应从经济基础方面去找。
故答案为C。
答案:C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议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材料二(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帝国设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
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以上材料均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2)分析上述两材料有哪些突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