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图画法
代号 KZCL XL
LL AL
编号:梁编号应紧接着梁代码,如“KL8”、“L8”
跨数及悬挑端:梁跨数及悬挑端应紧接着梁编号, 在其后方带括弧加以标识,如“KL8(6A)”、“L8 (6B)”等;对于悬挑端,应严格参照平法图集的 要求,一端悬挑为“A”,两端悬挑为“B”。
梁截面
由于梁配筋图均采用平法表示,对于一根多跨连续梁, 其大部分截面相同处可采用集中标注,对于个别梁截面 异同处进行原位标注即可,图纸绘制时,务必使每根梁 截面交代清楚,同时梁配筋图中的梁截面应与结构平面 图中相同。
图名:
结构梁配筋图采用标准图名“xxx层梁配筋图”。
文字说明:
在本图图名的下方可放置本图的相关文字说明,对于结 构梁配筋图通常情况下均存在以下几点通用说明,如下: 1)主次梁相交处,主梁未注附加箍筋者均为每边4道箍 (@50),直径及肢数同主梁箍筋,井式梁及十字梁相交 处,两方向梁均每边附加3道箍(@50),直径及肢数同 本跨梁; 2)图中所有悬挑梁箍筋均应通长加密; 3)梁侧未注明的构造腰筋见设计总说明; 4)梁顶标高见结构平面图;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配筋标注
集中标注
梁类型、编号、跨数及悬挑端 梁截面 箍筋型号、间距及肢数 上下纵筋根数、型号 腰筋类别、根数、型号
原位标注
梁类型、编号、跨数及悬挑端
梁类型
梁类型 楼层框架主梁 屋面框架主梁
次梁 框支主梁
代号 KL WKL L KZL
梁类型 框支次梁 纯悬挑梁
连梁 暗梁
上下纵筋根数、型号:
应将上部纵筋中的贯通筋集中标注,而对于每个支座处 的上部纵筋进行原位标注,如原位标注与集中标注相同 时,可省略。 下部纵筋的注写方式原则上要求每跨单独进行原位标注, 但如有多个单跨内配筋均相同时,可采用集中标注写于 上部贯通筋后,用分号“;”分隔开来,此处原位标注 可省略,但其余不同跨处均应原位注写。
文字:
结构梁配筋图中相应文字标准如下:
文字类型
字体
图中平法标注内容 CCDI_T0S_01
图名(xxx层梁配筋图) CCDI_T0G_01
图纸说明
CCDI_T0S_01
字高 3mm 7mm 5mm
宽度比例 0.7 1 0.7
梁类型:
不同类型的梁有不同的构造做法,因此在绘制梁配筋图时, 应注意梁类型不能有误。
腰筋类别、根数、型号:
腰筋的注写应首先区分其抗扭腰筋(代号N)还是构造 腰筋(代号G),如果基于结构计算结果需要的梁侧面 钢筋我们称之为抗扭腰筋,反之,非结构计算结果需要, 仅是根据规范条文要求的梁侧面钢筋我们称之为构造腰 筋。同时应注意腰筋的注写根数为梁两侧全截面的根数, 而非单侧的根数。 其次,其注写方式与箍筋类似,对于一根多跨连续梁, 其大部分腰筋配置相同处可采用集中标注,对于个别跨 数异同处进行原位标注即可。
以下是各种类型的梁: 楼层框架梁——在楼层位置,一端或两端与墙柱相连,跨 高比大于5的梁; 屋面框架梁——在屋面或上部没有结构楼层的位置,一端 或两端与墙柱相连,跨高比小于5的梁;
次梁——两端以梁为支座的梁;
框支梁——梁上部托柱或墙,一端或两端与墙柱相连的梁;
框支次梁——梁上部托柱或墙,两端以梁为支座的梁;
间距——
直径——
规范相关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3条:
工程中次梁箍筋最大间距不超过2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6.3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8条: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
纯悬挑梁——一端以墙柱为支座的梁,另一端自由或有次 梁搭接的梁;
连梁——两端以墙平面内为支座,跨高比小于5的梁;
暗梁——在板中与板同高的梁或在墙中与墙同宽的梁
相关构造:参11G101-1。
悬挑梁的标注:
