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容规》培训讲义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声明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21-2016 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本次讲解内容不具备法律 效力,仅供大家参考!
修订说明
一、制定的基本原则 二、时间里程碑 三、结构层次
修订说明
一、制定的基本原则(详见“前言” ): 1、以原有的压力容器七个规范为基础,进行合并以及逻辑关 系上的理顺,统一并且进一步明确基本安全要求,形成关于固 定式压力压力容器的综合规范,简称《大容规》。 这七个规范是: TSG R0001-2004《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2-2005《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3-2007《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5002-2013《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 TSG 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TSG R7004-2013《压力容器监督检验规则》
整,增加或调整为不适用)。 新的1.4.1条款中的容器,在用过程中难以检验或者检
验意义不大,但介质相对复杂或者设计参数较高,所以危险 性相对较高,增加了“材料”要求和按规程进行划类; 新 的 1.4.2 条 款 中 的 容 器 , 危 险 性 相 对 较 低 , 与 原 容 规 的 1.4.1要求一致,但按规程进行划类。
关于材料的可追溯信息化标识: “新固容规”2.1.1(4)中可追溯的信息化标识包括二维码、条码等,
可追溯的材料信息包括材料制造单位名称、材料牌号、规格、炉批号、热 处理状态、材料生产日期等内容。2016年10月1日起,压力容器制造单位 应当订购在材料质量证明书上印制可追溯信息化标识的材料,压力容器制 造监检人员也应当审查该信息化标识。
关注:
①第(3)条款:正常运行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容器(包括与大气连通 的在进料或者出料过程中需要瞬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容器) ②第(6)条款:常压容器的蒸汽加热盘管…。
1 总则
1.6 压力容器范围的界定
变化: ①“焊接连接”改为“焊接(粘接)连接”,考虑本规程增加 了非金属压力容器。 ②规范了“壳体”含义,使其内容表达更严谨、准确(不涉及 技术要求的变化)。壳体是大概念,包括筒节和封头,筒节就 是卷圆和组焊。原规程:1.6.1“压力容器本体中的主要受压 元件,包括壳体、封头(端盖)…..。”其中的“壳体”用词 不够严谨。 ③M36以上的螺柱不再用“主螺柱”的提法。 ④修订区分安全附件和仪表的概念,把原“安全附件”修改为 “安全附件及仪表”,且安全附件中增加了“易熔塞”。
2 根据特种设备 目录,调整适用 范围,统一固定 式压力容器的分 类。
修订说明
修订说明
3、根据行政许可改革的情况,调整各环节有关的行政许可要 求。 4、整理国家质检总局近年来针对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有关文 件,汇总《固容规》宣贯、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收集网上 咨询意见,增补相应内容,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5、扩展材料范围,重点解决铸钢、铸铁压力容器材料技术要 求(安全系数、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适用范围),增加非焊 接瓶式容器高强钢材料技术要求。
1 总则
引用标准:本规程指定采用的基础性标准称为本规程的引用 标准,如介质标准、材料标准、方法标准、零部件标准等。
基础性标准规定了基本安全要求具体指标的实现方法、途径或评判依据。凡 是被容规引用的标准都要强制执行,比如NB/T47013,是典型的无损检测标准。 介质标准: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GB/T12145-2008《火力发电机组 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2.2金属材料技术要求
2.2.1钢材技术要求;
2.2.1.1熔炼方法; 2.2.1.2化学成分; 2.2.1.3力学性能 2.2.1.4钢板超声检测; 2.2.1.5超高压容器用钢专项要求; 2.2.1.6非焊接瓶式容器用钢专项要求; 2.2.1.7储气井用钢专项要求; 2.2.1.8简单压力容器用钢专项要求 2.2.2…………….
