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人物形象浅谈
【摘要】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单纯的女子。
玛蒂尔德虽然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富贵生活。
她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舞会,从好友那儿借来一串项链,以超群风资出尽风头,兴奋陶醉,忘乎所以。
可她却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
玛蒂尔德为了还项链,节衣缩食,从幻想走入现实,艰难积攒。
用十年的时间换来一条真钻石项链。
她维护了做人的尊严,真诚的友谊。
玛蒂尔德这个艺术人物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于是,玛蒂尔德人物性格特征不能简单定义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说。
她应该是一个圆形人物形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人性美;人格尊严;单纯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人物性格特殊性征众说纷纭。
人们历来对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看法贬多于褒,大多评论者给她定义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这样的定义不够全面,妥贴。
玛蒂尔德不是扁平单一人物形象,是圆形立体人物形象,具有多种性格特征。
特别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所表现的人性美,诚实善良,坚强不屈,维护人格尊严等人物性格特征令人钦佩,其命运令人同情。
1 虚荣心滋生的土壤与追求美的人性
玛蒂尔德出生在小职员家庭,出生低微,没有陪嫁财产,嫁给教育部小书记。
因为梦想与现实之间反差太大,造成玛蒂尔德对生活极为不满,感到痛苦。
所以她只能沉迷于梦幻中,奢求着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
谁不想过锦衣玉帛的日子呢?谁又愿意忍受贫困与丑陋呢?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是在历史、社会和自然的大环境及个人生活具体环境中产生的。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联系在一起。
十九世纪的法国现实,拜金主义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人性扭曲无法遇制。
玛蒂尔德就是在这种扭曲现实滋生出了虚荣心。
但玛蒂尔德却从不想掩饰自己的渴望与痛苦。
所以她确实虚荣但不虚伪。
玛蒂尔德虚荣心正是这种典型环境法国现实拜金主义所浸没薰染而滋生的。
虚荣心的滋生除深层的历史社会背景,还有自身的因素。
那就是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为女人的爱美的天性。
玛蒂尔德出生等级低下,却“丰韵”、“娇媚”、“美丽”,这是她惟一的资格。
玛蒂尔德的美需要打扮,装饰。
玛蒂尔德爱美到无怨无悔。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倘若,一味的把玛蒂尔德追求美的人性给予扼杀否定,或是把虚荣心混为一谈是极不合理,也是片面的。
2 人性的真善美
玛蒂尔德梦寐以求步入大雅之堂。
曼妙唯美风光快活陶醉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同时,也是真善美的展现。
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上流社会一次盛大舞会,一展其风流快活想方设法装饰打扮自己,使自己拥有上帝赐予的美丽资质更加光彩夺
目。
首先用去丈夫积攒下的400法郎做了一件漂亮礼服。
丈夫又出主义,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
丈夫能容忍妻子行为满足妻子心愿。
丈夫对妻子的爱是无价的。
特别是项链丢失后,丈夫与妻子同甘共苦偿还,可见爱情的真。
有钱朋友,能借给她项链可见朋友友情的可贵。
这些人性的真,善,美在当时法国现实拜金主义盛行时,可谓是黎明前的一缕署光,已难能可贵了。
舞会结束,乐极生悲。
向朋友借来的项链不翼而飞。
玛蒂尔德勇于承担,历经生活磨砺,悄然步入荆刺生活,走过坎坎坷坷。
玛蒂尔德辞退女佣、租房、干粗活、节衣缩食、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节省。
苦苦奋斗十年,偿还那笔骇人的债务。
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所以让人敬慕,命运让人同情。
因此,在污浊虚假拜金的大资本主义大泥潭中,玛蒂尔德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3 单纯的一面
玛蒂尔德又是一个单纯的女性。
她从一个小职员的女性成为一个小职员的妻子,其生存环境局限于小职员家庭,因而她见识狭窄,处世缺乏经验,教养浅薄,不谙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
玛蒂尔德从未经受过世间纷繁复杂的风风雨雨,她虽然成了路瓦栽夫人,但她依然像少女一样单纯。
要做一件新衣服只能用眼泪去求得丈夫的同意;没有首饰又想得到,她显示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苦恼样子。
在丈夫出了借的点子后,“她发出了惊喜的叫声。
‘真的!我倒没有想到这个!’”“没有想到”四个字不是把她思维之单纯照得一清二楚么?在借到项链后又是跳又是搂又是亲又是抱,活脱脱地写出了一个单纯女子形象,宛若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
当她买了真项链归还女友时她担心女友她当做贼,女主人公单纯几乎达到了“迂”的地步。
十年后,她把项链的真相告诉女友,小说写道:“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天真的笑容岂不镂刻出“单纯”两字么?
正因为单纯,所以她不知道外部世界的纷繁斑驳、鱼龙混杂,所以她的思想中丝毫没有“假”的概念。
不然,她为什么一点都没有想到会有首饰呢?她在珠宝商老板有所暗示时为什么丝毫不去想失落的项链可能是假货呢?其实,只要从下面一点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单纯的女性:在赔项链时丈夫拿出了“父亲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
在小职员家庭这是一笔不少的财产,然而玛蒂尔德作为家庭主妇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岂不是单纯的绝好证据么?
4 项链向征内涵
项链是人体的装饰品之一,是最早出现的首饰。
莫泊桑《项链》一小说中的“项链”已不在是通常意义上的首饰,不是一个纯客体的物体。
它融入了作家的“意”,使它成为小说中的一个意象,它具有丰富的涵义。
玛蒂尔德为参加一场盛大舞会,向朋友佛莱思节夫人借饰物。
众多饰物中,让她“心跳”、“手抖”和“出神”的只有那条在青缎了盒子里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
可见项链的出众之美,项链的出众之美让玛蒂尔德天生丽质的美丽更是妙笔生花,以尽自美,压倒群芳。
项链的外表具有卓然超群无以伦比之美,而它的内质却是假的。
小说在结尾处暴露了项链内假的内涵。
外美内假,是作家赋予“项链”的意象内涵。
外美,是项链的表层义,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内假是项链的内层义,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危害
性。
正因为项链外美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迷住了爱美的玛蒂尔德;因为项链的内假,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所以它容易损坏脱落却不为人觉察酿成了玛蒂尔德的悲剧。
综合上述,从不同角度看玛蒂尔德立体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折射出玛蒂尔德对美的追求,内心的纯善,对友情的珍视等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 莫泊桑,《项链》,上海译文出版社。
[2] 金元浦,《外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出版社。
[3] 唐珍,《莫泊桑》,远方出版社。
[4] 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出版社
[5] 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