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杨俊成 于庆龙 秦玉昌 李军国饲料的物理性能涉及饲料生产、贮运以及饲喂效果等多方面的质量问题,因而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然而国内许多厂家对此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既没有专业的测定人员,也没有必要的测试设备,往往凭饲料外观及直感作出粗略估计。

本文就粉状饲料和颗粒饲料两种形态介绍一些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1 粉状饲料1.1 水分含量采用ISO 6496方法,将粉料放在103 ℃温度下烘干至质量稳定,得到干物质成分。

烘干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就是饲料颗粒的水分含量。

也可采用其他标准,方法大致相同。

1.2 堆积密度粉状饲料的堆积密度的测定方法是:在100 mL圆筒中装满饲料,将其超出量筒上边缘的粉料用直尺削平。

在装入饲料时,尽量避免在量筒内出现较大空隙。

然后称量量筒内所装饲料的质量。

饲料质量(E)与量筒体积(V)之比即为堆积密度。

1.3 蹾实后的表观密度蹾实后的表观密度是通过在量筒装入200 cm3饲料并进行蹾实来测定的。

在向量筒装料时,要将量筒倾斜放置,在装料的同时旋转量筒,以尽量减少物料内空隙。

称量量筒内饲料质量(E),精确度0.5 g。

将装有饲料的量筒放置在振动台上并夹紧,进行两轮蹾实,每轮振动1250次。

如果两轮蹾实后饲料容积差值大于2 %,则需要进行第3轮蹾实。

蹾实后取下量筒,记录量筒内饲料体积(V),精确度1 cm3。

蹾实后的表观密度等于E/V,单位 g/cm3。

1.4 休止角粉状饲料的休止角采用一种翻转装置进行测定。

该装置有一个尺寸为320 mm×130 mm托板,其上有一个尺寸为150 mm×90 mm坑槽。

将托板调整到水平位置,在往坑槽部位装料时,通过使用一个10 mm厚的框架,使堆积物料高出托板表面10 mm。

然后启动翻转装置,托板从水平位置以0.031 rad/s的速度平稳倾斜,直至坑槽部位堆积物料的上层开始向下滑动为止。

此时停止托板转动,托板一侧的角度刻盘上的读数即为休止角。

对每个饲料样品要重复测量5次,其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休止角。

1.5 干筛法测定的粉粒尺寸分布粉料的粉粒尺寸分布通过一组筛子在Retsch 振动筛分机上进行测定。

该筛组的选择遵照ISO 3310-1。

取50 g粉料放在带有上盖和底部接料盘的筛组顶层筛子上。

将筛组放置在Retsch振动筛分机上。

在筛孔尺寸小于400 μm的筛子上各放有两个方形或球形振子,用以辅助落料。

在振幅刻度盘上指示数字为1.5情况下,对样品进行振动筛分10 min。

然后称量每个筛上和接料盘内的物料质量,由此可以计算出小于每个筛孔尺寸的物料累计质量占原总质量百分比。

测定重复两次,取其平均值。

2 颗粒饲料2.1 水分含量取饲料颗粒样品15~20 g,用坚实瓷杵手工将颗粒研碎至1~2 mm,然后采用同粉状饲料相同的方法测定水分含量。

2.2 平均直径测定饲料颗粒直径可以了解制粒和膨化后饲料颗粒的径向变化,同时也可反映模孔的磨损状况。

饲料颗粒的直径可用精确度为0.01 mm的游标卡进行测量。

将饲料颗粒样品平摊在敞口容器的底部,从中随机取20个颗粒测量其直径,20个值的平均值记为饲料颗粒的平均直径。

2.3 堆积密度饲料颗粒的堆积密度测定方法,是由粉状饲料的测定方法派生出来的。

测定时,在1000 mL量筒中倒满饲料颗粒,将其超出量筒上边缘的颗粒用直尺削平。

在装入饲料颗粒时,尺量避免在量筒内出现较大空隙。

然后称量量筒内所装饲料质量(E)。

E与V之比即为堆积密度。

2.4 Pfost颗粒耐久性首先用筛孔尺寸为饲料颗粒名义直径70 %~90 %的筛子对颗粒样品手工轻筛,去除饲料碎末。

