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2
种菜向导土肥科技
2008年第25期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030000
太原市晋源区农业局王晓刚晋源区农技推广中心
郝永亮
山西省农牧业开发总公司
赵和平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进而土壤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

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这就是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
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

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
矿山的固体废弃物。

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

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对于土壤污染,必须贯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

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同时看到土壤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一、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土壤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很有限。

因此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才是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1.控制和消除工业“
三废”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对工业
“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

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
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在施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多施
农家肥,少施化肥,多施配合肥料,少施单质化肥;重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好测土配方施肥。

使用农药时,要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
高残留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例如禁止使用虽是低残留,但急性、
毒性大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根据农药特性,合理施用、制订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
量、用砂掺粘改良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

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也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5.建立监测系统网络定期对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查,
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料,要规定优先检测的土壤污染物和检测标
准方法,这方面可参照有关国际组织的建议并结合我国国情来制定土壤环境污染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实施对策。

二、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1.施加改良剂施加改良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机物的分
解和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机质可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减少农药的残留量。

施用重金属吸收抑制剂(改良剂,即向土壤施加改良抑制物(如石灰、磷酸盐、硅酸钙等,使它与重金属污染物作用生成难溶化合物,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和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

这种方法可起到临时性的抑制作用,但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污染物的积累,并在条件变化时重金属又转成可溶性污染物,因而只能在污染较轻地区应用。

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控制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也是减轻
重金属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

据研究,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无机成分大量向穗部转移,淹水可明显地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落干则促进水稻对镉的吸收。

重金属元素均能与土壤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

因此,加强灌水管理,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

但砷相反,随着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而毒性增加。

3.改变耕作制度通过土壤耕作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
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

旱田改水田,DDT 和六六六在旱田中的降解速度慢,积累明显;在水田中DDT 的降解速度加快,利用这一性质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或消除农业污染的有效措施。

4.客土加深翻重金属在土壤中产生积累,阻碍作物的生
长发育。

防治的根本办法是彻底挖去污染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

但如果是地区性的污染,采用客土法是不现实的。

耕翻土层,即采用深耕,将上下土层翻动混合,使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减低。

这种方法动土量较少,但在严重污染的地区不宜采用。

5.农业生态工程措施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或种树,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

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6.工程治理利用物理和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主要有
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

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

近年来,把其他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入土壤治理过程中,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如磁分离技术、阴阳离子膜代换法、生物反应器等。

虽然大多数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但积极吸收、转化新技术、新材料,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工程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总之,在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上,必须考虑到因地制宜,采取可行的办法,既消除土壤环境的污染,也不致引起其他环境的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