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01T15:42:29.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李云双
[导读] 摘要:在桥梁桩基施工中,由于工程施工难度较高,而桩基在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较为突出,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施工质量,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3
摘要:在桥梁桩基施工中,由于工程施工难度较高,而桩基在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较为突出,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施工质量,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关键词: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1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具体流程如下: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之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证施工现场无杂物,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基准桩位的准确放样;根据施工要求,一般钢护筒较为适宜,对于钢护筒的刚度,应保持在1.5~3m范围之内,接头位置还应设置0.5cm橡皮垫圈,避免发生漏水情况。

应根据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泥浆制备;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钻孔施工非常关键,首先应设置好钻机,保证其顶端和底座牢固,并根据施工情况以及施工要求,确定合理的钻孔方式;在完成钻孔后,应及时的进行清孔,将孔中的残渣和泥浆及时的清除,同时还对桩孔进行检查,包括孔径、孔深以及垂直度等等;在下放钢筋笼之前,应对钢筋笼的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开始下放钢筋笼;在灌浆之前,进行承压试验,在设置导管时,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有足够的深度,避免发生断桩事故,并防止孔壁坍塌。

2桥梁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塌孔
在桥梁桩基施工中,塌孔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和人员安全。

就当前桥梁桩基施工中出现的塌孔问题来看,主要是由于桩基结构护筒未能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在规定的深度地层中预埋。

由于不同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护筒作业中的钻头受力不均衡,影响到钻孔受力不均匀,出现塌孔现象,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

此外,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石焊条、水泥、砂等原材料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这其中,保护壁成孔的关键就是取决于泥浆的质量,如果泥浆的质量不达标很容易出现质量缺陷。

2.2缩颈或斜孔
缩颈或斜孔同样是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为了确保施工稳定性,保证下部分结构可以具备足够的承载力抵御上部结构的载荷作用,所以需要通过钢筋笼实现。

但是,钢筋笼的大小和孔径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钢筋笼无法顺利下放,出现缩颈或是斜孔问题。

通过大量实践可以了解到,导致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如果地层中某一面较为松软,成孔后可能在长时间放置后泥浆比重降低,出现缩颈问题。

与此同时,在成孔附近堆放材料或是设备工具,可能导致外力因素作用下石料进入到孔洞中,出现缩颈问题。

一旦出现斜孔问题,那么施工人员施工中可能由于不小心,将大量碎石或是其他材料掉落到孔洞中,致使钻头的受力不均匀。

而在桩基连接杆施工中,连接杆两端的压力较大,如果振动幅度过大,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加剧连接杆磨损老化,影响到后续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加大施工成本。

2.3导管问题
(1)计算错误,压盘混凝土数量不足或导管较短距桩底的间距太大,压盘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口,泥浆从导管底部进入到导管中。

(2)灌注前没有做导管压力试验,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接口的胶垫老化损坏;另一原因导管损坏,上面存在裂缝,泥浆从损坏处进入导管内。

(3)在灌注施工中,灌注混凝土有时不太畅通,就会上下抽动导管,如果用力过猛或者抽动时不小心把导管挂到钢筋笼上,就会使导管接口开裂,泥浆从开裂处进入导管内。

有时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面的高度测量错误,拆除导管长度过长,导管底部脱离了混凝土面,也会使泥浆进入导管内。

2.4断桩夹渣现象
(1)因各种原因(停水、停电、设备损坏、混凝土供应)造成混凝土灌注长时间停滞,混凝土凝结不连续造成断桩。

(2)首次灌注的混凝土数量偏少,未能有效将沉渣上翻至混凝土面,形成不良夹层而导致断桩。

(3)灌注时导管一次提升高度过大,超过孔内混凝土的上升面,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够,孔内浮浆、泥沙等渗入导管内与混凝土混合造成夹渣现象。

3桥梁桩基施工中问题的有效处理措施
3.1塌孔问题的处理
在桥梁桩基施工中,对于塌孔问题的处理,首先需要分析不同大小的塌孔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工程体系影响。

为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桥梁工程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合理措施予以实践,解决塌孔问题,降低对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带来的影响。

基于此,首先应该在塌孔测区域,测量塌孔的具体深度重新设置护筒,并将孔洞周围的护壁结构夯实,提升结构稳定性。

其次,借助钻孔机等相关机械设备辅助施工活动开展,并对护壁的承载力大小和厚度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塌孔的程度和危害程度。

3.2缩颈和斜孔的处理
对于缩颈和斜孔的处理,是桥梁桩基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在了解问题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首先,施工人员应该将孔洞周边杂物清理干净,尽可能降低孔道土层的承载力,提升结构稳定性。

其次,对于施工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工程施工要求,选择相配套的正孔器进行处理。

最后,借助正孔器,充分发挥钻头和钻杆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牢固的保护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钻头自重,还可以有效抵御外力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施工质量。

3.3加强导管的处理
计算好压盘混凝土的数量,充分考虑桩孔塌孔、扩孔造成压盘混凝土数量增大,另一方面测算好孔深,按照规范要求导管底口距桩孔控制在0.4m左右。

做好导管压力试验,有问题及时处理。

导管使用频率较大时,施工期间也应加做压力试验,及时更换破损的胶垫和检查
导管的完整性。

灌注混凝土施工时导管不应抽动过猛、过长,一定要细心测量,计算好埋深长度,为拆除导管长度提供正确的数据。

最好选用丝扣连接的导管,使连接处光滑没有突出,避免挂到钢筋笼上。

如果由于接头或者导管裂缝进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处理,发生在刚刚灌注时,拔出导管,清空后重新灌注;如果在灌注过程中间进水,可以把导管内的泥浆抽出,调整混凝土的配比,加大水泥用量,准备好混凝土连续灌注。

如果发生导管拔脱混凝土面,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处理,第一种方法把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抽净导管内的泥浆后在灌注施工;如果不能插入混凝土内,让导管底部尽可能的贴近混凝土面,用水泥浆或者高标号的砂浆冲洗混凝土面,再灌注混凝土,一般经过这样的处理,达到二类桩应该没有问题。

3.4防止断桩夹渣的措施
提前做好混凝土供应计划,做好(停水、停电、设备损坏、交通、现场调度)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委派专人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的检验,避免混凝土泌水离析。

确保混凝土首灌量等要求,保证首批混凝土浇筑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大于1m,导管埋深任何时候不小于1m,一般在2~4m;水下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8-22cm;每根桩浇筑时间在8小时内,每小时浇筑高度不小于10m,连续浇筑,中断不得超过30分钟,浇筑标高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1m以上。

结束语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桥梁桩基施工十分关键,施工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但是由于桥梁桩基施工特性,涉及内容较广,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本文就桥梁桩基施工展开分析,多角度剖析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应对措施予以实践。

参考文献:
[1]贺文德.桥梁桩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7,05:216-217.
[2]王庆军,夏文超.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7:155-156+159.
[3]张路路.关于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7,4328:177-1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