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课堂管理对策论文

小学课堂管理对策论文

小学课堂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能把自己不合理的意志通过权威强加给学生,还要注意言行一致,除了课上进行的管理之外,教师还应注意与班主任、学生干部以及家长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一、小学课堂存在问题
(一)师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不活泼
课堂上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只顾讲自己的,觉得把自己要教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就完事了,完全忽视学生的感受;有的教师认为要说什么,提什么问题,安排什么活动,都是预定好的,没有丝毫的弹性,而学生也只不过是老师表演的配合着;有些教师在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时,学生没有应有的反应,致使老师的提问遭到冷场,如此等等,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二)课堂纪律混乱,课堂效率不高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努力学习,不讲闲话。

然而,好说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加上他们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纪律,诸如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甚至高声喧哗等等。

混乱的课堂纪律导致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老师用来维持课堂纪律,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三)教学处理不当,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好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得当。

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乎意料的答案,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回答怎
么办,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突发行为怎么吧,比如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怎么办等等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导致课堂管理没有说服力,从而出现一些问题。

(四)学生故意和老师作对,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
1.教师的教学不够吸引人
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对课堂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并且学得愉快而有趣,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干扰课堂教学的频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完善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

2.教师对学生惩罚批评、表扬鼓励不合理
如今的社会,虽然体罚比过去少了很多,但是也依然存在。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我们对他们要少惩罚批评多表扬鼓励,但是表扬和鼓励也要合理,不能一味地表扬。

因此,我认为,对小学生的表扬应该做到:针对学生真正的进步给予表扬;给学生“出乎意外”的表扬;表扬的目的要明确(促进学生的进步);表扬要及时;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扬;表扬在形式上要多样;要在关键时表扬,总之,要充分发挥表扬的有效性。

3.管理不够民主,偏爱某些表现好的学生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公平性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偏爱某些学生,在课堂上对其特别关注,经常让其回答问题并加以表扬。

而对于某些学生,或对其不管不问,漠视其存在,或稍有问题则对其严加批
评。

这些行为都容易造成课堂氛围的不和谐,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对教师管理的公平性产生质疑,对教师缺乏信任,从而造成更多课堂问题的出现。

二、小学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
小学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主要是从学校中的教师这个层面来分析小学课堂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上,教师的地位是高高在上且威严的。

这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高高在上,形象严肃认真。

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反映在课堂管理上,则表现为教师是课堂权力的管理中心,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并且很难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创新。

这种思想会使教师很容易的产生权威感,进而教师会很明显地产生管束学生的行为。

这种传统的观念一直维系着中国的教育教学,使得教师缺乏民主意识、师生之间无法进行真心的交流,阻碍着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教师无法掌控课堂
在课堂规则建立和维护上,教师往往比较专制,注重维护自身权威,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

而在处理课堂事件中,教师倾向于运用强制方式解决,缺乏策略性。

体现在课堂用语不合理,对学生缺乏尊重,对于课堂事件的事态发展无法完全把握。

在遇到无法解决的课堂问题时有的教师则采用停课的方式,转而由班主任来处理,从而个人威信
更丧失殆尽。

(三)教师应变能力不强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就应具有相当的应变得能力。

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情境又是纷繁复杂多变的,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或者是自身素养不够,对学生提出问题不能给出相应的让学生满意的答案,或者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教师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

(四)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不合理
课堂管理是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学生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中断正常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或问题行为,进行冗长、频繁的训斥。

有的教师甚至直接拂袖而去,牺牲了整堂课的时间。

这样的行为,往往脱离了课堂管理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受到了严重干扰,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且管理效果常常还适得其反。

三、小学课堂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与活动,其
中教师表现出的对待学生的方式,处理师生矛盾的方式都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效果。

从实地调查的结果看,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的课堂管理就有效,相反,师生关系紧张,只会造成课堂行为问题的不断出现。

因此,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课堂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就是教育要民主化,即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

在课堂管理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参与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变过去的“指挥者”为现在的“引导者”。

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制定必要的课堂规范,严肃课堂纪律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提出,维持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任何系统的教学技术的基础。

但在很多的课堂中,教师对课堂常规的建立和维护并不重视,没有认识到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教师有效教学与管理的一个必要条件。

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教师必须要了解常规建立的方式,遵循常规建立的原则,同时还要把握常规建立的策略,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三)学习必要的教学机智知识,合理处理突发事件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
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

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因此,教师要有处理教学失误的机智,要有处理适当行为的机智,要有处理教学环境突变的机智,要有处理学生意外回答的机智,要合理处理突发事件。

(四)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要想改善师生关系,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一颗爱心,一位良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从点滴做起。

具体的说:第一,教师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睛来看待学生。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具备人格和尊严,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知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用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真正的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才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要用放大镜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为他们树立信心,相信学生也会真正的尊重这样的教师。

教师还应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能把自己不合理的意志通过权威强加给学生,还要注意言行一致,除了课上进行的管理之外,教师还应注意与班主任、学生干部以及家长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炳新.初中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市河中学为例
[D].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3.
[4]乐卓瑾.初中课堂有效管理研究—以浙江省衙州市F中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5.
[5]胡艳芳.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4.
[6]王蓉.小学本色课堂教学管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6.
[7]常玉婷.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1.1—2.
[8]陈红梅.小学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08.9.
[9]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
[10]王丽丽.小学课堂有效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