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美朝双方的长期敌视,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对朝鲜的压力增大,朝鲜作出强烈反应,使朝鲜核问题更加复杂化。
未来朝核问题和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变量很多,国际社会和有关各方面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恐怕并非易事。
美韩、日美的军演的确是在加紧战争准备,但也明确表示不会首先发动战争,不考虑用军事手段改变朝鲜的现状。
中俄两国的对朝政策是以一贯之的,还是希望朝鲜重返“六方会谈”,还是希冀通过和平方式妥善解决“朝核”问题。
谈判的大门没有关上,但最终还要看朝鲜如何做出选择。
一、导论(一)朝核问题的由来围绕朝核问题的争执由来已久。
但是朝鲜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制核武器的呢?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1956年2月28日朝鲜同苏联签署了《关于联合组建和研究所协定》,从此苏联开始给朝鲜核技术开发以实际援助。
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具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检查。
朝鲜则声明宣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朝鲜安全。
由此,双方在核问题上产生争端。
1993年3月,因美韩举行联合演习和国际原子能对其核设施的检查,朝鲜宣布退出1985年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出现第一次朝核危机。
(二)朝核问题的发展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从此以后,朝鲜核问题开始逐步升级,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朝核问题开始显露。
1991年初美国忙于组织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入侵科威特进行惩罚打响海湾战争时,朝鲜成功试射了中程导弹。
美国对朝鲜导弹技术的发展感到担心,并加重了对朝秘密研制核武器的怀疑。
于是美国提出按核不扩散条约的规定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朝核设施进行核查。
朝鲜则提出条件称,美必须从韩国撤出核武器和军队,消除对朝威胁,方能接受核查,于是美朝核问题对抗升级。
通过对抗和磋商,1992年1月30日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缔结《全面安全保障协定》,2月19日朝韩《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生效,5月开始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先后进行6次核查,未发现朝研制核武器的证据。
但美国认为朝鲜宁边地区有2处可疑设施但并未申报,因此需要特别检查,朝鲜坚决拒绝,并于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者敦促朝鲜重新考虑退约和接受核查,但朝鲜态度强硬,表示拒绝并称“如制裁将使韩国成为一片火海”。
至此第一次朝核危机形成。
经过双边谈判,1994年10月21日美国与朝鲜在日内瓦签署了一项关于朝核问题的《朝美核框架协议》。
其主要内容是: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该组织负责在2003年底前,为朝鲜建立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核电站。
核电站建成之前,美国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作为补偿,以弥补朝鲜停止核能计划造成的电力损失1。
此外还有美朝关系正常化、朝鲜复约和受查等内容。
至此第一次朝核危机化解。
美朝签订《框架协议》后,双方都没有很好地执行。
美国方面在签订此协议时认为朝鲜新确立的接班人金正日不足以稳定局面,其执政时间最长为2年,10年后完工时电站的主人早已是韩国了。
但是后来美国发现金正日政权不仅稳住了局面,而且看不到任何政权更迭的可能,因此美国方面后悔不已。
于是美国开始拖延工程进度。
而朝鲜方面则早已怀疑美国执行协议的诚意,也就悄悄地采取了应对措施,这就是秘密恢复核计划。
第二次朝核危机始于2002年10月。
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访朝期间,拿出了朝鲜进口用于铀浓缩离心机的证据。
朝鲜承认“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
美国反映强烈于同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
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第二次朝核危机形成。
2003年4月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促成有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
同年8月,中国又促成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截至2008年6月,六方会谈已进行到第六轮。
但此后,由于朝美在朝鲜核计划申报的验证方法上存在根本性分歧,朝日在“绑架”问题上矛盾重重,以及朝韩在是否将经济补偿与验证挂钩问题上争执不下,六方会谈中断,解决朝核问题的进程再次陷入僵局。
二、朝核问题的现状分析(一)朝鲜为什么发展核武器1、朝鲜核问题的出现, 主要源于美朝双方的长期敌视冷战结束之后, 朝美之间互为敌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长期以来, 朝鲜为防范美国的军事打击, 大力加强国防力量建设, 一直在进行先进武器装备的研究和开发。
为防止朝鲜研发核武器, 美国1994年与朝方签署了《美朝核框架协议》。
但美国并没有认真履行协议, 计划建设的轻水反应堆, 因资金不到位长期处于半停顿状态。
尤其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 改变了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朝接触政策, 奉行强硬的对朝遏制政策, 使朝鲜政府深感失望。
美国发生“9·11 ”事件后, 布什总统在2002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将朝鲜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美国国防部2002年1月8日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评估》报告, 也将朝鲜列人美国可能对其实施核打击的七个国家之一。
随着美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出台,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分别于2002年1月31日和3月13日指出, 布什的“邪恶轴心”论, 暴露了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危险企图;如果美国对朝鲜实施军事打击的计划被证实, 朝鲜将不再受朝美《核框架协议》的约束, 并采取对应的实质性措施。
