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判读

心电图判读

心电图判读操作要点全面解读心电图,应遵循的步骤(每一个条目下是相关的技巧及心得汇总,系统学习请同时参考教科书)。

1.病人参数(年龄、性别、病史)2.心电图参数(走纸速度 0.04s、电压0.1mv)经常出现“减半描记”。

3.有没有波,有没有等电位线a) PR段在 T-P间隙不清楚时可替代等电位线。

b)水平长间隙超过 2.7s诊断全心静止,房颤时 R-R超过 2.7s 时诊断心室静止。

4.是不是心搏波(更换导联、定标、起搏器等)a)起搏器是钉样信号b)起搏器可能发生“频率奔放”。

5.是不是有异常的连接错误(如左右手接反)或生理变异(如右位心)a)左右手接反,则 I导联反向,II、III导联交换、AVL、AVR导联交换。

b)镜像右位心的本质,等同于正常人情况下的左右手接反,再加上胸导联接反。

所以在正常连接的情况下:① I、avR导联反;②原来该出现在 II导联上的波形出现在 III导联上,该 III导联的波形出现在 II导联上。

③原来该出现在 avR导联上的波形出现在 avL导联上,该 avL导联的波形出现在 avR导联上。

④最后再加上胸前导联原来从 V1到 V6逐渐升高的,现在变成逐渐下降~其中,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就是胸导联 V1到 V6的走势相反~右位心和心电图左右手接错这两个情况是需要鉴别的,因为他们都有左右手接反的表现,但心电图左右手接错时胸导联 V1到 V6是正常的样子,而右位心时胸导联 V1到 V6是相反的样子。

右旋心与镜像右位心相比,没有左右心室的交换,窦性心律方向在 I导联上不变,avR导联上反向。

镜像右位心 V1到 V5导联测出的是在胸腔左边的右心室(接肺动脉)电压;而右旋心 V1到 V5导联测出的是在胸腔左边的左心室(接主动脉)电压。

6.波形的出现时间a)早搏、逸搏、插入性搏动。

b)逸搏时出现的差传是非时相性差传(与自动除极相关)7.是否出现长间隙长间隙后的心律常可能为窦性的,应注意观察,确定为窦性后可作为基础参考。

8.有没有 P波没有看到 P波时,要注意有无 F、f波,F波锯齿最容易在 II、III、AVF导联可见,P波为正负双向时应测量 Ptf。

实在看不到 P波时,应考虑完全窦性停搏、III度窦房传导阻滞、晚期心房颤动或用洋地黄治疗后(细颤)、高血钾时窦室传导(心房肌被麻痹,信号直接由前、中、后束下传)。

9.是不是窦性 P波a)窦性 P波:L2直立、AVR倒置才可能是窦性的,V1可以单纯向上、单纯向下、先上后下,但唯独不能先下后上(这可能是房性逸搏或房性早搏的表象)。

II、aVL、V1、V2、V3中 P波可以直立、倒置、正负、负正,所以不能用来判断是否是窦性。

b)异位心房波出现后,应看 P-R:若 P-R>0.12,则经房室结下传;若 P-R<0.12,再看 P波,若 P波直立为室上性激动伴旁路,若 P 波倒置为房室交界区激动上传。

c)房颤:P波消失,代之以 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

当看到无P并 R-R间期不规则时首先考虑房颤。

d)窦房结内发放窦性心律的部位,越接近窦房结头部 P波越高尖,越接近窦房结尾越矮。

e) 连在一起的 3个 P波各不相同时为房性紊乱节律。

f)慢室率房颤(细颤)易诊断为窦性停搏加交界性逸搏,须注意。

10.P波节律节律若是逐渐延长,最大的可能为窦性心律不齐。

11.P波速率a)房性自主心律为 50-60次/分。

b)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率 70-130次/分,130-160次/分为模糊阶段,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率 160-250次/分,房扑心率 250-350次/分,房颤心率 350-600次/分。

12.P波时程、振幅、形态、方向a)房扑和房颤的鉴别主要看 P波而不是 R波。

b)交界性起搏的逆 P波,R-P'须小于 0.16秒。

c) P波高大时,有病史时诊断“右房肥大”,无病史时诊断“肺型 P波”。

13.P-R间期是否延长或缩短a)室性融合波:前有一个 P,P-R比正常短,QRS波介于正常与异常之间。

b)心率与 PR间期有关系,如心率 100次时,PR间期不可能到达0.20秒,此时要诊断为传导阻滞。

14.P-R间期是否固定I度、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同时诊断。

15.P-QRS关系a)传导阻滞时常是 P的数量多于 R。

b)只要有一次下传,则不能诊断为 III度传导阻滞。

c)心室最远点的激动传至交界处仅要 0.06秒,所以要发生室性融合波,要求室性异位搏动一定要出现在 P波到达心室前 0.06秒以后。

d)室早后增加一个逆 P,再接一个正常 R,是室性反复心搏。

e)房律慢于室律时,即使有房室传导阻滞,也不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为可能为室律干扰房下传,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房律大于室律的原因。

f)房颤时不能诊断 I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 II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是不分型的,看到一次逸搏心律就可诊断;一个也未下传时诊断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6.QRS是否出现长短间隙长短间隙出现,短间隙后的 QRS更容易为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17.QRS起始(与前一波关系,是否有病理 Q波或δ波)病理性 Q波:宽大于 0.04s,高大于 R波 1/4,正常时 V1导联起始时绝不会出现。

