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辨析病句六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六不合逻辑


例题引路
强加因果, 强加因果,前后两句之 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 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 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 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 去了一趟的“结果” 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题引路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抓相对词及表程 范围的词,看是否矛盾。 度、范围的词,看是否矛盾。
1、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解析: 突然” 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渐渐”矛盾。 2、这增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这增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3、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例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 、我们的报刊、杂志、 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 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杂志”包括在“出版物”中 报刊、杂志”包括在“出版物” ——部分全体,不能并列 部分全体, 部分全体
不合逻辑
1.概念不清 3.主客颠倒 5.强加关系 2.自相矛盾 4.否定失当 6.不合事理
1、概念不清
概念之间有六种关系,即同一关系、种属关 概念之间有六种关系,即同一关系、 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运用概 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 念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关系, 念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关系,否则就要违背 事理。 事理。 误例: 误例: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 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 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 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解析:“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 解析: 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 古玩、佩饰等”不属于“工艺品” 古玩、佩饰等”不属于“工艺品”,所以应将 工艺品”改为“商品” “工艺品”改为“商品”。
2、这次代表大会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 这次代表大会包括工人代表 人 47人,妇女代表 人,文艺界代表 人。 人 妇女代表39人 文艺界代表13人
“妇女代表”与其它代表是交叉概念。 妇女代表”与其它代表是交叉概念。
3、在恢复与建设上,缺乏各项学科专家与各项 在恢复与建设上, 人才。 人才。
“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部分全体,不能并列。 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部分全体,不能并列。
例题引路
否定失当,注意多重否定、 否定失当,注意多重否定、 反问、及有否定意义的词。 反问、及有否定意义的词。 防止、避免、 如:防止、避免、忌、戒、 禁止等。 禁止等。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 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乱用否定,造成混乱。 解析:乱用否定,造成混乱。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 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解析:双重或多重否定造成不合逻辑。 解析:双重或多重否定造成不合逻辑。
否 定 失 当
例5、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 、科学发展到今天, 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例6、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 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 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 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再发生。 止2009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再发生。 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再发生 例7、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例8、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 、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 否则不可能让人产生怀疑。 否则不可能让人产生怀疑。
2、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 学家。 学家。 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 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
例题引路
数词不当, 数词不当,确数与 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1、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 、有近 %左右的同学, 中没有及格。 中没有及格。
解析:“近20%”与“左右”矛盾。 解析: 20% 左右”矛盾。
2、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五 、本公司因业务发展, 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男 岁左右, 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 岁左右 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解析: 20-22”是确数, 左右” 解析:“20-22”是确数,“左右” 是约数,前后不能同时使用。 是约数,前后不能同时使用。
规律总结
与数字有关的病句类型 1.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 减少不能用倍数 1.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 数字表述不要出现矛盾, 不能和“ 2.数字表述不要出现矛盾 2.数字表述不要出现矛盾,如“近”不能和“余” 同时出现。 同时出现。 3.数字表述不要出现重复 数字表述不要出现重复, ”“大 3.数字表述不要出现重复,如“约”“大 ”“左右 等用一即可; ……之巨 左右” 之巨。 概”“左右”等用一即可;高……之巨。 4.注意集合名词不和具体数字搭配。如:50多个 4.注意集合名词不和具体数字搭配。 50多个 注意集合名词不 搭配 莘莘学子、500多个岁月 多个岁月。 莘莘学子、500多个岁月。 至少、 5.至少 最多、最少、最高、最低、超过: 5.至少、最多、最少、最高、最低、超过:这一 类词,其后搭配的应是确数 不能用约数。 确数, 类词,其后搭配的应是确数,不能用约数。
2012高考专题复习 2012高考专题复习
——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
考点阐释
不合逻辑是指在语法上虽然正 但不符合概念、判断、 确 ,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 等形式逻辑以及事理逻辑的一种 病句类型。 病句类型。
考点阐释
例如“白马不是马” 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 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 白马” 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 概念是种属关系。 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 角度看“白马”应该是“ 才对。 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 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 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 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 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 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 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 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 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 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自 相 矛 盾
例5、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 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 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 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例6、今年 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 、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 志愿者突击队” “志愿者突击队”。 例7、我断定他大概会做这道题。 、我断定他大概会做这道题。 例8、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 、 蔡文姬》定于5月 日在首都剧院上演 日在首都剧院上演, 《蔡文姬》定于 月1日在首都剧院上演,日前 正在紧张地排练之中。 正在紧张地排练之中。
5、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 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 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 些句子中, 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 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 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 误例:他的文章写得不长, 误例: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艺术成就很 高。 解析:文章“艺术成就很高” 写得不长” 解析:文章“艺术成就很高”与“写得不长” 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关联词却强加了这种关系。 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关联词却强加了这种关系。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 、在那个时候, 少的。 少的。
主 客 颠 倒
例2、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 、 的。 例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例4、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 、三年前,电脑“上网” 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例5、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 、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 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 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 生的境地。 生的境地。
数词不当, 数词不当,确数与 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3、主客颠倒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 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 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 误例:在北京奥运会上一骑绝尘的飞人博尔 误例: 对热爱体育的人们是不陌生的。 特,对热爱体育的人们是不陌生的。 解析: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 解析: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热爱体育的人 们了解博尔特这个名字” 人们”是主, 们了解博尔特这个名字”。“人们”是主, “博尔特这个名字”是客,使用介词“对”时, 博尔特这个名字”是客,使用介词“ 主应在前,客应在后。 主应在前,客应在后。
解析:既然已经“无比” 如何还能“增强” 解析: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 应删去“无比”。 应删去“无比” 解析:既然“幸免” 自然是没有死,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 死难中的一个” 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