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各位老师:今天,和大家交流四点内容:第一点,教学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第二点,工作要增强动力,减轻压力;第三点,班级教学工作要形成“合力”;第四点,每位老师都要努力成长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一、教学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
对教学工作讲,解放思想就是摒弃那些禁锢我们教学成绩提高的错误言论;实事求是,就是要真抓实干。
在教学上,认识的错误和偏颇,都是提高成绩的“天堑”,教学思想不解放,就没有质量的提高。
我们老师总是说,“学生不干”“家长不问事”“基础差,底子薄”“差生多,没办法”“就是木头钻两个眼”“死子”“神都教不好”等等。
这样的话,常说,无意义,只能反作用于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出了问题,就无法进行教学。
我们要想一想、问一问,这事情没做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比如,我们的班主任抓卫生工作,可以启示我们的教学工作。
在你的清洁区发现一张纸,你要想:这张纸从何而,找头。
这张纸是从学生的外作业本上撕下的。
你就要想:如何让所有学生不撕纸。
就可以让学生在所有的作业本上编上数字,经常性的让同桌互查有没有缺页,不光培养了学生的卫生习惯,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把卫生工作的重心向前移,而不是把重心放在最后,光注重捡拾,你的学生刚刚捡拾完离开,两分钟时间地上又丢了很多,还要受到批评,真的很冤枉。
从这个小事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工作一个很好的启示,干任何一项工作,都有许多办法,但其中一定有一个最好的办法,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多思考,多研究,找最好的办法,找最省时的办法。
学生的读书水平、写作水平、计算水平等都有最好的提高办法,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善于使用。
我们的老师总是把成绩差归结为学生,不从自身找原因,不从自己改变。
十年前,王庄中学一位学生家长和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的数学老师在与他交流的时候,对这位家长说,他每天早晨起都要做高考试卷,不然的话,上思维就不活跃,就会在堂上“搁浅”,就无法给学生讲。
这位老师叫姚松,现任新沂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姚松老师在家长面前并没有掩饰自己的不足,而是承认某种事实,谁能说这位老师差?其实,这位家长是在夸奖姚老师。
姚松老师目前已经成长为“徐州市学科带头人”。
解放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反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你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第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你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就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可见,对教学的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要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采用拿主义,也要不断创新,在扬弃中转化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实现教学能力由量变向质变的完美转身。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指出,一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很难成为名师,但如果坚持写3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公司”承诺,只要你投入1万元,坚持每天写千字的教育教学反思,持续10年,你没有成为名师,将赔偿你100万。
可见,反思对一名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不解放思想,不更新观念,不读书,不学习,不借鉴,不创新,不反思,不总结经验教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老样子!”只会贻误教育发展时机,耽误学生成长。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越快越好!二、工作要增强动力,减轻压力工作的动力于工作成绩,自于学生的眼神,家长的期待,同事的期许。
教师工作有动力,学生学习才能有动力。
工作压力是提高成绩的“绊脚石”。
200年6月,某校有一位老师在镇里开会的时候告诉我,夜里总是睡不着。
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镇里质量调查总是考不好,压力大。
我很理解这位老师。
压力怎么减?要多思考,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拼一拼。
以下几点就是存在于我们身上的问题:教学工作“太粗”,备书写、作业批改都很随意,不讲规范,“学生一直在模仿你,却一直没有超越你!”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你肯定不会给予学生高要求;没有“求胜的欲望”,教学工作没有目标;每天就上那点新授,从不给学生复习巩固,不给学生讲练习册;上学生“乱糟糟”,老师在那儿“专心玩手机”;后,不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思考,还是“痴迷网络”,整个人俨然成了“电脑和手机的奴隶”;不会自我调节,和学生“斗气”;没有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办法,不讲考试技巧等等。
这些问题,在我们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应该立即改,彻底改!三、班级教学工作要形成“合力”各科教师都要有激情,对教学工作有办法,有措施,有落实。
关心爱护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打击学生。
一节40分钟,批评学生用了20、30分钟,学生身上一点儿小小的事情就纠缠不休,见到学生就像见到敌人一样,见到仇人一样,导致学生整天处在恐惧之中,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有的老师问我:“我一直在努力,为什么没有效果?”我给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科任教师要形成合力。
