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其意义在于,在现代教育中课程的功能已由传统课程的学习者接受性学习知识技能转变为课程为学习者服务和促进其终生发展的生成性学习,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本人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平台,整合与优化音乐教学目标;2、以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教学环境;3、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4、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探索和创新评价模式与方法。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其意义在于,在现代教育中课程的功能已由传统课程的学习者接受性学习知识技能转变为课程为学习者服务和促进其终生发展的生成性学习,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小学校内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已普遍使用(不含农村地区),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前提条件。
音乐教学的学习内容是以音响为载体的表现性艺术的学习,在教学上具有综合性教学的特点。
音乐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有利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提高教学效益,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建立富有学生个性学习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多年来,诸多专家和学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述,而能够将其用于指导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意义上的探讨与论述寥寥无几,制约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新音乐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目标、教学与学习方式等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中小学校内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已普遍使用(不含农村地区),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前提条件。
关于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本人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平台,整合与优化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将情感态度价值、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有机结合,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用于教师规定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施方向、检测教学结果,以及描述教学设计预期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的具体内容与标准。
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同样有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学习,所不同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相比,前两者居于三维目标之核心。
因此,音乐教学从始至终要把对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情感体验放在首位。
在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能是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
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持久性有赖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学习活动的丰富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等有效的体验与学习经验的积累。
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平台,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中将视听割裂、声像分离、信息量小、资源单一和艺术形象不丰满等缺点,使教学环境得到优化,在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同时,突出对音乐多维度教学目标的相互统一。
如:《三个和尚》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动漫”等形式呈现乐曲的节奏、乐曲曲调和曲式结构。
小和尚摇摆的走路与老和尚敲击木鱼节奏的对比、结合“动漫”情节发生了变化的配乐乐曲曲调、不同音符组成的各种图形谱、按乐曲的发展提示乐曲的结构在变化等,这些比传统教学有趣、生动和形象。
它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建立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方式,能够揭示该音乐学习认知规律,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有效地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教学资源统整,形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整合与优化教学目标的功效。
二、以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音乐学科教学与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手段等提出了建立新的信息化课程的理念,探讨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课程的若干途径,为新的音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勾画了整合后所产生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等。
我在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习情趣,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实践性与探索中感到,以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教学不是多媒体功能的密集和叠加,而是1+1大于2的整合功效发挥,是利用其整合的功效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
教师以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根据音乐学科教学规律恰当地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质量。
例如:欣赏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我在课前布置了音乐信息收集任务:什么叫交响童话?交响乐队的组成?交响乐队基本乐器组的划分?作曲家简介等一系列音乐常识与知识。
学生要完成音乐信息收集任务需要在网络中从不同的领域去查询,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信息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音乐课上,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在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认识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力。
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欣赏相结合的教学能够把音乐主题的出现和演奏乐器等同时呈现在大屏幕上。
学生在听辨乐器音色的同时还认识了各种乐器,感受了乐曲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象等。
此外,交响乐队的演出场景、交响乐乐队的编制和乐队的排列,以及乐器的基本演奏方式等信息多方面的刺激,调动了学生听、看、做、认、记、想等多种感官,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感受、体验与认识。
特别是针对像京剧具有鲜明的综合艺术特征的学习内容,如: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赏析和评鉴等教学内容,要通过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大量的信息,主动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伴奏、乐器知识,甚至京剧的历史沿革,风格与流派的形成,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地把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活动实践,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建立富有个人学习意义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三、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
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等的转变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曾在全国多媒体网络系统应用现场会上指出:“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重要的是研究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随之而发生的变化。
”传统的乐教学多为灌输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是接受性学习。
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建立符合音乐学科特点的体验性学习教学模式,将学生仅有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心理机制丰满为顺应性学习等多样的学习心理机制。
有些教师音乐教学中虽然使用了信息技术,但教学设计、过程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只是用信息技术把教科书和黑板搬到屏幕和网络上,强化灌输知识和技能的接受性教学模式。
它不仅背离了音乐学科具有的音乐的不确定性,音乐的非语意性,音乐的弥漫性等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还造成新课程教学实施中“人灌变成机灌”的教学怪现象。
美国的麦当尼尔(Mcdaniel)和麦克勒尼(Mclnerney)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把计算机作为用来帮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和一般性的技能,那么这种新教学技术充其量只能充当一种实现传统教学目标的工具。
相反,如果教育者重新组织教学过程,把计算机的使用同那种强调学生认知发展的培养目标相联系的话,这种技术就能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发展出巨大的潜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音乐教师将每一段音乐配上一幅电脑扫描的山水画,画中的诗意与画外的意蕴与音乐具有的音乐艺术形象和音乐意境的弥漫性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此曲具有的深邃意境,给予人无限的想象和遐想的艺术想象与联想。
在欣赏《国歌》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唱国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体验性教学模式产生的效应,运用多媒体手段采集大量纪实性真实的历史文献,再现曲作者当时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的历史时代背景,通过对当时社会生活现实的了解,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受,缩短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内容的历史距离,中断学生日常生活的心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艺术作品的角色,唤起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的响应,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民族热情。
由此可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对加强和探索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形式与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新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四、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探索和创新评价模式与方法建立信息化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的结果、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是评价的重要功能。
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学习音乐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学习结构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在新课标要求下,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制作并使用各类课件,将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引入教学的各个阶段,针对导课、示范、学习和总结等具体内容和环节做专题课件的制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开发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在课堂总结中将学生搜集的课外音乐材料通过网络上传,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请学生上台讲解,向同学介绍艺术作品的背景知识及学习感受和体会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展示学生的艺术、创意和技能等展示分别给予评价,让同学之间的互评成为即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
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为今后学生继续艺术学习的动力,为其指明改进、提高和努力的方向。
同时,为教师能够同时在大范围的检测和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提供强有利的工具。
因此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水平的评估,而是通过评价为学生提供再次学习和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体现过程、方法及目的等现代教育评价的教育评价价值观念,发挥科学评价的积极作用,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综上所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还有效地改变了“教”与“学”的环境。
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对于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在信息化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参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
正如多伦多约克大学欧斯顿教授所说:“我们必须确定,接触网络是有刺激效果的,这个举动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