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SD538差动保护试验

7SD538差动保护试验

7SD538光纤差动保护调试一。

7SD538的光纤差动保护原理。

1。

差动保护1段测试(87-2)。

差动电流快速段(差动保护I 段)校验(仅考察差动I 段,可将差动II 段定值设为最大)• 单端模拟对称或不对称故障(所加入的故障电流必须保证装置能起动,使用直接冲击方式测试),使故障电流为: I = m*(Imax)• Imax1为差动保护I 段定值• m=0.95 时差动保护I段应不动作,m=1.05 时差动保护I段能动作,在m=1.2时测试差动保护I 段的动作时间(含继电器出口) 20 ms 左右。

2。

差动保护2段测试(87-1)。

差动电流低定值(差动保护II 段)试验:(考察差动II 段,恢复差动II 段正常定值)• 模拟对称或不对称故障(所加入的故障电流必须保证装置能起动),使故障电流为:I = m*(Imax2)• Imax2 为差动保护II 段定值+1%In(测量误差)+ 差动保护II 段定值*P253(k_alf/k_alf_n CT error ) (Imax2 就是制动电流。

通常差动保护II 段定值<In*P251 ),详见4.1.4 差动和制动电流的计算。

• m= 0.95 时差动保护II 段应不动作,m= 1.05 时差动保护II 段能动作,在m= 1.2 时测试差动灵敏段(差动保护II 段)段的动作时间(含继电器出口) 30 ms 左右。

7SD538 的差动II 段不同于常规的算法,其采用的是自适应的制动电流算法。

下式是差动II 段的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的计算方程:二。

下面介绍调试光纤差动保护的3种方法:差动保护的装置分布在两处或多处,调试很不方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 7SD538 提供了3 种差动的调试模式。

1) 退出差动计算在该模式下,本地装置退出了差动保护系统。

参与差动保护的其他各端不受影响,可以继续差动保护。

利用该模式可以在不影响差动保护系统的前提下,退出本地装置进行检修。

该方式对T 接等多端系统很有用。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装置切换到" 退出差动计算" 模式下:• 通过装置上键盘:主菜单控制/ 标记/ 设备: " 本侧退出差动"• 通过DIGSI:控制 / 标记 " 本侧退出差动运算"• 通过开入量(No. 3452 "> 本侧退出差动运算", No. 3453 "> 本侧恢复差动运算")对进入" 退出差动计算" 状态的请求,装置要检查以下条件是否满足:• 本地断路器是打开的吗? (要求开关辅助接点表明断路器已分且电流无流)• 本装置退出后,剩余装置的通讯是否有保障?• 本装置未工作在单端调试模式?2) 单端调试模式在该模式下,本地装置自动将远方来的测量电流取为0。

此时的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只有本侧的量,可以作差动保护的单端调试,不需要通讯链路支持,适用于线路未投运前的调试。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装置切换到" 单端调试模式" 模式下:• 通过装置上键盘:主菜单控制/ 标记/ 设备: " 差动单端调试模式"• 通过开入量 (No. 3197 "> 进入单端调试模式", No. 3198"> 退出单端调试模式")• 通过DIGSI:控制 / 标记 " 差动:差动保护设为单端调试模式"3) 不出口调试在该模式下,整个差动保护不会出口。

我们可以在该模式下观察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而不会有差动出口的危险。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装置切换到" 不出口调试模式" 模式下:• 通过装置上键盘:主菜单控制/ 标记/ 设备:" 差动不出口调试模式"•通过开入量(No. 3260 "> 差动不出口调试模式投入", No. 3261"> 差动不出口调试模式退出")• 通过DIGSI:控制 / 标记" 差动:差动保护设为不出口调试模式"三。

单端调试模式当光纤通道不具备的时候,为了校验保护的逻辑和定值,可以设置保护进入单端调试模式下,这个时候,会自动地将对端的电流设置为0,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仅由本侧的电流决定。

1,比率差动保护本站的比率差动定值为0.6安培,差动速断为4安培。

零序启动定值为0.25安培。

注意,这个零序电流为3I0.做试验的时候,加入单相就可以满足零序启动定值。

根据上文所提及的比率差动计算公式。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计算过程:带入各项定值参数,可以得到IS=0.6+0.05*Irelay1+0.05*5=0.65+0.05Irelay1而差动动作的条件是,Idiff>Ires我们就得到Irelay1>0.65+0.05Irelay1,计算得到Irelay1>0.68A所以,只要我们在本侧加入大于0.68安培的电流,本侧的比率差动保护,就会动作。

2,差动速断保护差动速断不需要经过以上的公式计算,只要本侧加入电流大于4安培,也就是定值,保护就可以跳闸。

四。

光纤联调模式当光纤通道具备以后,可以进行带通道的光纤联调。

(首先,我们要保证光纤通道是没有问题的,3侧的保护装置在开关合位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制动电流和差动电流的数值,以确认保护没有被闭锁。

