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教案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教案课程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
20 07 至20 08 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
任教专业班级06机加大专
教研组机械加工教研组
教师名称张伟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2007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计划
机加大专专业06 年级机械制造技术学科教师张伟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技能情感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
组织教学课程导入新授内容切屑的形成
工件上切屑层的金属材料,在刀具前刀面
的推挤作用下发生了塑性变形,最后沿某一
面剪切滑移形成了切屑。

切屑形成的过程
切屑形成的过程实质是切削层受到前刀
面的挤压后产生的以滑移为主的塑性变形过
程。

图 3-1 说明:
切削层 AFHD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平行四边
形扁块组成的,如 ABCD、BEGC、EFHG等。


这些扁块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推挤时,便经过滑
认真听讲
课时计划
其位置如图中Ⅰ所示,靠前刀面处称为第二
变形区,如图中的Ⅱ。

由图 3-2 可看出,在
已加工表面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形,方格已纤

化,这是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和后刀面的挤
压和摩擦造成的。

这一部分一般称为第三变形
区,如图中的Ⅲ。





课题

1
2
3
课时计划
为第一变形区。

(2)第二变形区切屑沿前刀面排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使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基本上和前刀面平行。

这一区域(图中Ⅱ区)称为第二变形区。

(3)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和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造成表层
金属纤维化与加工硬化。

这一区(图中Ⅲ区)称为第三变形区。

在第一变形区内,变形的主要特征就是沿滑移线的剪切变形,以及随之产生的加工硬化。

OA称作始滑移线,OM称作终滑移线。

当金属沿滑移线发生剪切变形时,晶粒会伸长。

晶粒伸长的方向与滑移方向(即剪切面方向)是不重合的,它们成一夹角Ψ。

在一般切削速度范围内,第一变形区的宽度仅为0.02-0.2MM,所以可以用一剪切面来表示(图2-12)。

剪切面与切削速度方向的夹角称作剪切角,以Φ表示。

课时计划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3.1.2 切屑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认真听讲切削变形程度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述
如下。

1.变形系数Λ
H
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切下的切屑厚度
HCH通常都大于工件切削层厚度 HD,而切屑长
度 LCH 却小于切削层长度 LC。

切屑厚度
HCH 与切削层厚度 HD之比
称为厚度变形系数ΛHA;而切削层长度与切屑长
度之比称为长度变形系数ΛHL。

由于切削层变
成切屑后,宽度变化很小,根据体积不变原理,
可求得
ΛHA=ΛHL= ΛH
2.相对滑移。

既然切削过程中金属变形的主要形式是
剪切滑移,当然就可以用相对滑移(剪应变)。

来衡量切削过程的变形程度。

图中,平行四边
形 OLLNM发生剪切变形后,变为平行四边形
OCPM,其相对滑移
板书设计
课题一
1
2
3
教学总结
课时计划
授课班级06机大专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第1课课题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目标认知技能情感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3.剪切角Φ
在剪切面上,金属产生了滑移变形,最
大剪应力就在剪切面上。

图为直角自由切削状
态下的作用力分析,在垂直于切削合力 F 方
向的平面内剪应力为零,切削合力 F 的方
向就是主应力的方向。

根据材料力学平面应力
状态理论,主应力方向与最大剪应力方向的夹
角应为 45,即 FS 与 F的夹角应为 45,故有
分析上式可知:
1)前角增大时,剪切角随之增大,变形
减小。

这表明增大刀具前角可减少切削变形,
对改善切削过程有利。

认真听讲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