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 房室肥大

心电图 房室肥大


近年来,又提出“损伤电流”的学说。
当典型心绞痛发作时,缺血区心肌细 胞缺氧,大量钾离子自细胞外进入细胞 内,导致细胞内钾离子增加,细胞内钾 离子浓度升高,细胞膜出现“过度极化” 与周围极化相对较低的未损伤心肌形成 “损伤电流”,使缺血部位导联上表现 ST压低。
变异型心绞痛主要因为冠脉痉挛性狭窄引 起心肌急性严重缺血,细胞膜部分丧失维 持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的能力,使缺血 区细胞膜极化不足,与周围未损伤区形成 “损伤电流”,使缺血部位导联上表现为 ST段抬高。
(三)双心室肥大
biventricular enlargement
ECG可有以下三种表现:
1.ECG大致正常,由于左、右心室同时增大, 向量互相抵消。
2.表现一侧心室肥大,而另一侧被掩盖,通 常左室肥大易表现出来。
3.双侧心室肥大同时表现出来,V1高R,电 轴右偏,V5高R,电轴左偏。
但结合电轴偏移情况及波形改变 仔细分析仍有可能判断出左室肥 大与右室肥大。
1、典型心绞痛发作时常引起S-T段水平压 低大于或等于0.1mv或T波倒置。
2、持续的S-T压低或T波倒置见于慢性冠心 病。
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引起T波倒 置。
4、当冠心病出现深倒置的T波并双肢对称, 称冠状T 波,提示心外膜心肌或透壁性心 肌缺血,或心内膜下心梗。
5、当心绞痛发作伴持续性S-T升高,提示 可能发生心肌梗塞。
2.房间传导束牵拉、损伤而发生功能性改 变,导致整个心房肌除极综合向量及除极 时间发生变化。
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振幅、除极时间 的改变。
一、心房肥大(atrial enlargement)
(一)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enlargement
正常心房激动形成P波,右房先激动,形 成P波的前半部,左房后激动,形成P波的 后半部,当心房肥大时其除极向量增大, 传导时间延长,往往与左房后除极的时间 重叠,故总时间不延长,只表现电压增高。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or hypertrophy
心室肥大或肥厚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改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肌纤维增粗,截面积增大,心肌除极时电压 增高,表现QRS电压增高。 2.心室壁增厚,心腔扩大,心肌细胞的变性使传 导功能底下,使心肌激动时间延长,表现QRS时 间延长。 3.心室壁的增厚,心肌相对供血不足,引起心肌 复极顺序异常,表现S-T和T的异≥1。
2.心电轴右偏在90度以上,重者达110 度。
3.继发ST--T改变V1、V2 ST压低,T 波倒置。
有些右心室(如肺心病)表现为V1-V6的S波加深内呈极度的顺钟向转位,诊 断右心室肥厚,以心电轴右偏为主,结合 V1的QRS形态,ECG诊断右肥不敏感,但 准确度较高。
ECG表现:P波高而尖,≥0.25mv,主要 表现在Ⅱ、Ⅲ、aVF导联,又称肺型P波
V1导联P波直立时≥0.15mv,双向时代数和 ≥ 0.20mv
P波电轴右移超过75度
右房扩大诊断要点
1.Ⅱ、Ⅲ、aVF导联中P波异常高尖,电压 超过0.25mv;
2.Ⅰ、aVL导联中P波低平或倒置;
3.V1、V2导联中P波形态不定,多高尖耸 立,少数呈现低平或倒置;
(三)鉴别诊断
出现ST-T改变并非冠心病所特有,其他心 血管疾病也可出现,如心肌炎、心肌病、 心包炎均可出现,低血钾、高血钾、心脏 肥大等均可出现。
(一)左心室肥大 lef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正常左心室位置偏向左后,左心 室明显比右心室厚,所以正常左心室 的综合向量占优势,当左心室肥大时, 优势就更突出。
心电图上可有以下表现:
1.QRS电压增高 在胸导V5、V6的R波
大于2.5mV 或V5的R波+V1的S波(男) 大于4.0mV(女 )的大于3.5 mV. Ⅰ导联R大于1.5 mV, aVL的R大于1.2 mV. aVF的R大于2.0 mV, 或Ⅰ的R+ⅢS大于2.5 mV。
2.QRS间期时间的变化
QRS间期多正常,右室壁显著肥厚者, QRS间期可超过0.10秒;
3.ST-T改变
(1)V1、V2、V3导联中ST段下移超过0.05mv ,
T波倒置; (2)Ⅱ、Ⅲ导联亦多出现ST段下移及T波
低平或倒置; (3)V5导联ST段上移及T波高耸直立;
4.QRS电轴常显示电轴右偏,重度在 +110度以上。
右室肥厚的诊断要点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1) V1 R波增高>1.0mv R/S大于1
aVR R波增高>0.5mv aVR导联R/S大于1 V5 S波加深,R/S小于1;
(2)RV1+SV5超过1.05mv或1.2mv
(3)重度肥大时,V1可呈qR波形;
(4)重度肥大时,可有显著顺钟向转位 ,V1至V4甚至V6均呈rS波形;
根据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发 生部位不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分为 以下两种类型。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1.缺血型改变
正常情况下,心肌的复极是从心 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推进,当发生心肌 缺血时,首先是复极波发生改变,就 是T波的变化,根据心肌缺血的深度不 同,分为心内膜和心外膜缺血。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使心内膜下心肌 复极更迟,心内膜原来与心外膜复极时抗 衡的向量减少或消失,使心外膜的T向量增 加,而出现一个与QRS方向一致的高大的T 波,如缺血发生在下壁,在Ⅱ、Ⅲ、aVF导 联表现T波高大。
