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教学资料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教学资料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

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

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

大学语文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
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
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
大学语文基础课。

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
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
挥。

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
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
陈旧,教材鱼龙混杂。

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
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
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

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

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容易改变,也会削弱它应有的学科地位。

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延续,需要开辟一套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

而大学语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凸显其人文性,把大学语文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才能把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根本是要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的问题
(1)着重教材建设。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择应当紧随时代步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

同时需要强调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教学中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写作,阅读以及演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思考能力,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对文化精品的欣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教师与时俱进,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把自己武装为一个高素质的教育者,保持教学模式的先进性,摒弃传统陈旧观念。

(3)增加师资投入。

各高校和老师在思想上必须统一认识,摆正大学语文的地位,应当把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加大师资投入的力度。

一方面,为提高教学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多方面给大学语文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培训,进修,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政治思想修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科学的人生观。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

(4)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汉语言和中国元素在世界文化国际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大学语文是实现人文修养新跨越,培养个人的审美情怀的
重要手段,仅掌握一种岗位能力,足远远不够适应社会发展的。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最高成就,学校应当努力构建以一大学语文为中心,其他人文素质课为辐射的高校人文素质培养机制。

只有教材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合理,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以大学语文为核心重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1.设计合理明确的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授课安排。

但目前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大多没有合理的,明确的教学标准。

没有课程标准,就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性质定位的不准确;没有课程标准,教师就不知道围绕着什么主题来讲,应该如何把握整个教学的进度,学生的学新目标也不明确;没有课程标准,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很随意,有的教师讲文学,有的教师将语言,有的教师将讲写作,有的教师讲文字。

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随意确定教学的侧重点。

至于制定合理的,明确的教学大纲,才能规范大学语文教学,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2.编写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
语文学科具有天然的人文特征和向善向美的感召力。

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和培养正确的思想以及人精神出发,编写出适合学生的教材,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教学编写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大学新生已有的语文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细致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大学语文教材和高中语文教
材应有所区别。

首先要有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对
于如何在高中语文基础上拓展深化大学语文教学
要有科学而系统的规划,以此保证大学语文教材
与高中教材衔接的自然而合理。

尽量避免安排与
高中教材重复的选文,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耳目一
新的感觉,避免产生厌烦情绪,要打破以往古典
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尽量选取一些文章
简单,但有一定哲学性的作品。

因为就学生目前
整体的接受水平而言,绝大多数古文都看不懂。

看不懂、听不懂就无法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理安排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不能厚
古薄今,过度依赖传统文化,应看到现当代作
品,特别是当代作品在反映当下社会现实方面的
巨大作用,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选择更多当代作
家的作品,包括近些年来崭露头角的新生代青年
作家的作品。

另外,精选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编入
教材,将国外思想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如自由,平
等,博爱,感恩等展现给大学生,通过中外优秀
文学作品形成合力,给予大学生更加全面的人文
关怀和精神呵护。

温儒敏版的《高等语文》就将
一直以来深受学生欢迎的金庸,琼瑶的作品选
入其中,陈洪版《大学语文》中甚至将罗大佑的
歌词选入教材,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尝试,也收到
了不错的效果。

(2)教材选文要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助于青年学生养成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应对选文可能给学生带来的思想情感的影响和感染多家考量,对于选文在学生人格气质形成发面的作用要有的充分的认识。

优秀的文学作品灿若星河,可供我们选择的余地非常大。

那些展现生活中美好而温馨的一面,让人读来轻松惬意的作品不胜枚举,那些语言幽默诙谐又充满生活智慧,让人读来忍俊不禁而又受益匪浅的作品也并非少数,哪些作品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敢于向命运抗争,向残酷现实反击的人物形象同样不计其数。

我们完全可以将这样的文本编入教材,特别是教材中诗词这一板块。

大学语文要多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和坚强豁达的人格气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