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创新发展为打造国际化新型能源企业而努力奋斗——2013年2月27日在集团公司三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三届一次工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讨论稿)总经理 张文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上届职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上届职代会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围绕改革发展中心目标,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企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矿区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煤炭产量:2012年集团原煤产量4338万吨,比2009年增加 1634万吨,增长60.4%;精煤产量1517万吨,比2009年增加754万吨,增长98.8%。
——企业规模:2012年集团总收入680亿元,比2009年增加312亿元,增长84.8%;集团资产总额849亿元,比2009年增加410亿元,增长93.4%。
——盈利能力:2012年集团利润总额44.9亿元,比2009年增加11.7亿元,增长35.2%。
——职工收入:2102年全部职工人均收入61843元,比2009年增加31744元,增长105.5%。
在岗职工人均收入62730元,比2009年增加30378元,增长93.9%。
(一)战略优化调整引领企业科学发展。
积极对接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政策导向,深刻总结“二次创业”十余年来的经验教训,适时推进战略优化调整。
按照“三个集中”、“三个转变”的思路,在整合原有12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煤炭产业为核心产业,以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千亿新矿、亿吨集团”为具体目标,以打造国际化新型能源企业为战略定位,以“四大产业板块”为着力点,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安全、绿色、转型、和谐发展为根本方式的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之路。
企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战略引领优势日益凸显。
(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发展内涵。
立足集聚资源优势,持续推进优质矿产资源整合,在全国8个省区、省内7个地市拥有煤炭资源250.14亿吨,占能源集团煤炭资源储量的54.6%,为建设百年新矿积聚了雄厚的资源储备。
坚持以稳产增产为主导,依靠装备升级、科技进步、素质提升,老区与新区实现协调发展。
坚持“建大井、办大矿”的思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新巨龙公司、赵官能源、长城一矿、长城二矿等矿井建成投产,伊犁一矿、伊犁四矿等矿井高效建设,长城三矿、长城六矿开工建设,聊城煤田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2012年新区原煤产量、利润分别占集团的83.7%、73.1%,成为企业增收、产业协调发展、老区人员转移的重要载体。
立足培育煤炭转化的后续优势,以破解煤化工技术瓶颈为突破口,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恒坤化工130万吨/年捣固焦项目投入运营、LNG项目实现联合试运转,建立了从容应对能源结构调整的产业自信。
积极推进与浙江能源、中海油等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为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成套设备再制造理念,组建了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率先在国内进行千万吨综放工作面设备再制造,迈出了由零部件再制造向成套设备再制造的重要一步,装备制造与再制造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
立足培植新型服务业态,构筑“煤炭全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2012年以生产服务、物流贸易、房地产、国泰租赁及生活后勤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收入、利润分别占集团总收入、总利润的56.5%、30.4%,成为集团公司产业链条延伸、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
(三)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与企业盈利结构,有序退出非优势产业,泰安制药厂股权划转、新良油脂国有股权转让、纸面石膏板及新绿源公司资产转让等工作顺利完成。
着眼于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内部生产服务、教育、医疗资源整合,成立矿管集团、新矿职大、医疗集团等集团化公司,资源协同作用初步显现;稳步推进社会职能分离移交,莱芜区域在职及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实现属地管理;泰安区域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属地统筹。
着眼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继续实行资金、物资与煤销“三统一”管理;采取区域事业部制,成立了伊犁能源、内蒙能源区域公司,构建完善了管控体系。
着眼于优化组织架构,稳步推进机关改革,建立了竞聘上岗的市场选人机制和多渠道晋升序列、人员有序退出的用人机制,精简机关处室15个,分流人员307人,初步建立了适合集团战略定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增强了活力。
建立老区对口支援新区矿井建设制度,有序推进老区人员战略转移。
(四)创新基础管理夯实企业发展基石。
围绕夯实安全基础,从“管理、装备、科技、人员、系统”等五个方面入手,按照“安全开采、科学开采、经济开采”的思路,不断深化责任落实,强化科学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设备升级;深化安全评价,完善管控模式;推行安全工资,强化正向激励;加大科技攻关,突出灾害治理;搞好员工培训,建塑安全行为。
矿井采掘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省内新区、省外重点煤矿综采机械化达到100%;重点煤矿生产接续、布局优化、产能提升得到有效保障。
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特殊煤层开采、井下降尘、软岩支护等安全管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安全面貌进一步改观。
翟镇、华泰、华丰等矿井连续安全生产均超过3000天;鄂庄连续安全生产20周年,继续保持同类企业最好水平。
围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深化内部市场化管理,建立了市场主体涵盖集团公司和权属单位,管控范围横跨生产和经营两大领域的市场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市场化规范运作。
突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了企业战略与计划执行效能;强化投融资、经营风险等管理,企业经营行为持续规范;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经营指标评价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两库合一”、设备清查活动,建立“两条线”设备管理模式,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