4.P波时间仍在正常范围内。
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enlargement
由于左房后除极,故左房肥大时主要表 现时间的延长,使P波时间增宽大于或等于 0.12秒,呈双峰型,峰距大于或等于0.04秒, 临床上见于风心病的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 瓣P波。
left atrial enlargement
间距大于0.04秒; 3.V1导联中P波可呈双向波,终末负向部分明
显增宽,振幅增大, V1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 (Ptf-V1)增大。 PR段缩短,P波时间与PR段时间之比大于1.6。
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 峰型的P波,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 些先天性心脏病。
心室肥大
2. QRS时间的延长达 0.10-0.11秒,一般不 超过0.12秒。
3.心电轴左偏,一般不超过-30度。
4.ST-T改变 在以R为主的导联S-T下移,T 波低平或倒置,以S为主的导联S-T上移T 波直立。只有电压增高为左心室肥大,同 时伴有ST-T改变为左心室肥大伴劳损。
以上表现其主要条件必须有一项或几项 QRS电压增高,伴其他一条可诊断左心室 肥大,如无电压增高其他3条具备不能诊 断。符合条件越多,诊断越可靠,如仅有 V5的R波增高,称左心室高电压,应结合 临床,如为高血压病人,提示有左心室肥 大的可能。
临床上,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 往往表现为心外膜下缺血(T波深倒置)或 心外膜下缺血(ST段抬高)。这种现象可 归为以下原因:1、透壁性心肌缺血时,心 外膜缺血范围大于心内膜;2、探测电极靠 近心外膜,因此透壁性心肌缺血主要表现 为心外膜缺血型改变。
(二)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T异常, 出现这种改变多见于心绞痛。
心内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包括透壁型缺 血),则引起复极顺序的逆转,由心内膜 先开始复极,而缺血的心外膜心肌尚未复 极,所以心外膜仍呈负电位,而面向缺血 区的导联记录出倒置的T波,如缺血发生在 下壁导联,在Ⅱ、Ⅲ、aVF导联出现一个倒 置的T波。
心外膜面缺血T对称性倒置
2.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包括透壁心
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的改变外,还 可出现ST段的改变。
主要表现是S-T段的升高或压低。 在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
为ST呈水平和下垂形下移≥0.1mv。
当心肌受损伤时,S-T向量从正常心肌 指向损伤心肌。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 S-T向量背离心外膜面而指向心内膜, 所以描记的S-T段是压低的;心外膜下 心肌损伤时,S-T向量指向心外膜面, 所以描记的S-T段是升高的。
本节课重点
1、掌握左、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2、掌握左、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charge betwee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ST-T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引起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当心肌某部位缺血时, 可影响心肌的正常复极,所以在缺血区的 导联上发生ST—T异常。
右心室厚度仅有左室厚度的1/3,当右室 厚度非常明显时,才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 来,所以心电图对诊断右心室肥大不敏感, 但阳性率较高。
心电图表现如下:
1.高电压
V1的R 波增高,R/S≥1,V5的S波加深, R/S≤1 严重的肥厚在V1可出现qR波。
V1的R+V5的S大于1.05mV ,重度大 于1.2mV
房室肥大
enlargement (hypertrophy)of atrial or ventricular
淮河医院
心房、心室肥大或肥厚是由于心脏 的负荷过重引起的,是各种器质性心 脏病的后果,当心脏肥大达一定程度 时,可表现心电图异常。
心房肥大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改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房扩大引起心房肌纤维增粗拉长,导 致心房肌综合向量发生改变。
3.ST-T改变
(1)V5、V6、aVL或aVF导联ST段下移超 过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2)TV5或TV6低于同导联中R波电压的 1/10
(3)V1导联ST段上移,T波多高耸或直立
4.QRS电轴常显示电轴左偏,
(二)右心室肥大 righ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