如果只有本侧开关处于和闸位置,另外两个站的开关都处于分闸位置,那么试验方法与单端调试的方式一样。

无论是做比率差动保护,还是做速断保护,都需要零序启动判据,和电流突变量判据。

所以,加电流的时候最好几侧同时用突变量加入电流,而不要选择缓慢的加电流的方法,这样突变量无法启动。

1,比率差动保护本装置的动作条件必须包括以下几点:1,本侧保护装置启动;2,对侧保护启动;3,本侧差动电流达到并超过定值;4,本侧差动电流要大于制动电流。

(1)如果只在梅塞尔侧加故障电流,那么,需要加的电流,要大于0.68安培。

而对侧,无论是东方红还是新冶炼,需要加入大于0.25安培的电流。

为了不与A相电流产生抵消,可以对侧加在B或者C相。

(2)如果只在东方红侧或者新冶炼侧加电流,那么,输入大于0.57安培。

而对侧,要输入大于0.25安培。

而且,与跳闸的这一侧,不要在同一个相,以免产生叠加,导致差动电流变小。

(3)如果希望做同相的差动测试,例如在梅塞尔侧。

那么,梅塞尔侧所加的电流,要能够抵消对侧所加的电流对差流产生的影响。

抵消最强的情形就是梅塞尔侧所加的电流与对侧(例如东方红)所加的电流同相位。

这时候,所加的电流要保证满足下面的条件:本侧电流-对侧电流>制动电流假设本侧电流是IA,对侧电流是IB,那么根据制动电流算法,可以得到以下公式IA-IB>0.6+0.05IA+0.03IB+0.05*5+0.05*5(梅塞尔侧ct误差5%,东方红和新冶炼都是3%) 以上3种情形是只有故障那一侧跳闸。

如果希望梅塞尔和东方红(或者新冶炼)同时达到跳闸条件,那么两侧的故障电流都要超过差动电流的计算值,而不仅仅是超过定值(根据上面的公式)。

那么需要注意下面的内容。

(4)由于梅塞尔站,东方红站,新冶炼站的保护定值不同,梅塞尔的一次动作电流是72安培,东方红和新冶炼的一次动作电流是100安培。

虽然直接从定值上看起来,梅塞尔侧定值是0.6安培,东方红和新冶炼是0.5 安培,认为在梅塞尔侧加入大于0.6安培的电流,两侧好像就会跳闸,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这换到1次侧的故障电流,东方红侧的门槛是要比梅塞尔侧更高的,也就是说梅塞尔侧更加灵敏,其实梅塞尔侧要加入大于0.68安培,东方红要加入大于0.57安培.可以稍微加的大一些,而且不能同相。

如果同相,则需要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抵消叠加影响所需要的最小注入电流。

(5)三侧同时做差动联调,与两侧的做法原则是一样的。

2,差动速断保护需要注意,差动速断保护由于对快速性要求很高,所以,保护的计算窗口只有5ms,也就是说,5ms内,所有的条件都要同时满足。

这样的话,在不同的现场,远程的联调就很难达到协调一致。

所以,要两侧的差动速断在5ms内同时启动,人为操作就不可能。

现场可以不做这个实验,只要单端调试正确的就可以了。

另外,要注意以下:1.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即使有一侧的开关处于检修状态,本侧退出差动运算。

如果是其他保护动作导致开关跳闸,那么差动保护本身并不会闭锁住。

只有是手动分闸分开开关,才会认为是退出T型接线的差动保护,光纤差动保护才会被闭锁。

2.也不可以把本侧的保护装置关机。

因为装置关机以后,其他运行的保护就没有办法得到本装置的信息,开关位置状态和有没有电流都不能知道了。

这个时候整个差动系统会闭锁起来,相当于差动保护全部被退出了。

3.根据定值要求,当本侧开关手动分闸以后,就会将本侧保护退出差动运算。

其他两侧将变成点对点的两端线路差动。

而如果是差动保护动作,跳开本侧开关,则不会将本地的差动保护退出,因为这是故障状态,应该将3侧的开关全部跳开。

4.如果出现故障,保护跳闸。

那么,保护的出口返回,需要以下的条件:(1)故障电流消失(2)保护返回(3)开关合闸位置消失5.如果报本侧或者对侧ct断线,则会闭锁差动保护。

这个时候要赶快检查ct回路,察看ct回路是否存在故障。

当ct回路故障排除以后,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可以重新投入差动保护。

不过,不要忘记,每一台即将投入的差动保护,都要按下面板上的F4按钮(密码是6个0),用以复归CT断线闭锁差动保护的信号,要注意,每一台保护都要进行复归操作。

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CT断线闭锁保护,是会保持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