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节PPT(优秀课件) 通用

端午节PPT(优秀课件) 通用

① 民族危亡之时,屈原 的百折不挠和赤胆忠心是 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气 脉;
② 屈原一生的坎坷和悲剧 命运,在中国贬官文化里, 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他通常 也是文人的自比形象。
2、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和民谣(第二组:江钰深)
根据我们组的搜集情况,向大家做 一个汇报:
涉及端午的诗歌 相对较少,多是文人 的创作,象杜甫、欧 阳修、苏轼、陆游、 梅尧臣、汤显祖、黄 裳等,都曾留下对端 午的记载。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 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 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 节)。后来,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 作绝笔〈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二、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 碑》。春秋时吴国忠臣 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 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 之,故有端午节。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月五日 (梅 尧 臣 )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也有一些对当
地端午风俗录记的 诗篇,体现着文人 的趣味和对百姓生 活的关注。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 害父,女害母”。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 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 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 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 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四、纪念孝女曹娥说。
此说出自《会 稽典录》,流传于 江浙一带。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 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 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 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 五日是恶日。
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吕 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 禁欲、斋戒。《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 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 传说也很多。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 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 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 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 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 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虽有很多的历史
考证者认为端午节起 源早于屈原年代,但 后人仍把这个节日与 纪念屈原紧紧联系在 一起。
“纪念屈原说”最为得到 民众认可,我们小组分析 其原因,大概如下:
1、屈原对后人的影响力:
① 在文学上,他是我国积极浪 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 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骚 体” ;
② 他的人格魅力影响激动着全中国乃至世界 ( 1953年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屈原的忠君爱国代表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
研究性学习之——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 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 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 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 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诗中主要反映了后 人对屈原一生遭遇的 感叹和怀念,抒发了 人们对屈子风骨的赞 颂,对其爱国情怀的 崇仰,也表达了对他 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的同情和感同此心的 慨叹。
端 午(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lěi )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 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 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பைடு நூலகம்入楚都郢城。
吴王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 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 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 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 以此死。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 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 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 阳。”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 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 是菖蒲。”
3、端午节的习俗(第三组:王鸿飞)
端午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时令特点:
五月初五,正是春夏之交,天 气闷热潮湿,容易滋生细菌。衣服 和食物极易发霉,毒虫也开始频繁 活动。
1、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第一组:蔡俊)
2、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和民谣(第二组:江钰深)
3、端午节的习俗(第三组:王鸿飞)
4、韩国“江陵端午祭”(第四组:梁永鸿)
5、讨论(大家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 问题做一个全面深入的交流,为下一阶段更 深入的学习作准备。)
1、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第一组:蔡俊)
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 节的来历,很多人却不甚清楚,其实在 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之中,端午节的来历 有好几种说法,下面我拣主要的给大家 作个介绍:
一、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 朝梁代吴均《续齐 谐记》和北周宗懔 《荆楚岁时记》的 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 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 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 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 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 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 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 至将屈原放逐。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而民谣则通常记载了 端午日的风俗及节庆内 容,由于我国民族众多, 国土甚广,所以民谣里 的节庆内容和方式地方 性特征明显,地域差异 显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