对于悬挑梁的标注应严格加以重视,如存在与集中标注的差 别,应原位标注于悬挑端,如悬挑端箍筋加密、抗扭腰筋以 及上下部纵向主筋等信息。另外,对于悬挑梁的上部受力主 筋与相邻支座面筋应贯通设置,同时原位标注于悬挑梁中间 及相邻支座处,如下图:
第二课 梁配筋图画法
结构梁配筋图应严格参照国标图集《混凝土结构 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进行绘制。
主要内容
一.图纸构成 二.配筋标注 三.注意事项
一.图纸构成
外引底图
轴网(grid) 墙柱(cols) 平面图底图(beams)
增加内容
梁配筋标注 次梁附加筋 梁配筋说明 标高表 图名
于200mm 和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
不宜大于250mm 和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各抗震等级下,
均不宜大于300mm 。
公司通常做法:
梁宽 200~300 350~600 650~1000
肢数 2 4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9条:
另外,根据各自项目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存在其他相 应说明内容,因此可继续向后编写如:5)、6)、7)等。
层高表:
结构梁配筋图中应示意层高表,层高表样式可参照标准 样图,同时在层高表中以0.7mm的粗实线加以明确楼层 结构梁配筋图绘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文字 二.梁类型 三.悬挑梁的标注 四.梁箍筋相关规定 五.梁纵筋配置 六.图面规整性要求
图面规整性要求:
梁配筋图因钢筋信息较为繁多,且往往图面较为零乱,因此 增加了相应识图难度,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应尽可能将图 面表达清晰、规整,如梁平法的集中标注统一距离梁线1.3 倍字高,同时引出线截止至梁边线;原位标注统一距离梁线 1mm等相关要求,如下图:
箍筋型号、间距及肢数:
箍筋型号、间距及肢数的标注方式类似于梁截面,对于 一根多跨连续梁,其大部分箍筋配置相同处可采用集中 标注,对于个别跨数异同处进行原位标注即可。另外, 对于一张梁配筋图而言,图中大部分梁的箍筋配置均相 同时,我们可以在本图说明中加以文字性说明,而无需 在图中进行每根梁的繁琐标注。
悬挑梁的标注:
对于悬挑梁的标注应严格加以重视,如存在与集中标注的差 别,应原位标注于悬挑端,如悬挑端箍筋加密、抗扭腰筋以 及上下部纵向主筋等信息。另外,对于悬挑梁的上部受力主 筋与相邻支座面筋应贯通设置,同时原位标注于悬挑梁中间 及相邻支座处,如下图:
梁箍筋相关规定:
肢数—— 梁箍筋肢数通常有双肢箍、四肢 箍、六肢箍、八肢箍等。
另外,对于构造腰筋的注写,我司图纸总说明中对 于大部分常规截面的梁均有构造腰筋配置表,因此无需 再在每张梁配筋图中加以注写,仅对总说明中没有涉及 到的梁截面加以注写即可。对于抗扭腰筋则应在梁配筋 图中进行规范注写。
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主要有两类:附加箍筋及附加吊筋,对于附加 箍筋可采用在梁配筋图的说明中加以文字性描述即可, 一般不在图中加以绘制;对于附加吊筋则应在图中绘制 相应钢筋符号,同时注写钢筋根数、型号。
梁纵向钢筋相关规定:
钢筋间距、根数
配筋率 直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条:
对于与200mm厚的墙平面内相连的框架梁,纵筋每排只配 两根 对纵筋大于两排的,应考虑h0的变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6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3.7条: 注:以上梁纵筋的规定均为框架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