加快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初步实现财务、煤销、物资、设备等9大系统的信息集成与共享。
(五)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综合素质。
坚持“绿色开采”理念,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深化以矸换煤、绿色开采等成功技术,成功承办全国充填开采现场会,“五充一选”充填开采技术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认可。
持续推进节能技改、系统优化、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任务超额完成。
集团公司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并入选国家“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和“绿色矿山建设成果”图片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获得国家资金补助1.8亿元。
坚持“科技兴企”战略,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依托,与中国矿大、山大等知名院校结成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
自2010年以来,集团公司先后有4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获得授权专利222件,并连续6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到50%和9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矿管集团为平台,完善“煤炭全产业链竞争”模式,由单纯煤炭生产向煤炭生产多节点竞争转变。
以新矿国际为平台,以“引导客户消费、创造客户需求”为核心理念,推动企业由卖产品向提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跨越。
实施“精煤增收战略”,产品结构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展电煤挖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传统煤销向“精益煤销”转变;开展煤种特性诊断与用途挖潜,加快推进同煤种纵向价值挖潜向跨煤种横向价值增值升级。
以供销公司为平台,建立“战略联盟”、贸易与金融一体化运作、电子商务平台新型贸易模式,构建“大国贸”格局,扩展市场空间。
(六)成果共建共享助推矿区和谐稳定。
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分阶段、分层次开展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创先争优活动,开启了干部职工思想智慧,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
以深化“4555”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不断探索现代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扎实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党建效能持续提升。
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以开展“学练提争”活动为主线,打造建功立业平台,完善了人才晋升、晋级、晋位机制,人才队伍梯次更加合理。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规范了“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完善了领导干部薪酬、职务消费、公务用车等管理制度,创新实施了“三集中”、“三统一”、“一巡视”等领导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构建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体系。
扎实开展“四德工程”,持续推进企业文化融合延伸,文明创建保持了6个省级、18个市厅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深化劳动和谐企业创建,拓展省外、困难家庭等群体帮扶工作思路,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低保金5288万元、困难帮扶基金920余万元、金秋助学金277万元、大病救助693万元,集团荣获全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示范企业称号。
立足群团共建促发展,大力开展工人先锋号、巾帼建功立业、青年四创一争等竞赛活动,共青团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力度,严格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落实,实现了“五无”工作目标。
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离退休、统战等各项工作,矿区实现平安和谐稳定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广大职工家属、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与支持。
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干部职工、家属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回顾工作、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安全管理面临诸多难题,基建技改矿井多、区域跨度大、地质结构复杂、井型及用工形式多样、各类灾害突出,安全管理压力增大。
二是部分非煤产业盈利能力不强,资金占用量大、资产负债率高,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需着力加强。
三是随着企业地域扩大、规模扩张、资源扩展,集团管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人才资源匮乏,人才培育、使用方式需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
五是影响企业和谐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个别领导干部法纪观念、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加快转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科学研判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增强建设国际化新型能源企业的信心当前,企业既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异常繁重的发展任务,更有诸多新机遇、新动力。
集团上下要清醒认识形势与任务,坚定发展信心,科学应对挑战,抢抓历史机遇,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认清企业面临的困难挑战。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复苏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凸显,短期难有本质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