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文博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6期
摘要: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往的交通运输发展都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因此,要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强调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发展交通运输的原则
前言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提高运输效率。

必须采取措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养护,保证既有交通设施的完好率,同时,要加强路政和交通指挥系统管理,改善管理方式,提高交通效率。

传统交通运输的发展同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一样,具有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的缺点,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就是要改变传统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的资源特性和环境特性,从而推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一、交通运输
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路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来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运输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与物资在两地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的总称。

自有人类以来即有运输,因为运输乃是人类获取食物、衣服、居室材料、器皿以及武器的手段,故运输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相始末。

从以人本身作为运输工具(肩扛、背驮、头顶等),到驯养牛、马、狗等动物运输,及至轮轴、车辆的出现,无一不浸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足迹。

1765 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及其掀起的产业革命,促成了旧式水路交通工具的根本性变革,更是揭开了现代运输发展的序幕。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形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是现代工业的先驱;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

世界经济史表明,经济强国也一定是运输大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运输的发展。

一方面,运输的发展扩大了市场交换的地理区域,形成了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运输的发展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拉动经济的发展。

运输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其重要原因在于运输成本的下降(相对或绝对),这种下降拓展了资源利用的经济距离,扩大了市场范围。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的道路。

它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发展,人类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保证人们在展望未来时充满欢乐和幸福;另一方面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不能超过资源再生的速度,释放污染物的程度不能超过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

三、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自身的发展,还是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条件,资源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约束条件。

四、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造成的诸多负面效应
1.环境污染
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都是流动的污染源。

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称为交通公害,大致有四个方面:交通工具运行时产生的烟、气、粉尘等对大气的污染;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清洗装载工具和燃料的泄露对水体的污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性和非污染性破坏。

2.交通运输对资源的占用
其含义一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及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次,各种交通陨石方式在运营中需要消耗自然资源的能源,特别是对石油产品消耗的比例将逐渐提高,这使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3.交通拥挤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拥挤堵塞现象有增无减。

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五、发展交通运输应遵循的原则
1.资源利用最优化原则
交通运输是对自然资源依赖度较高的产业之一,交通基础设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交通运输工具要消耗大量能源。

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资源节约应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原则。

2.成本最小化原则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行成本是不同的。

由于交通运输的外部性特征,不仅要考虑交通运输业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由于道路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生态破坏等所造成的外部成本。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在综合考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难以用货币量化的外部成本等诸多因素基础上,使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运输发展模式。

3.系统最优原则
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劣长短。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根据系统最优的原则,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方式进行合理化配置和优化,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形成既竞争又互补、综合集成、系统优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环境友好原则
交通运输是人类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遵循在等量前提下产生的污染负荷最小、对生态造成的损失最低的环境友好原则,大力提倡“绿色”交通运输方式,这样才能保障和支撑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六、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交通运输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们在考虑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过程中,要考虑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

2.交通运输系统内部诸方式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同的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协调交通运输系统内部诸方式时,要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原则,既要考虑现有运输环境下的合理配置,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未来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

3.依靠科技进步,改进和完善交通运输技
术,发明节能、高效、低污染的交通工具。

它应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一是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污染物的排放。

二是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三是发展高效能源效率,实现能源供需的协调发展。

七、我国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的实施
确定合理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交通运输业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污染源。

要制定出合理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促进交通运输不断地向前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利用经济杠杆加快可持续交通体系的发展。

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对保护环境与资源的交通运输方式要给予鼓励,实行优惠政策。

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方面,要大胆参考与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尤其是关于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实践成果,并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进行论证。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政策。

参考文献:
[1]袁荷伟,张杰飞.ITS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交通标准化,2006(Z1):53-56.
[2]韩飚.交通运输发展理论[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