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知识PPT课件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知识PPT课件


2.4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2.5 六氟化硫和气体绝缘电气设备
-
2
2.1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平行板电极(消除边缘效应)
工程上很少有极间距很大的均匀电场气隙
-
3
2.1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a、分散性小
直流、交流、50%冲击击穿电压基本相同
b、均匀电场中空气的电气强度大致为:30kV(峰值)/cm
经验公式为: U b=2.2 4δ2 d+6.08 δdk(V 峰)值
d:间隙距离; :空气相对密度
-
4
2.1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a、典型的稍不均匀电场
球隙、同轴圆筒、气体绝缘组合电器中的分相封闭母线筒
-
17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4. 操作冲击电压
-
18
第2节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4. 操作冲击电压
-
19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4. 操作冲击电压
特点:
1、50%的操作冲击电压依赖于冲击电压的上升时间Tcr。
2、50%的操作冲击电压并非介于雷电冲击电压和工频 交流击穿电压之间。它远低于雷电冲击电压,甚至在某 些上升时间范围内,还低于工频交流击穿电压。
U = K aU p 1
K a = 1.1 - H ? 10-4
1000 m<H<4000 m
-
26
2.4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绝缘安全:气隙尽可能大。 设备尺寸:经济性,实用性——气隙尽量小一些。
如何调和上述矛盾:思路/途径/原则 1. 改善气隙中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 2. 设法削弱或抑制气体介质的电离过程。
b).棒-板电极(完全不对称结构)
-
9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1. 直流电压
稍短间棒-板间隙: 7.5kV/cm
负极性棒-板间隙: 20kV/cm
棒-棒间隙:8.5kV/cm
-
10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1. 直流电压
较长间隙
显著特征:极性效应
-
27
2.4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1、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 2、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 3、采用介质阻挡方法 4、采用高气压的方法 5、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 6、采用高真空
3、饱和特性
4、分散性更大(可以理解为伏秒特性带宽更宽)。
-
20
2.3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正
为何要对不同大气条件下的击穿特性进行校正
高海拔地区的 高纬度地区 沿海地区
-
21
2.3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正
我国国标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
压力:101.3 kPa 温度:293 K 绝对湿度:11 g/m³
均匀电场或稍不均匀电场:湿度对这类电场的影响不大。
极不均匀电场:湿度对这类电场的影响较大。需用湿度校
正因数加以修正。 K h = k ω
k与绝对湿度和电压类型有关
与电极形状、气隙长度、电压类型及其极性有关
-
25
第3节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正
3. 对海拔高度的校正
我国幅员辽阔,运行于高海拔地区的电力设施不占少数。 特别是近年来的西部开发和青藏铁路的建设,大量的电气 设备涌入西部的高海拔地区。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汤逊放 电、流注放电、电晕放电、沿面放电(微观特性) 工程上,要用击穿特性表示(击穿场强,击穿电压) (宏观特性)
-
1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2.1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2.3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 正
-
5
2.1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以球隙为例分析击穿特性
-
6
2.1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以球隙为例分析击穿特性
关键点
d1 <
D4
D越大,电场越均匀,击穿场强越高
直流、交流、冲击电压基本相同
-
7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
15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3. 雷电冲击电压
特点:
1、棒-板间隙冲击击穿电压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正棒 击穿电压比负棒低得多。
2、棒-棒间隙也有不大的极性效应,这是由于大地的影 响,使不接地的那个电极附近电场增强。
-
16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4. 操作冲击电压
25/02500s
常见的极不均匀电场气隙
工程上的极不均匀电场气隙,均可以用两类极端 的模型表示,实际的工程应用可依据这两类电场
类 型的测量值进行推算:
a).棒-棒电极(完全对称结构)
-
8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常见的极不均匀电场气隙
工程上的极不均匀电场气隙,均可以用两类极端 的模型表示,实际的工程应用可依据这两类电场类 型的测量值进行推算:
3、平均击穿场强 棒-棒间隙:3.8kV(有效值)/cm
棒-板间隙:3.35kV(有效值)/cm
-
12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显著特征:饱和特性
长 间 隙
-
13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3. 雷电冲击电压
1.2/50s
-
14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3. 雷电冲击电压
平均击穿场强:
正极性棒-板间隙: 4.5kV/cm
负极性棒-板间隙: 10kV/cm
正极性棒-棒间隙:
4.8kV/cm -
11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性
2. 工频交流电压
特点: 1、棒-板间隙击穿总是在棒的极 性为正时击穿。
2、击穿电压与距离近似成直线关 系,大间隙下击穿电压有饱和趋 势(见后页)
1. 对空气密度的校正
p
Kd
=δ =2.9 T
适用于短气隙(<1 m)
Kd = δm
适用于长气隙情况
式中的m是与电极形状、气隙长度、电压类型及极性 有关的值,应用时可查阅国家标准。
-
24
2.3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正
2. 对湿度的校正
大气中的水分可以吸附电子形成负离子,抑制放电的发生。
大气条件改变,如在高海 拔地区,气压、气体密度、 温度、湿度等条件均改变。 在此条件下测量的气隙击 穿数据与在标准大气条件 下所测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
22
2.3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正
采用校正的方法
U Kd Kh U0
K d 空气密度校正因数 K h 湿度校正因数
-
23
2.3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