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

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

一、目的:
指导实验人员准确完成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微量稀释法)。

二、适用范围:
怀疑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
三、检验原理:
ATB FUNGUS 3试条包括16对杯状凹cupules。

第一对不含任何抗真菌剂。

用作阳性生长对照。

另外的15对包含不同稀释度的5种抗真菌剂。

用于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或)区分临床敏感性。

将准备好的待测酵母样真菌的悬浮液转移到培养基中,并接种到试条上。

孵育后,我们可以通过肉眼判读,或者应用A TB仪器或miniAPI判读杯状凹中液体的生长情况。

获得MI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5-氟胞嘧啶[5FC]),将菌株分为敏感、中介或耐药。

四、职责:生物梅里埃
实验人员准确完成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微量稀释法)
试剂厂家:
规格:25测试/盒
内含物:-25个独立包装的A TB FUNGUS 3 试条,包括干燥剂
-25个孵育盖
-25安瓿A TB F2培养基
-25张结果记录单
-一份说明书
五、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在包装盒上指示的有效期前,试条和培养基应在2-8℃下存放。

有效期为12个月。

六、工作程序:
(一)试验的准备:
1、从包装中取出试条
2、在试条延长翼上记录下被测酵母菌株的编号
(二)接种物的准备:
1、打开一个API®0.85%氯化钠培养基安瓿(或API培养悬液)
2、采集不超过4天的菌落,制备成浊度相当于2 McFarland的悬浮液
3、用McFarland试剂盒的标准浊度管比较,或使用ATB比浊仪DENSIMAT
4、此菌悬液必须在准备后立即使用
5、使用一移液管转移20ul此悬浮液到一A TB F2培养基的安瓿中
(三)试验条的接种:
手工接种:
1、用ATB电子移液管混匀A TB F2培养基,避免产生气泡
2、使用ATB电子移液管在每个杯状凹中加入135ul的ATB F2 培养基(大约3*104酵母菌/毫升或4*103酵母菌/杯状凹)
自动接种:参考A TB接种器使用者手册
3、盖好试条盖子
4、把试条放入一个密封容器或是一个装有吸潮纸的GENbox型广口容器里
5、在有氧条件下35℃(+2℃)的环境中,念珠菌属要培养24小时(+2h),新型隐球菌要培养48小时(+6h)
(四)试验结果的计算:
检查生长对照孔的生长是否充分,对于念珠菌,如果生长不充分或未在这两孔中生长,则无法阅读结果,需要再培养24h。

如果在24/48h后还未生长或生长不充分,则需重新实验。

1、MIC的测定(AMB,FCA,ITR,VRC):
·通过肉眼判读或是使用ATB仪器或mini API®自动判读来观察生长情况
·肉眼判读前,建议把试条放在黑暗背景下。

对于每一个抗真菌制剂,从低浓度开始,与生
0的测试杯)
注意:在杯状凹外围存在一个(或几个)散在的菌落或生长迹象,应记录为“1”分
-对于FCA,ITR和VRC,建议存在拖尾生长,MIC对应的测试杯得分可以是“2”,或是“0”分。

注意:在杯状凹外围的生长迹象应记录为“0”或“1”分
2、5FC的解释:
·通过肉眼判读或是使用ATB仪器或mini API®自动判读来观察生长情况
注意:
·此处的得分定义跟上面MIC测定得分定义相同
·在杯状凹外围的生长迹象应记录为“0”或“1”分
ND:CLSI没有定义
注意:
-由于克柔念珠菌对FCA天然耐药,试验结果应被系统的解释为R
*:对于AMB,MIC≥2mg/l,建议判断为低耐药
*:对于AMB,MIC≥2mg/l,建议判断为耐药(新型隐球菌通常的MIC为0.5和1mg/l)(六)检验结果的解释:
·在自动读取数据前,建议擦拭试条的中间部分,去除可能存在的小滴液体,以便仪器辨认试条代码
·一个或两个生长对照杯状凹中的生长缺失时,测试无效,必须重复进行
·在培养后,带有脱水的杯状凹的试条可能给予错误结果,必须重复测试
·对于AMB,在自动判读时,建议肉眼检查在杯状凹外围是否有个别菌落或生长
(得分为“1”)
·对于FCA、ITR和VRC,用于A TB FUNGUS 3所获得的“I”分类相当于CLSI定义的SDD(剂量依赖型敏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