非协调标准也可以采用,但是是有条件的,在“3 设计”中 的3.1.1(3)明确规定:压力容器的设计应当符合本规程的基 本安全要求,对于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境外标准设计的压力容 器,进行设计的单位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设计文件符合 本规程基本安全要求的符合性申明及比照表。
1 总则
附: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安 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21-2016)的实施意见(质 检特函〔2016〕46号)
(一)产品标准的符合性申明。
采用“新固容规”1.10协调标准以外的产品标准(包括 境外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设计、制造 压力容器时,生产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2年第 151号的规定,在质量证明书首页上申明本单位设计、制造 的产品符合“新固容规”的基本安全要求,并在质量证明文 件中提供“符合性申明”及“比照表”。
1 总则
1.8 与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关系
变化: 增加第(2)条,由原规程的1.11(1)修订而成。 ①实际上是强调“双满足原则”。法规是压力容器的基本安全 要求,标准是实现法规要求的技术路径,技术标准不得低于 规程的要求。当法规与标准的要求不一致时,压力容器的生 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和修理)按高者执行。
零部件标准:H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592~20635管法兰系列标准等。
2 材料
【第2章“材料”总体说明】 本章主要内容源于原规程的“2 材料”,纳入了非金属
材料,分通用要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三部分。
在通用要求中,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改革的情 况,调整有关许可要求;增加在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中应用信 息技术的要求。
注意:《特种设备目录》规定压力容器的容积大于等于30 L,《固容 规》的要求与其一致的,只是单位有变化,因此,如果遇到容积在25~29L 之间的容器,如果不想划类,建议不必圆整其容积到0.03m3,图纸上就标注xxL。
1 总则
1.4 适用范围的特殊规定
变化:
① 删除原1.4.2和1.4.3条款(容积小于30 L)。 ② 都按附录A进行划类(不再有统一划为Ⅰ类的规定)。 ③ 将原1.4.1条款拆分成现在的1.4.1和1.4.2(个别容器调
②引出“产品标准”的概念。
1 总则
1.9 不符合本规程时的特殊处理规定 没有变化。
要求三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问题, 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一事一议。
1 总则
1.10 协调标准与引用标准
变化:出现2个概念,即协调标准和引用标准。
协调标准:满足本规程基本安全要求的标准称为本规 程的协调标准。
共给出11个协调标准;产品标准满足法规所规定的所有 基本安全要求而成为法规的协调标准。
在金属材料方面,对超高压容器用钢、简单压力容器用 钢、非焊接瓶式容器用钢、储气井用钢等提出专项要求;扩 展冲击吸收能量、断后伸长率指标要求到更高的强度级别; 增加铸铁牌号,新增铸钢技术要求。
非金属材料主要针对石墨和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提 出具体性能要求。
2 材料
2.1 材料通用要求 2.1.1 基本要求 对应原规程的2.1条。
对应原规程的2.9.1条 主要变化: ①第(1)条中:增加“在相似工作条件下”使用实例这么一个 要求,限制更加严格。删除原规程中“如本规程引用标准列有 相近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牌号时,其使用范围还应当符合 本规程引用标准的规定”这一个做对比的要求。
2.3非金属材料技术要求
1 总则
1.1 目的
变化: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安全法》于2014年1月1日实施,所以必须加进去。
1 总则
1.2 固定式压力容器 变化:”注1-1”中增加了“过程装置中作为工艺设备 的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的余热锅炉依据本规程进 行监督管理”的规定,同时删除原容规1.5不适用范 围中的“(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内 的余热锅炉”。
修订说明
二、时间里程碑 (详见“前言”) 2013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下达立项任 务书; 2013年8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研究院技术法规部组成 专家工作组; 2013年12月,形成《大容规》征求意见稿; 2014年6月,形成送审稿; 2014年9月、10月、11月三次工作会议后形成报批稿; 2015年8月,向WTO进行通报;
2 材料
④新增加第(7)款。对非金属也提出了基本的要求。 ⑤将“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扩展为“压力容器制造、改造、 修理单位”,更加全面。2.1.1(5)、(6),2.1.2.1(4) 、(5)等多处。
2 材料
2.1.2 境外牌号材料的使用
对应原规程的2.9条,分3部分内容。
2.1.2.1 境外材料制造单位制造的材料
1 总则
1.3 适用范围 变化:第(2)条款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2.5MPa.L (PV值)改为0.03m3,并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 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同时 修改了“注1-4”。
根据《特种设备目录》的规定(30L)而改变。单位由L改为m3 ,采用 了国际公称单位。不再按PV值界定,而是按容积界定压力容器是否受容规 监管。
1 总则
安全附件和仪表最大的不同是出现异常情况时,安全附件能够自主 启动相应动作,如安全阀起跳,易熔塞熔化等,从而对容器起到保护作 用;而仪表只是指示某种参数,没有保护作用。
1 总则
1.7 压力容器分类
注: 1、《特种设备目录》中使用“一、二、三”汉字,是发文 的要求,不能用罗马数字,本规程中的Ⅰ、Ⅱ、Ⅲ等同于《 特种设备目录》中的“一、二、三”。 2、超高压容器划分为第Ⅲ类压力容器; 3、简单压力容器统一划分为第Ⅰ类压力容器。
2016年2月22日,质检总局批准发布; 2016年10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