班级如果是一辆平板车的话,一位老师在前面用力地拉车,后面还有在拽车的老师。
一个老师跃跃欲试,信心十足,采取各种措施,另外的老师还在那儿打击学生,说“风凉话”。
成绩肯定无法提高。
我们的老师要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一本书一学期可能教不好,但积极性一节就完全可以调动起。
为什么有的老师就是做不好这事?进入堂,一定要有“状态”,要感觉时间不够用,要感觉到这一节在你的指导下学生得到了发展。
听过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班,有好几个“人事不知”的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又说这个班有十几个“泥抹”,一学期下又说,这个班有一半“死子”,一年下,又说这个班没有一个好学生,个个都是“一个木头钻两个眼儿”。
听到这样几句话你会想些什么?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深思这个故事……这一个学科出现这种现象,其它学科能好吗?有的老师认为,我教不好和别人无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你教的好坏和别人息息相关,你不可能从一年级教到学生毕业,你调动了,你退休了,你不想接着代下去了等等,这个班还得别人代,别人还要评职称,评职称不是看你进步了几个名次,而要看你是否名列前茅。
名次高积10分,名次低积2分。
评中级考察3年成绩,评高级考察年成绩。
所以说,不评职称也要好好教,教育生涯的最后要加上“感叹号”而不是“句号”!四、每位老师都要努力成长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这样的:关心爱护学生,上有吸引力,知识丰富,热爱学习,工作认真,能凝聚人心,能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能带领他们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等等。
一个人的一生能遇到几个好老师?不是很多。
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努力成长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杨澜在北大演讲时说:“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我在后面加上一句:“一个人如果每天都在成长,怎能不成功呢?”最可怕的是,三年五年没有成长,十年八年也没有成长……一辈子也没有成长!穿旧鞋走老路,越走越艰难,越走越找不到方向。
“教师最大的职责是什么?不是交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
”做一个好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下面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201年1月29日,邳州运河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三年级组第一场模拟考试。
特别之处在于,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们同场考试,意外的是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教师的反感。
在第一场语考试中,多数教师交了空白的答题卡。
在第二场数学考试中,一位教师甩笔而去。
事后,因为交了白卷,一位教师被停。
这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我看到这事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老师水平太差,生怕考不过学生,其实真的考不过学生。
如果这些老师都能向姚松老师每天都做高考试卷,他还会教白卷吗?现在,我们新沂市第一中学也搞这样的考试。
搞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在促进教师学习。
老师都不会,如何教学生?我教的每一届学生,都会和他们分享韩愈的一句话:“师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说这句话,其实是在承认自己的不足,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而不是让学生感觉老师高不可攀。
做一个好老师要不断地学习身边老师好的做法。
青年教师要努力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因为青年教师知识丰富,精力充沛,敢想敢试。
有句话说得好:跟谁学你将成为谁。
值得我们深思。
我经常在百度上搜索名师,本镇的,本市的,以至于本省的,外省的……本校的能看到,不需要搜索。
在我看,名师不一定是那些有“名师证书”的老师,只要关心爱护学生,能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能带领学生创造优异成绩的老师都是“名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做一个好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成长的声音,就像夏日夜晚一场大雨之后,玉米地里“沙沙”的玉米秸秆“拔节”的声音一样,你是否能够听到学生成长“拔节”的声音,我每天都在倾听学生成长“拔节”的声音。
你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下素质有没有很快的提高,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水平也在提高,如果没有,你的教学方法一定出了问题。
各位老师,教学工作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教学工作很简单,其实也很复杂。
如何在复杂和简单之间游刃有余,这需要“悟性”,“悟性”不是与生俱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动力,认真读书学习,潜心钻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成长为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努力成长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善于倾听学生成长“拔节”的声音,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幸福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让希望我们一起携手,做“更好的老师”,做“更好的村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