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病防治PPT课件

慢性病防治PPT课件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2月30日前将经过核对、 订正后的准确数据按病种分乡(镇、街道),分月, 分年龄性别,分职业进行统计汇总,填写统计报表, 向县卫生局报告相关报表与简报,并将结果反馈给乡 (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四)报告程序(4)
4 对医院漏报病例由社区办或防保科人员补填并 登记上报。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一)对象与责任报告人
1.对象 本县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为监测对象。 2.责任报告人 各医疗机构(包括社区服务站、村卫 生室)医务人员为报病责任人。
(二)报告内容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1.糖尿病 确诊为新发糖尿病病例。
2.冠心病急性发作 包括①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和 非致死性);②心性猝死。
根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18%和2.6%,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 者1.6亿、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
高血压、糖尿病是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 疾病和危险因素,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150万,冠心病75万;估计有 脑卒中患者600多万人,心肌梗死患者296万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 者395万人;同时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十分严峻,每年新发恶性肿瘤 160万。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六)发病报告有关注意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 )
发病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病期限均定为急性发病后28天, 28天内如有新发展或第2次急性发作均不作登记;如28天后有新发展 或急性发作则按另一病例报告1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后无新 的发作即算作慢性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发作28天后无新的发作,但 留有后遗症者均算作慢性脑血管病)。
背景
我市主要慢病发病监测工作情况
我省于2002年开始,由省卫生厅牵头,作为一项指令性任务, 在全省30个监测区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我市的海曙区、余姚市 、奉化市被列公共卫生监测区,按照《浙江省卫生监测统计报告管 理规定》和《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程序》,各监测区的各级各类医 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为慢性病发病报告的责任人。经过6年多时间 的运作,公共卫生监测区主要慢性病监测工作越来越规范,为省疾 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了宝贵的监测数据。同时,慢性病报告 工作也为当地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信息资源。
慢性病发病监测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容
一、背景 二、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三、慢性病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程序 四、慢性病发病报告卡填写说明 五、医疗机构慢性病发病报告工作质量控制工作内容及要求 六、数据录入
背景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情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老龄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加速上升趋势。
(五)随访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县疾控中心在每年年底组织乡(镇、街道)社区 办人员对本辖区内糖尿病病人、冠心病/脑卒中急性事 件患者与肿瘤患者进行一次随访。
如死亡的应登记患者的相关信息,于次年1月30 日前将随访结果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将随访 情况登记到《糖尿病发病登记册》、《冠心病急性事 件、脑卒中发病登记册》和《肿瘤发病登记册》。
除公共卫生监测区外,我市的其它多数县(市、区)也参考省 公共卫生监测区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在本地开展主要慢性病 的发病报告工作。象山县也将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社区慢性 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开展慢性病发病监测工作。
内容
一、背景 二、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三、慢性病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程序 四、慢性病发病报告卡填写说明 五、医疗机构慢性病发病报告工作质量控制工作内容及要求 六、数据录入
3.脑卒中发作 包括致死性脑卒中和非致死性脑卒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 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4.肿瘤 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 肿瘤病例。
(三)报告方法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1.新诊断病人报告 各责任人在接诊中发现的冠心病 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确诊新发糖尿病病例、 确诊新发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病 例;
每年的死亡人数中,恶性肿瘤约为150万,脑血管病145万,心 脏病108万,均列居民死亡原因的前列。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疾病负担。
背景
慢性病监测的意义
慢性病监测是连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慢性病发病 、死亡及相关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 反馈和利用卫生信息的过程。
慢性病监测的主要意义有: ①了解人群主要慢性病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卫生发展策略,制定和评价卫生 规划提供依据。 ②提供主要慢性病患者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 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县级医院防保科收集慢性病报告卡后,应在一周内上 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把卡 片分到病人所在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办。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四)报告程序(3)
3 卡片录入:各社区办在登记报告卡的同时即应把报 告卡(包括县疾控转过来的卡片)的信息录入到统一 的数据库里,次月5日前数据上报县疾控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村卫生室)发现上述四种慢性病病例应向社 区服务中心责任医师进行报告,责任医师核实为未报的需调查核实诊 断后填写发病报告卡。
所有的报告卡项目填写应完整,字迹清楚,不应有缺项、漏项。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四)报告程序(2)
2 卡片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报告卡由社 区办统一保管;
2.以往诊断病人报告 在其他医院已经确诊,并且确 诊时间在本规范实施时间以后的,但在本院为初次就 诊的上述4种慢性病病例 。
3.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报告 医院漏报调查发现 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发病报告卡补报 。
慢性病发病报告监测程序
(四)报告程序(1)
1报卡: 县、乡(镇、街道)医院临床医师发现冠心病急性发作、 脑卒中发作病例、确诊新发糖尿病病例、确诊新发恶性肿瘤(包括中 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4种需报病的病例,均应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 卡,在24小时内向本单位社区办或防保科(县级单位)报告,由社区 办或防保科收集报告卡,审核合格后,分别登记到《糖尿病发病登记 册》、《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发病登记册》和《肿瘤发病登记册 》上(纸质登记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