例如名义直径6 mm的饲料颗粒用5 mm 的筛子就比较合适。

筛完之后,取500 g左右颗粒放在密封的标准容器内,然后以50 r/min转速转动容器10 min。

之后,将容器内的饲料颗粒倒在上述的筛子上再次轻筛。

分别称量筛上颗粒和筛下碎末的质量,计算它们所占原来总质量百分比。

剩余颗粒占原来总质量的百分比即为Pfost颗粒耐久性。

也有人以饲料粉末占原来总质量的百分比,作为饲料颗粒的耐久性。

由于生产后存储时间对饲料颗粒的物理性能有一定影响,在报告测定物理性能指标时,应该说明测定时间。

许多厂家在生产后的第二天测定饲料颗粒耐久性和硬度,这时饲料颗粒的物理性能已比较稳定。

2.5 Holmen颗粒耐久性首先用筛孔尺寸为饲料颗粒名义直径70 %~90 %的筛子对颗粒样品手工轻筛,去除饲料碎末。

称取100 g左右饲料颗粒放入Holmen耐久性测定仪的进料室。

Holmen耐久性测定仪带有一个有机玻璃管道,在预先选定的0.5~2 min时间内,饲料颗粒在风力作用下在管道内作循环流动。

饲料颗粒的循环流动时间一般视颗粒尺寸、数量和强度而选定。

之后,筛去测定过程中形成的饲料碎末,称量所剩颗粒。

剩余颗粒占原来总质量的百分比即为Holmen颗粒耐久性。

由于Holmen耐久性测定过程对饲料颗粒冲击较大,其测定的耐久性数值比Pfost测定值要小。

2.6 Kahl颗粒硬度硬度是饲料颗粒强度方面的指标,同时它对动物采食和消化有一定影响,一般采用Kahl硬度作为饲料颗粒的硬度指标。

Kahl颗粒硬度是用Kahl硬度测定仪测定的。

使用Kahl硬度测定仪时,将颗粒饲料径向夹于在具有一定张力的弹簧作用的夹具上。

持续按下工作按钮时,通过丝杠使弹簧的张力逐渐增大直至将颗粒饲料压断。

颗粒被压断前的最大压力可以从弹簧保持架的刻度上读出,这就是该颗粒的Kahl硬度,单位kgf。

从饲料颗粒样本中,随机取出10个颗粒,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

舍弃一个最小值和一个最大值,其余硬度值的平均值即为该样本的Kahl颗粒硬度。

一般测定两次,并比较两次测定结果是否一致。

2.7 水中稳定性水产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水产饲料的重要质量指标。

在水中易于散开的饲料颗粒导致营养素尤其是微量组分快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和水体污染。

水中稳定性一般通过浸泡饲料颗粒进行测定。

下面叙述一种测定方法:首先筛去饲料颗粒中的碎末,然后取3份50 g饲料颗粒放在一个筛子上,缓慢地放入温度27 ℃盛有40 L去离子水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浸泡不同时间。

取出后,将筛子移开,让饲料碎屑晾干1 h后放在105 ℃的烘干机内干燥2 h,在干燥皿中冷却,然后再次称重。

水中耐久性即为最终干物质重量占初始干物质重量的百分比。

此法测定的是饲料颗粒在水中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

2.8 吸水性吸水性是指每克干物质浸水后所获得的胶体质量,常用于淀粉类膨化饲料。

饲料颗粒吸水会导致颗粒膨胀、变形和松散。

较低的吸水性反映产品对水分的有限吸附能力,表明其具有紧密的结构。

一般用Anderson法进行测定。

方法是首先将样品粉碎介于美国标准60目和80目之间用于测定吸水性。

取2.5g粉料放入30 mL 30 ℃水中。

用涡流混合机以间歇搅拌方式将样品摇动30 min,然后以1000×g离心分离10 min,最后称量样品的质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吸水性:吸水性(%)=(颗粒总质量/颗粒中固体物质量)×100(g胶体/g)2.9 沉降速度沉降速度是指饲料颗粒从水体表面向一定深度移动的速度。

