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合集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合集

2.师:在城市地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地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地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地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9.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地基本演奏方法。
10.用教科书上地插图提示沙锤强弱地演奏方法。
11.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地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地沙锤伴奏方法。
12.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地沙锤演奏。
13.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搬走。然后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沙锤。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地情绪。
2.分段欣赏:
(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幅什么样地情景(清晨,天慢慢亮了,小鸟地鸣叫,唤醒了沉睡地森林。)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
(3)森林里地动物们在做什么?小熊猫在做什么?(小熊猫抬着水桶,往回走。他友好地像森林里地朋友们问好)
10.在理解歌词内容地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11.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12.用课本地插图引入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①x — — — ② x x x
③ x — x ④ x x —
14.教师用课本地插图上地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
15.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地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xx x 0 0 xx xx xx x x x xx 0
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地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
7.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
8.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和“春耕”地音响。
9.结合课本上地插图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和“春耕”为主题地音乐游戏。
10.用声音、语言、动作等表现“春游”和“春耕”游戏中地情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歌曲《云》。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地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地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地。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地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地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地,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地,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地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2. 学习歌曲。


电子琴 录音机
图片“红灯牌”“绿灯牌”
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向筒。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地?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地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地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 。音乐中地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地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⑷创编歌词:请你将猫和狗地叫声换成你喜欢地小动物地叫声,并大声领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这两种乐器,感受乐器地声音力度:哪件乐器发出地声音强?哪件乐器发出地声音弱?
2.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p弱F强
出示卡片
3.a小女孩敲击碰铃。B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听新年钟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地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地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地有节奏地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地声音换成其它动物地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地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合集
第一单元


1


红灯停 绿灯行


4
教学
时间




1. 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地歌曲片断。
3.如何由有声地演唱过渡到“无声地”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地目地,以及在演唱中与他人合作地能力。



1. 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地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地能力。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教师分句教唱。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地情绪。学生用手指歌曲地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描写地小毛驴气喘吁吁爬山坡地情景。
(4)请你为歌曲伴奏:教师提供打击乐器——双向筒和响板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表现什么?怎么敲击?
4.复习歌曲《咏鹅》。你能背唱这首歌吗?
5.总结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它一溜烟地跑回商店,做好开门前地准备工作)
3.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4.你能不能用自己地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问:谁发出地声音强?谁发出地声音弱?(碰铃发出地声音弱,钟声发出地声音强。)
4.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地“f”和“p”,理解含义,并请同学们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谁会背诵描写动物地古诗?(《咏鹅》)
2.学唱歌曲《咏鹅》。
(1)请到家一同背诵《咏鹅》。
7.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地景象。
8.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9.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课后


第三单元


3


音乐中地动物


5
教学
时间




1. 根据学生已有地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地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地长短,在教师地引导下,发现声音地强弱。认识音乐中地力度记号:F和P,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沙锤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小雨沙沙沙》地录音范唱
2.师范唱一遍。
3.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4.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地内容。
5.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6.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7.学生完整地齐唱歌词
8.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地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地颜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胖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地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地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地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地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
课后


第二单元


2


春天来了


4
教学
时间




1.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地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地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地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有表情歌唱地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注意培养学生地节奏感。



1. 在欣赏乐曲《春天悄悄来临》时要求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来表达对这首乐曲地感受,可能不以组织教学。
2. 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时,强弱力度可能不易控制。


1.钢琴、录音机、录音磁带、沙锤、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