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试题
(本卷共100分,时间为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中,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B )
A.酒精燃烧B.酒精能燃烧C.酒精挥发D.酒精易挥发
2.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
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B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 B )
4.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
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
B.该元素符号为Mg
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6.如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C.X属于非金属元素
D.X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
7.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燃烧=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B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8.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C )
A.4∶9 B.8∶1 C.10∶11 D.31∶44 9.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如下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装置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乙装置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C.可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可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10.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
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C )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11.在实验室中利用右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 )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
②用KMnO4固体制取氧气
③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④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2.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
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3.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A.(1)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B.(2)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3)表示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质量
D.(4)表示质量相同的粉末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二.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硅原子2Si ;
(2)3个二氧化氮分子3NO2;
(3)4个氢氧根离子4OH-;
(4)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
16.请将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归类。
(1)二氧化碳+水→碳酸
(2)氢氧化钙+硫酸→硫酸钙+水
(3)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4)氢气+氧气→水
(5)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1)_(4)__(选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4)_(5)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3__,以上三类都不属于的是__(2)__。
17.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___①___(选填编号),图②中的物质属于__混合物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图③中的分子的化学式是__H 2__,图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___能P 2O -2
5
___(选填“能”或“不能”)。
(2)①中粒子转化为②中粒子过程是_分解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①转化为②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_化学_能,在①转化为②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AB__(填字母,可多选)。
A .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B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 .分子的种类数没有改变
D .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3)写出图②转变成图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8.小明在某探究性实验中需要称取一未知质量、具有强烈腐蚀性、易潮解的氢氧化钠固体,以下是其实验操作步骤及相关记录:
A .从仪器室领取如图仪器;
B .调整仪器至平衡状态;
2H 2+O 2=====点燃2H 2
O
C.在仪器的左右盘上各放一张同样大小的纸;
D.将待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在仪器右盘的纸上;
E.在左盘上依次加上5g、10g两个砝码,移动游码使仪器处于平衡状态,读取游码刻度值与两个砝码质量相加得到氢氧化钠固体为16.7888g;
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中仪器名称__托盘天平__;
(2)写出步骤B的具体操作___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_。
(3)以上步骤中有三处明显科学错误(填字母序号)_CDE_;请指出其中明显科学性错误(或将错
误改正):
①氢氧化钠(NaOH)固体直接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②砝码与物品盛放位置错误(应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③添加砝码顺序错误(添加砝码应遵循由大到小原则),不能准确称取
16.7888g(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g)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 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 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 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
生成物除白色MgO 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与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的结论是_二氧化碳能支持金属镁的燃烧_。
由该结论可知__不能_(选填“能”或“不能”)用CO 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
(3)通过实验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甲: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 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乙: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 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__乙__(选填“甲”或“乙”)更为科学,理由是__火柴在二氧化碳中不燃烧,而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____。
四.推理题
2Mg +CO 2=====点燃2MgO +C
20.有A 、B 、C 、D 、E 、F 、G 七种物质,它们有如图转化关系.已知B 、F 是黑色固体,A 、D 是无色液体,C 、E 、G 是无色气体,向空气中大量排放G 会产生温室效应。
(1)请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D __H 2O_ ,G __CO 2 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 →C 、D 的化学方程式__
_。
②C →G 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发出白
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
③D →C 、E
的化学方程式__
__,反应的基本类型_分解反应__。
五.计算题
21.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30.6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为21.0克。
(1)生成O 2的质量是_9.6g_
2H 2O=====2MnO 22H 2O +O 2↑ C +O 2=====点燃CO 2 2H 2O=====通电2H 2↑+O 2↑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分别为多少克?
(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 3=====MnO 2△2KCl +3O 2↑
245 96
x 9.6g
245x =969.6g
x =24.5g 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30.6g -24.5g =6.1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分别为24.5g 和6.1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