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培训课件
7.1.3 支护结构方案的选择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据场地、地层、基坑深度、设备等条件选择支护 的方法,并力求做到支护方案的优选及设计计算的正确, 具体参考建议: (1)粘性土、粉质粘土等强度较高的地基,当基坑深 度H<6m时,放坡开挖或悬臂桩(单、双排)墙支护; 当H>6m时,用土钉支护,若地下水位高,进行降水或 施工防渗墙配合来土钉使用;也可采用锚杆桩墙支护的 方案,锚杆层数不宜超过四层。 (2)淤泥质或饱和粘性土等软弱地基,当H<7m时, 且只考虑边坡稳定时,优先选用水泥土搅拌桩等重力式 支护方案;当基坑较深时,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 护的方案或逆作法施工。 (3)对于松散的砂土层或粉细砂土层,可用化学注浆加 固与桩墙支护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其次为土钉支护及地 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案,也可考虑用插筋补强及网状结构 树根桩的支护方案。
2、基坑底桩前土压力计算取值 基坑底桩前土抗力常采用的是Rankine公式计
算,由于计算出来的被动土压力是以极限状态为 前提的,当被动土压力达到理论计算值时,其围 护结构的变形位移将很大,一般达到坑深或桩墙 高度的5%,这么大的变形位移是基坑支护结构所 不能允许的。因此,对于基坑支护被动土压力计 算中,一般取其折减系数η=0.3~0.5。
(5)开槽施工法:与中央开挖施工法施工正好相 反,先在坑内周边挖槽,用内支撑板桩墙法修筑周 边的基础工程,形成一道重力式挡土墙,再挖除挡
土墙内的全部土体,构筑中央部分的基础工程。 (6)墙前被动区土体加固法:对于软土地基深大 基坑,为控制挡墙侧向位移,降低护桩的入土深度, 在基坑开挖前用深搅桩、旋喷法对墙前土体进行加 固,加固深度3~6m,宽度5~9m。
7.2.2支护板桩的侧向土压力计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侧向土压力计算模式 关于基坑桩墙侧向土压力计算模式很多,主要采用
的有以下两大类: (1)以Rankine、Coulomb等理论公式计算的土压
力;使用时应注意地基土的c、φ的取值。计算时 还应考虑地面荷载、地面不规则几何形状等对桩 墙侧土压力的影响。
7.2 支护结构的受力及破坏形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7.2.1 支护板桩的受力性状 (1)悬臂式板桩:插入土体部分视为固定端,
上部为自由端;即看作悬臂梁结构。 (2)浅埋单锚式板桩:插入土体部分视为固
定铰,上部锚拉作用点为活动铰;即看作 简支梁结构。 (3)深埋单锚式板桩:插入土体部分视为固 定端,上部锚拉作用点为活动铰;即看作 静不定梁结构。 (4)多层锚拉式板桩:插入土体部分视为固 定端,上部各个锚拉作用点为活动铰;即 看作连续梁结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基坑围护桩示意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无围护放坡开挖;
(2)桩墙支护: 它由桩墙结构及支护结构两部分组成,桩墙结
构有钢板桩、板桩墙、灌注桩排、地下连续墙; 支护结构类型有内支撑式、外拉锚杆式、地面锚 定式、无锚式等。 (3)重力式支护结构:
软土地基可用深搅桩、旋喷桩、树根桩等形成 重力式的挡土结构。
7.1.2 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中央开挖施工法:先施工基坑四周排桩,桩 内放坡开挖后施工中央部分基础工程,待完工后 再挖除排桩内侧土体,边挖边用支撑杆将支护排 桩与中央部分基础工程支撑起来,最后再施工周 边基础工程。
7.1.3 支护结构方案的选择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对于防渗止水要求严格的基坑工程,护桩间 土体宜采用高压旋喷(或定喷、摆喷)注浆进行防 渗补强加固;也可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逆作法) 或沉井法施工的方案。 (5)为节约投资,基坑较深时应多采用组合式的支 护方案,对于直立性较好的土体,上部放坡开挖 (坡深3~4m),下部桩墙支护,以减少锚杆层数; 亦可采用土钉与锚杆相结合的支护方案。 (6)对于大型基坑(平面尺寸及深度都较大)工程, 可采用中央开挖施工法、开槽施工法等支护方案; 每个边坡的支护方法可以不同。
土压力与水压力可分开计算,也可合并计算; 合并计算时地下水以下土的重度取饱和含水重度, 降水后土层按稍湿状态考虑。对于粘性土,可忽 略粘聚力,适当增加内摩擦角来计算。 (2)由土压力计等测定换算的实测值为基础的土 压力分布模型(图示法)或侧压系数法,亦称用表 观土压力系数计算的土压力,图示法中采用较多 的是Terzaghi-Peck所建议的土压力分布模型法。
7.2 支护结构的受力及破坏形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0 . 6 k a H 5 k a H ( 0 . 2 ~ 0 . 4 ) H
砂土
软——中硬粘土
硬粘土
7.2.2支护板桩的侧向土压力计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7.1.2 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7)逆作法;(8)沉井法;(9)土钉墙支护; (10)组合型支护。
两种以上的支护方法组合起来使用,既能保证 支护结构的安全又降低成本。如上部放坡,下部 桩墙锚杆支护;锚杆与土钉组合;深搅桩与灌注 桩排组合;深搅桩中打入H钢桩组合支护等。
3、护桩与土体间的摩擦作用 桩墙支护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时, 护桩和土体之间有相对位移而产生摩擦力,摩擦 力将使桩墙后的主、被动土压力减小;相反确使 桩墙前面的被动土压力增大。为此进行支护结构 设计时应考虑桩墙与土体的摩擦作用,即将墙前、 后的被动土压力乘以修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