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贯彻落实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些看法

贯彻落实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些看法

贯彻落实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些看法民革福州市委会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福建省2007年统战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我省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必将对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2006年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提出要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五方面的关系,其中第一个关系就是: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这充分说明了中共中央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高度重视。

民革组织作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福建省2007年统战会议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民革各级组织的重要职责。

为此民革福州市委会及时下发学习通知,认真组织各级组织和全体民革成员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与2006年底民革市委会换届工作相结合,并作为换届代表大会的专门学习内容;把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与2007年福州民革基层组织全面换届工作相结合,以此推动民革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共福州市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责,为多党合作事业的不断巩固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共福州市委历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统一战线的有关精神,先后制定了《中共福州市委关于贯彻<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榕委[2006]21号文件)和《中共福州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榕委[2006]22号文件),有力的推动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完善和发展营造了一片浓郁的氛围。

一、我市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一)、领导重视,身体力行福州市委、市政府党政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5年5号文件,中发2006年5号文件精神,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民主党派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2005年,福州市各民主党派机关增设了科级非领导职务的职数,及时改善民主党派办公条件。

党派经费和专题调研经费也得到逐年增加。

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教育培训。

2007年适时举办了福州市党外骨干培训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荣祥同志亲自出席并给广大民主党派学员做报告。

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学习宣传统一战线知识,带头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定期采写民主党派的重要活动、参政议政突出事迹、代表性人士的专题报道,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的全面贯彻执行。

(二)、政治协商、交友交心中共福州市委高度重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建立了向各民主党派、非中共代表人士通报工作的制度,促进民主党派、非中共代表人士知情出力参政议政。

各级政府按惯例在每年初召开的政协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通报当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及财政预决算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党外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及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认真给予吸呐及充分的研究解决。

定期召开季谈会、通报会、民主协商会,通报重要情况,就重大方针政策、人事安排等问题,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

并通过建立各级党政领导与非中共代表人士挂钩联系交友制度,增进了执政党领导与参政党领导互相了解,交心交友,同舟共济。

(三)、拓宽渠道、鼓励作为中共福州市委努力推进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在市人大常委中,非中共人士就占了9位。

2006年还推荐了一批非中共人士和民主党派市级机关的副主委、秘书长到部分县(市)区担任专、兼职人大副主任、副县长或政协副主席。

同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开展调研工作。

近年来福州市采取由市委统战部牵头,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以联合调研的方式开展调研活动,拓展了调研形式。

组织民主党派领导人进行参观、考察、视察活动,使民主党派人士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知情出力,更有效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四)、民主监督、畅所欲言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及司法机关十分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作用,相应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批复的规定和政府职能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以及党外人士担任特邀人员等一系列制度,于1991年、1996年分别下发了《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同民主党派联系的若干意见》和《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的通知》两个文件。

2003年第四季度,进一步确认、完善市侨办、台办、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审计局等14家政府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

努力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事业中参政议政作用。

经过几年的实践,对口联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民主党派人士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政治协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重视对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所提意见、建议的落实办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民主监督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迈进。

(五)、尊重支持、加强建设中共福州市委一贯支持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列入预算的民主党派专题活动经费逐年增加。

民主党派成员活动经费每人每年按一定标准拨给,由各民主党派按规定统筹安排、自行调剂。

各民主党派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如有特殊的重大活动,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追加专项经费,经财政局审批予以必要保证。

推动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健康发展。

二、统一战线工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面临着新形式新任务,统一战线存在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也存在着新的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对统一战线工作存在认识误区面对社会的深刻变化,我们的党员干部针对统一战线工作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干部对多党合作和统战工作不大了解、不大重视、不大会做;把民主党派成员看作是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对他们抱有不信任的态度,甚至与民主党派争夺发展对象;把党派工作当作负担,把多党合作看作权宜之计,把民主监督看作找麻烦等等。

有些干部在对党派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存在误区,或不重视、不关心、放弃领导;或把与民主党派同志的交友、季谈会、政治协商变成空洞的“形式”;或者对民主党派工作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等。

从宏观角度而言,统战工作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贯彻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了逐级弱化效应。

由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水平还不够高,一些单位和地方的统战工作会随领导干部对统战工作重视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等等。

(二)、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和后备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存在着新的问题。

一是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还缺乏明确的专门文件规定。

党政机关普遍开展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机构精减,领导干部职数紧缩,给党外干部选拔工作这个“软指标”带来新问题。

有的同志对安排党外干部存在“争位子”的抵触情绪。

目前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较受重视,实职安排则显不足。

一些部门,尤其是知识分子较多的部门和单位,在党派成员的使用、晋升上没有做到同等公平对待,优秀的党外干部不少,但提拔使用的党外干部尤其是中层干部则不多。

党外干部安排工作呈现正科级少,县(市)区的政协党外副主席少(安排多为一位)的现象。

应有四分之一政府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在人大常委会、政协机关的配备党外专职副秘书长、专职领导职务的有关精神有待进一步落实。

二是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统战部是党委同各民主党派联系的桥梁,是各民主党派参政的纽带.但目前统战工作存在着说话不硬,办事难成的现状。

统战部帮助解决民主党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呼吁、建议,老大难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

推举民主党派成员参加人大、政协及政府实职安排工作,本是统战部门的职能,决定权却在别的部门,统战部核定准了的事,别的部门因不了解情况造成错误处理,很多工作没有协调好,民主党派同志很有意见。

三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个别基层部门领导对党派符合程序的发展成员、成立支部、成员参加支部活动等正常行为不太理解或不太支持,甚至产生偏见进行阻挠。

同时,民主党派在政府部门中发展成员难度较大。

个别单位的党委领导还明确要该单位的党派成员不要参加党派的活动,使一些成员心存顾虑,担心单位党委领导把他们当作“另类”看待,开始不愿意参加支部活动,甚至产生退出民主党派的想法。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人才吸呐。

(三)、民主监督形式单一,有待加强落实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目前民主监督制度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有的干部对民主监督存在畏惧抵触情绪,搞民主监督搞形式走过场。

纪委和监察部门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各民主党派召开的专题会议偏少。

民主党派知情渠道有限,不能做到主动了解情况,只有被动知情。

特邀四大员的聘任存在聘任与解聘随意性,任期不明,名称混乱,活动偏少等问题。

(四)、调研经费短缺是困扰民主党派开展调研工作的一大难题。

随着民主党派调研数量的逐年增多,质量也不断提高,有的调研成果转化成政府决策,这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在民主党派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靠党派成员的无私奉献,长此以往,这将影响党派成员参与调研的积极性。

以2007年财政局下发的预算文件为例,我会的预算总额基本保持不变,每个人的办公经费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相应的调研经费被较大幅度削减。

由于调研经费短缺,致使应该开展的调查研究跑不出去,看准的调研题目拿不下来,对新时期民主党派不断提高调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五)、主流媒体对民主党派活动宣传报道较少。

有的报道只体现党派领导在人大、政协的任职,而不出现他们在党派的职务。

由于宣传不力,社会大众对民主党派知之甚少,对民主党派的作用也不太了解,这与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相符的。

(六)、民主党派基层活动存在困难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民主党派的经费、工作条件等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参政顺利与否的大事以及参政议政人才培养问题。

有的单位领导不执行闽委统党[1990]08号,[90]闽财事字第341号文件精神,不给本单位的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培训和活动的时间及有关费用。

各县(市)区民主党派普遍没有专职干部,活动没有固定场所,成员分散,有关文件难以传达,使基层组织的后劲不足、缺少活力、难以发挥作用。

三、有关建议(一)、加强领导协调,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建议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统战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组织、统战、人事等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