影响水产饲料颗粒沉降速度的因素有颗粒密度、浮力和水质状况。

沉降速度对鱼的饲料采食量和生长有显著影响。

下面介绍一种测定方法:在一个直径6 cm容积1L的量筒中盛上除气蒸馏水,取几粒饲料预先在除气蒸馏水中浸泡1 min,然后用吸管将饲料颗粒放在水柱的弯月面下面,用秒表记录饲料颗粒下沉20 cm所用的时间,精度为0.01 s。

如此重复30次。

下沉距离(20 cm)与30次平均下沉时间的比值即为沉降速度。

除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重要指标,如比表面积、结团性、分级性能等等水产配合饲料物理性状的探讨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包括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

物理性状的项目和指标,是根据饲料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的,或因饲料厂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需要进行管理,事关饲料产品的质量标准,是饲料厂家必须建立的品管技术部门进行专门监测。

本文论述配合饲料物理性状的技术项目、指标和监测方法,供参考。

1 颜色用标准(参考)样品的饲料外观颜色与新出炉产品饲料的外观颜色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肉眼比对,确定新出炉产品饲料颜色的合格程度。

用已取得合格的同类饲料样品作标准颜色,在光照强度达到1 300lx的非直射光条件下,样品没有外裹包装与新产品饲料颜色进行比对,越是接近标准样品颜色的越趋合格,而且每批产品要取样于包装的前期、中期、后期分别比对。

饲料的外观颜色受原料成分和其比例、调质熟化程度和烘干的温度、时间的影响。

一般来说,鳗鲡、甲鱼粉末型饲料是浅灰色的,经热处理的颗粒饲料是褐色至灰黑色的,加黄的塘虱鱼、大黄鱼饲料为黄棕色。

2 气味凭正常嗅觉的鼻子 加以鉴别,必要时还要用口嚼、舌舔。

能被水产养殖动物接受的气味包括腥、香、甜、酸,如鱼粉、鱼油、乌贼内脏粉有鱼腥味,碳水化合物热处理后有烹调香,各种添加剂带来的诱食香味、鲜味、甜味和酸味。

水产养殖动物厌弃的气味是苦、咸、霉、臭、焦味。

各种气味的量级是浓、平、淡、无。

3 外形对颗粒饲料外部形态的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鉴别其属于完整的圆柱体、圆盘体、六面体(方块形)和多面体(破碎粒)。

3.1 肉眼判别要求外形完整,没有缺损、塌瘪、歪斜。

随机取一定数量的饲料颗粒,逐粒判别登记,统计完整颗粒数量占检测颗粒总数量的百分率越大越趋合格。

3.2 仪器测量①粒径比:取一定数量颗粒用游标卡尺逐粒测量粒径和长度,并登记。

粒径比=平均长度(mm)/平均直径(mm),粒径比越切合设计要求越趋合格。

②破碎粒大小:子虾、幼鱼用的破碎粒饲料没有外形规定,是一种多面体饲料,但其饲料粒大小有规定,如体长1~2cm的对虾颗粒饲料大小在0.6~1.0mm范围(过20目筛),体长在2~3cm的对虾颗粒饲料大小在1.0~1.5mm(过塑料窗纱)。

以上两种规格的饲料有显著的颗粒状,而非粉状,对应的筛析法测定,符合筛目要求的比例越大越接近合格。

4 光泽用肉眼判别颗粒饲料表面和切端的光洁度,其负面情况是饲料表面和切端毛糙多孔并附有粉末。

取一定数量(或重量)逐粒排查其光洁程度,并登记。

光洁数量(或重量)占排查总数量(或重量)的百分率趋大越趋合格。

饲料表面毛糙多孔,入水后易渗水或附气泡,影响饲料的耐水性。

小颗粒饲料附有气泡还会先沉后浮,吸水增重后再度下沉。

拌有鱼溶浆制粒的,或制粒后喷涂油脂的颗粒光洁度较好于不用鱼溶浆和不喷涂油脂的颗粒。

5 硬度是颗粒饲料所能承受外力加压至破碎时的质量指标。

由专门的硬度测定仪器测定,其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力量加压粒料,当粒料受压至破碎时测试仪器上指针所示的千克数值即是其硬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