18.QRS波时程、振幅、形态、方向a)肢导联低电压:小于 0.1mv。

b)束支传导阻滞是前面急,后面缓;而预激综合征是前面缓,后面急。

c) QRS波电交替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d) R波肥胖症,室速。

e)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呈左束支图形时为病理性。

f)判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后应该再用电轴验证,若不符,应考虑不是束支阻滞的原因。

g)诊断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时无电轴要求,完右时电轴不一定右偏,因此完右时电轴也一定要左偏 45度时才能诊断完左。

h)分支阻滞时 QRS波时限不会变长。

i)左室高电压不等于左室肥大,左室肥大记分 QRS电压波峰增高,3分,前提要求; S-T段下移,洋地黄未用 2分,用 1分;电轴左偏-15到-30度,2分; QRS间期大于 0.10秒,1分; 5分可以诊断左心室肥大,4分可提示左心室肥大。

左室高电压伴劳损(注意不是左室肥大伴劳损)的表现是左室高电压加 U波倒置。

j)右心室肥大电轴右偏(前提要求) V1表现 rS(轻度)、RS (中度)、RR'(M形,中度)、QR(重度)k)左前分支阻滞 II、III导联 Sr型,SIII大于 SII SII大于SIII时是假左偏真右偏19.QRS电轴(I和 III,或 I和 AVF)I、III导联快速大致判断电轴 I(+2X),III(+X),电轴 0度;I(0),III(-X),电轴-90度。

I绝对值为正,III绝对值为负时,比较绝对值 III<0.5I不偏III>0.5I左偏 III>1.0I左偏 30度 III>1.5I左偏 45度——诊断左前分支阻滞 III>2.0I左偏 60度20.QRS递变和旋转(V1-V6) V1-V6上 R波递增不良意义等同于病理性 Q波和心室梗死。

21.QRS节律和速率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加速性室性逸搏,两者基本是等同的,稍提早的可以诊断前者,稍延迟的可以诊断后者。

22.ST-T改变a) J点后 0.04s是 ST段标准测量点,V1、V2、V3导联需要抬高0.3mv以上,其它导联抬高(AVR压低) 0.1mv才是异常。

b) ST段在任何导联上压低超过 0.05mv就算压低。

c) T波高尖:大于 R波 1/2,不仅看是不是大于 R波 1/2,还需要看形态。

d) T波低平:小于 R波 1/4。

e) T波在 V1,V2,V3以外的导联应同主波同向。

f)陈旧性心梗时,T波可以倒置(但不能太深太大),此时诊断为缺血。

g)心包积液的 ST段升高应该是所有导联(除 avR)都升高。

h)早期复极综合症:主要是年轻人发生,尤其是黑种人,表现为除极过早、除极波和复极有重叠,J点抬高,特别在窦缓时明显,心率变快后 ST段就不再抬高了。

i)低钙时,ST段水平延长至大于 0.16s(四小格)23.U波a) T波结束后半至一小格是 U波。

b)低钾时,T波低平,U波大于 T波,可有 TU融合。

24.有关定位诊断a)室性早搏的定位:V1前半部(向上为左心,向下为右心),II,III,AVF(向上为上半部,向下为下半部),V1整体(向上为游离壁,向下为室间隔)。

b)预激综合征的定位:V1除去δ波的 QRS前半部(向上为左心,向下为右心),II,III,AVF(向上为上半部,向下为下半部),V1上的δ波(向上为游离壁,向下为室间隔)c) V1、(V2、V3)间壁,V3、V4、(V5)前壁,侧壁 I、aVL、V5、V6,下壁 II、III、aVF,后壁 V7、 V8、V9。

25.有关概率a)“相性室内差异传导”85%是“右束支传导阻滞”。

b)“阵发性室上速”常常突发突止。

c)没有“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d)“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常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因供应它们的为同一冠脉。

e) “电轴-90度”是常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f)房颤下,发生差异传导的 QRS波群不固定,图形相似,但不完全相同,联律间期多不同;而发生异位搏动的 QRS波群图形固定,相同(一源一形、多源一形)或不同(多源多形),联律间期多相同。

g) “预激综合征”时 ST段压低时不能诊断为心梗。

h)“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常不会单独出现。

i)出现心室夺获、房室分离、室性融合波三者任一时,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j)看到宽大的QRS波既不像左束支传导阻滞,又不像右束支传导阻滞时,要考虑“室性心动过速”k)双向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是室上速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或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或交替阻滞。

l)分支阻滞时 ST-T应是正常的。

m)下壁心梗时 V2出现倒置时要考虑后壁。

n)室上速心率很规则,窦速和室速相对不规则。

26.有关报告a)异常心搏大于 6次/分为频发,小于 6次/分为偶发,或者见到一个为偶发,见到多个为频发。

b)房颤:振幅大于 0.3mv为粗颤,为早期房颤;振幅小于 0.1mv 为细缠,为晚期房颤。

房颤时心率应记录为“最快...最慢...平均...”。

房颤时不诊断“早搏”或“期前收缩”。

c)逸搏:出现一次和两次。

逸搏心律:出现连续三次及以上。

d)室早:一正常一室早称为室早二联律,两正常一室早称为室早三联率,一正常两室早称为室早成对出现。

出现更多则应诊断为室速。

e)预激综合征分型,胸导联,A型 V1-V5全上,B型 V1上,V5V6下,C型 V1上,V5V6出现 Q波。

27.想象这些心电图诊断的形态,复习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a)过缓的房性逸搏心律b)正常心率范围/快室率/慢室率房颤c)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d)房颤伴相性室内差异传导e)房颤伴室性异位搏动f)房颤伴室性心动过速g)房颤伴束支传导阻滞h)房颤伴预激综合征i)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部分差异传导j)加速的并行室性逸搏心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