2002年10月3日至5日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访朝时, 朝方向美方承认正在进行高浓缩铀核武器开发。
美国对此态度强硬, 坚称在朝鲜放弃其核计划前, 根本不会考虑与朝鲜进行对话, 更不会签署美朝互不侵犯条约, 并于2002年12月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
从而引发了第二次朝核危机。
此外,美国还先后通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发表声明, 对朝施压, 甚至拦截朝鲜外运导弹的船只, 要求朝鲜完全停止导弹的生产、试验和出口。
2002年10月25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指出,半岛核问题的出现是美国推行对朝敌视政策,以核武器威胁朝鲜造成的。
为应对美国核威胁,朝鲜不仅要拥有核武器,还要有比美国更厉害的武器。
但如果美国与朝鲜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朝方愿消除美国的安全关切。
针对美国的强硬态度,自2002年12月12日以来,朝鲜采取了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核设施封条和监视器、驱赶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等措施。
朝鲜政府还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1985年底加入的《核不扩散条约》。
退约声明指出,由于美国放弃了1993年6月11日朝美共同声明中规定的停止核威胁与敌视朝鲜政策的承诺,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的条款自动生效。
以上情况表明,朝鲜核问题的再度出现,是因为美朝双方长期的敌对情绪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缓解,美国对朝鲜仍深怀敌意,不愿在外交上承认朝鲜和帮助朝鲜发展经济;而朝鲜也深感美国的军事威胁直接影响到朝鲜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试图以核开发迫使美国承认朝鲜,解除朝鲜在安全上的担忧,发展正常的朝美关系,进而推动与日、韩关系的改善。
2、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对朝鲜的压力增大,朝鲜作出强烈反应,朝鲜核问题更加复杂化。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朝鲜核开发问题总体上反应较为克制。
2003年1月10日晚,布什总统在与江泽民主席通电话时强调,美国绝不接受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的行动,美方仍愿意通过对话解决朝鲜核问题。
1月19日,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甚至表示,如果朝鲜放弃核武器计划,美国可能考虑发表全面的书面声明,不攻击朝鲜。
但随着美军在伊拉克得手,美政府中的鹰派人物对朝态度趋于强硬,谋求对朝全面施压。
一是对朝频繁发出军事威胁。
2003年4月6日,美副总统切尼、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高参珀尔和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茨分别在不同场合表示,如果朝鲜敢于发动战争,美国将使用一切手段,就象对伊拉克一样,对朝鲜进行毁灭性打击。
二是调整军事部署,增强驻韩美军战斗力。
据2003年6月6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披露,美国拟用三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实施把1.5万名美军从非军事区沿线后撤的计划。
与此同时,美国还将在未来三年内出资110亿美元,用以增强驻韩美军的战斗力。
舆论认为,这是美国为实施对朝军事打击预作准备。
三是制订对朝作战的新计划。
据2003年7月21日出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披露,美国取得对伊拉克战争胜利不久,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便指令美太平洋部队总司令法戈上将牵头起草了一份应对朝鲜发生武装冲突的5030作战计划。
据称,该作战计划在过去作战计划的基础上,吸取了美军对伊战争的经验,旨在通过朝鲜军队的不稳定达到改变政权之目的。
四是谋划对朝实施海上封锁。
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由美国牵头,谋求有关国家配合美国对朝实施海上封锁的会议相继召开。
6月10日,美、日、澳三国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商讨“采取联合行动,出动海军拦截涉嫌走私毒品、军火、伪钞的朝鲜船只”。
6月12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波兰、葡萄牙和西班牙11国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合作遏制和封锁朝鲜的非法海上贸易及防范朝输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此外,美国还多方努力,谋求联合国通过对朝核问题的议案。
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朝鲜领导人吸取萨达姆政权迅速倒台的教训,以威胁对威胁,以强硬对强硬,以回应美国对它施加的压力。
一是强调核威慑力量的作用。
2003年4月24日,朝鲜中央通讯社说,伊拉克战争表明,一个国家要想保护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强大的军事震慑力量。
6月9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又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向朝鲜进行核威胁,那么朝鲜别无选择,只能发展核威慑力量。
6月18日,朝鲜外务省宣布,“美国孤立和消灭朝鲜的战略日益危险,这将再次促使我们加强防御性核遏制力量”。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社论指出,朝鲜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核潜力以换取美国让步,伊拉克事态说明,解除武装将导致战争。
二是发出可能退出《朝鲜停战协定》的声明。
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发言人分别于2月18日和7月1日声明,如果美国继续在朝鲜半岛增兵并对朝鲜进行封锁的话,朝鲜将采取“强硬措施”,退出1953年的《朝鲜停战协定》。
三是宣布废除朝韩签署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5月12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声明,由于美国对朝鲜执行“邪恶和敌视的政策”,朝韩两国于1991年12月31日签署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