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创新设计(第四章)

机械创新设计(第四章)


2020/11/18
机械创新设计(第四章)
•图4-15 行星齿轮连杆机构
•第二节 并联式机构组合与创新
• 一、并联式机构组合原理与创新方法
• 两个或多个基本机构并列布置,称为机构并联组合。
• I型并联; 各基本机构输入构件独立,输出构件共用 • Ⅱ型并联: 各基本机构有共同的输入和输出构件。 • Ⅲ型并联: 各机构有共同的输入,独立的输出。
•图4-22 活塞机的齿轮杠杆机构
•图4-23 压力机的螺旋杠杆机构
•双滑块
•双滑块
•端面凸轮机构 •平底直动盘形凸轮
•Ⅱ型并联(复杂型)
•图4-24 矩形轨迹输送机构
• 例4-18 双滑块驱动机构 • 凸轮机构与连杆机构并联组合 • 例4-19 丝织机开口机构 • 两个摇杆滑块机构并联组合
• 图4-27所示冲压机凸轮连杆机构 • 由一个凸轮机构和一个凸轮连杆机构并联组合而成
A—拨销
•椭圆齿轮机构
•槽轮机构
• 图4-7 双槽轮机构的串联
• 1—前置槽轮机构的主动拨盘 2—前置槽轮 • 3—向置槽轮 A、B—拨销
•槽轮机构
•槽轮机构
•图4-8 牛头刨床导杆机构
•转动导杆机构
•六杆机构
• 例4-2 图4-8所示为牛头刨床的导杆机构 • 转动导杆+摆动导杆 • 目的:使滑枕4实现近似匀速往复移动(原动件匀速转动) • 例4-3 毛纺针梳机导条机构 图4-9 • 椭圆齿轮机构+圆柱齿轮机构+(变形)正弦机构 • 变传动比 定传动比
• 3.前置子机构为齿轮机构
• 输出运动为转动或移动
• 后置子机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基本机构, 齿轮机构、

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
• 4.前置子机构可以是非圆齿轮机构、槽轮机构等
• 5.I型串联式机构组合的用途:
• (1)改善输出构件的运动和动力特性
• (2)放大运动或力
• 6.I型串联式机构组合实例
•蜗轮蜗杆 •凸轮机构
•第四节 叠加式机构组合与创新
• 一、叠加式机构组合的原理与创新方法
• 叠加式机构组合:将一个机构安装在另一个机构的某个 运动构件上的组合形式,其输出运动是若干个机构输出运 动的合成。 • 基本叠加形式 • 两种运动关系: • (1)运动独立式 • (2)运动相关式
•图4-34 叠加式机构组合
•平面运动构件并 接
•五杆机构
•反凸轮机 构
•输出
•既是曲柄,又是活动机 架
•图4-30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滑块行程 但凸轮的α不会
•平面运动的构件并接
•图4-31 齿轮连杆机构
•差动轮系 •曲柄滑块
•当主动构件3转动一周时,中心轮步进转角为72º,并且在 转位的始末还有瞬时反转现象。
•图4-33 传动误差补偿机构
•反移动凸轮 •摇杆滑块
•Ⅲ型并联(复杂型)
•图4-25 冲压机机构
•曲柄摇杆
•摇杆滑块 •摇杆滑块
•图4-26 丝织机构开口机机构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摆动从动件… •摆动滑块
•Ⅲ型并联(复杂型) •图4-27 冲压机的凸轮连杆机构
•第三节 复合式机构组合与创新

一、复合式机构组合原理与创新方法
• a) Ⅰ型并联 b) Ⅱ型并联
c) Ⅲ型并联
•图4-17 V型双缸发动机
•曲柄滑块
•曲柄滑块
•图4-18 襟翼操纵机构
•齿条齿轮 •齿条齿轮
•摆动凸轮 •曲柄滑块
•Ⅰ型复杂型并 联
•图4-19 缝纫机针杆传动
•摆动导杆 •曲柄滑块
•Ⅰ型复杂型并 联
•图4-20 钉扣机针杆传动
• 2.Ⅱ型并联式组合 • 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运动,再将这两个运动合成为一 个运动输出。 • 例4-14 双棘爪机构 • 由两个曲柄滑块机构并联组合而成 • 例4-15 活塞机的齿轮杠杆机构 • 由两个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机构组合而成
•①来自于机构的主动构件 •基础机构的两个输入运动
•②来自于附加机 构 •⑴通过与附加机构的构件并接。
•⑵通过附加机构的回接
•复合式机构组合主要功能:可以实现任意预定的运动规律的 输出,例如一定规律的停歇、逆转、加速、减速、前进、倒 退等,设计较复杂缺乏共同的规律。需对具体的机构进行分 析和综合。
• 二、复合式机构组合主要功能分析
• 1.并接复合式组合 • 例4-20 凸轮-行星机构 • 例4-21 凸轮连杆机构组合 • 例4-22 齿轮连杆机构
• 2.机构回接复合式组合 • 齿轮加工机床误差补偿机构 图4-33
•差动轮系
•反凸轮机 构
•平面运动的 构件并接。
•可获得多样化的运动规 律
•输出 •图4-29 凸轮—行星机构
• ②联接点设在前置机构中作复杂平面运动的构件上,
称为

Ⅱ型串联
• 3.框图表示: 图4-1
• 图4-1 串联式机构组合
• a) Ⅰ型串联
b) Ⅱ型串联
• 二、串联式机构组合的主要功能分析
• 一)I型串联式组合
• 1.前置子机构为连杆机构
• 输出构件为连架杆,可实现的运动有往复摆动、往复移

• 变速转动输出,可有急回运动特征
•图4-9 毛纺针梳机导条机构
•椭圆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
•正弦机构
•图4-10 增力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
•摇杆滑块机构
•受力分析:设BC,CE为二力杆
•对杆CD有: FL=PS
•对滑块有:
•摩擦忽略不 计
• 故减小α和S,增大L均能增大Q力。 • 例4-5 共轭凸轮连杆机构 图4-11 • 凸轮机构+连杆机构(ABCD)+摇杆滑块机构(DFE) 增大滑块9的行程 • 例4-6 齿轮齿条大行程直移机构 • 齿轮齿条机构+齿轮齿条机构 • 活塞行程为A 设齿轮模数相等

一个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基础机构A和一个附
加机构B在一起

的组合形式为复合式机构组合。

组合形式 并接 图4-28 a)

回接 图4-28 b)

组合特点:①一般为不同类型的基本机构的组
合,并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新机构

②基础机构一般为二自由度机构,
如差动齿轮机构,五连杆机构,空间机构
•附加机构一般为单自由度基本机构
机械创新设计(第四章)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8
机械创新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 串联式机构组合与创新
• 一、串联式机构组合的原理与创新方法
• 1.串联组合:
• 若干机构顺序联接,前置机构的输出为后置机构的输

• 2.联接方式:
• ①联接点设在前置机构中作简单运动的连架杆上,称


I型串联
• 二、叠加式机构组合的主要功能分析
• 1.运动独立式
• 例4-23 电动玩具马 图4-35 • 例4-24 工业机器手 图4-36 • 例4-25 液压挖掘机 图4-37 • 2.运动相关式 • 电风扇摇头机构 图4-38
•ABC―曲柄摇块机构 •机架与构件4 ―2杆机构
•图4-35 电动玩具马
•并联式机构组合的特点:两个子机构并列布置,运动并行传递。
•如• 果按输出简运单动型的并性联质:划两分个有子:机构类型、形状和尺寸完
全相同,并

且对称布置。


途:改善受力及动力特性,过死点。

复杂型并联:两个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不同尺
寸的子机构

的关联以实现性质复杂的、合成
• 图4-16 并联式机构组合
• 例4-16 压力机螺旋杠杆机构 • 特点:机构类型相同,对应构件的尺寸相同,对称布置。 • 例4-17 矩形轨迹输送机构 • 两个凸轮机构组合 • 3.Ⅲ型并联组合 • 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输出运动,主要问题是机构动作的 协调和时序的控制。
•曲柄滑块 •曲柄滑块
•图4-21 双棘爪机构
•曲柄滑 块 •曲柄滑 块
• 常用的后置机构:
• (1)连杆机构
• 可利用变速转动输入获得等速
转动的输出,还可以利用杠杆
原理确定合适的铰接位置,在
不减小γ的情况下实现增程、
增力的作用。
•(2)凸轮机构
•作为后置机构,可获得变速凸轮、移 动凸轮,使后置机构的从动件获得更 多的运动规律。
•(3)齿轮机构:利用摆动或移动输入,获得从动齿轮或齿条 的大行程摆动和移动,还可利用变速转动的输入进一步通过后 置的齿轮机构进行增速或减速。
•(1) Ⅱ型串联组合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前置机构 中连杆的运动轨迹问题,(如何实现特殊的运动轨迹, 如何按预定轨迹对连杆机构进行尺寸综合的问题,)可 采用解析法、实验法或直接从连杆图谱中查取。
•(2)直线轨迹或曲弧线轨迹可使后置子机构的输出 构件实现运动的停歇,自交曲线轨迹可使后置子机构 的输出构件实现两个行程。
• 目的:使从动件近似实现匀速移动
• 总结:对于要求改善输出构件运动特性的I型串联式机构组合

的设计的步骤
• (1)按照后置子机构输出的运动规律的要求,确定前置子机

构应输出的运动规律。
• (2)按确定的运动规律,对前置子机构进行尺寸综合
• (二)放大运动和增力
• 例4-4 增力机构
• 铰链四杆机构+摇杆滑块机构
•例4-8 链链四杆机构+连杆滑块 图4-14
•实现曲柄1回转1周,滑块5可往复移动两次
•图4-13 具有停歇的六杆机构
•பைடு நூலகம்柄摇杆机构
•摆动导杆机构
•图4-14 实现从动件两次动程的六杆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