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的投资优势及机遇

重庆的投资优势及机遇

重庆的优势及机遇(一)重庆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1.区位优势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区位优势。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流通。

东部地区能够率先发展的原因也在于其独特的外向型区位优势所带来的要素流通优势;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最大的制约因素也在于基础设施匮乏所带来的流通成本高昂。

在所有西部城市中,重庆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其比邻四川、湖南、贵州、陕西、湖北五省,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陆路有成渝、襄渝、渝黔、渝怀等铁路和成渝、渝黔等高速公路,水路有“黄金水道”,是西部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

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将于2010年开通的宜万铁路(湖北宜昌—重庆万州)将极大的缩短四川盆地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距离,降低流通成本,重庆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将形成西南地区的战略性出海口,重庆也将明显受益。

图表1:重庆的区位优势2.政策优势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而直辖市通常拥有中央的政策扶持,从北京、天津和上海直辖市的发展历程来看,直辖市的政策优势能够迅速转变为经济优势,带来辖区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战略高度看,重庆作为典型的西部山区城市,在其所有的下属区县中,贫困县的比例非常高。

而与重庆接壤的川东北、贵州、湘西、鄂西地区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密集分布的地区。

激活重庆,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而这无疑需要中央政策的鼎立扶持。

3.经济和产业优势重庆在抗战时期和三线搬迁中构筑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工业制造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很强。

近年来,重庆逐步行成以交通运输设备、冶金、电子等为支柱的新型工业基地。

重庆直辖后,通过“重庆模式”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总量、投资、消费、对外贸易等方面,近年来“重庆速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速度。

2009年重庆的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投资增速为30%,共完成重大招商项目40多个,投资额达600亿元。

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各项指标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前。

图表2:重庆与全国GDP增速图表3:重庆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资料来源:同花顺金融网(二)重庆面临的机遇1.机遇之一:产业承接与工业化进程加速在之前我们阐述区域经济规划出台的背景时,产业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因为产业转移能够加快后进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要作为产业承接地必须具有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基础实施。

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具备劳动力价格、土地及其它资源价格较低的优势,随着基础建设日趋完善,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和境外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步增强。

重庆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在西部省市中具有率先承接转移产业的优势。

图表4:国内产业转移转出地与承接地图表5:重庆承接的主要产业2002年,原交通部长黄镇东到任重庆市委书记,其在任内所作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大力完善重庆的交通网。

目前,重庆提出的“半小时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圈,八小时重庆”已基本成型。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与重庆相关的产业对接明显提速了。

2008年,重庆利用其他省市内资投资约为2007年的2倍,而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也是大幅增长。

在图表6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下滑的情况下,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却出现大幅上升,这说明了更多的大型项目落户重庆。

图表6:重庆利用外资情况在区域经济投资内在逻辑里,我们提到了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对于重庆而言,目前已经完成了社会先行资本投入阶段,进入了产业协同阶段。

可以佐证我们观点的是重庆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

我们选取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标志意义的三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房地产业和制造业。

在2002年之前,房地产和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较高的比重。

2002年之后,基础设施建设所占比重逐步下滑,房地产却出现迅速上升。

之后这两这两者稳重趋降。

然而制造业所占固定资产比重却在稳步提升,并逐步呈现出加速上升的态势,这表明了重庆已经进入了产业协同阶段。

在产业协同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逐步让位于制造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经济效率。

在产业协同阶段,随着制造业的涌入和各种要素的集聚,城市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篇章。

2.机遇之二:城镇化及消费升级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是中西部山区环境的典型代表。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庆的城镇化却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2009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为2859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较上年增加万人。

全市城镇化率为%,与上年相比上升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推动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东部地区城镇化整体处于60%的较高水平,接下来城镇化水平将逐步放缓。

而重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潜力巨大。

按照2020年70%的城镇化率目标,在未来十年间将新增约560万城镇人口,重庆都市圈总人口将达到2000万,成为真正的大都市。

在图表7和图表8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重庆相对于全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

图表7:重庆城镇化进程(人口:万人)资料来源:重庆统计政府公众信息网图表8:重庆与全国城镇化速度比较资料来源:重庆统计政府公众信息网同花顺金融网目前,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包括了渝中、江北、沙坪坝、南岸、巴南、九龙坡、大渡口、渝北等主城九区,面积共计5473平方公里。

而根据重庆市政府提出的“一圈两翼”战略,重庆大都市将在主城九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若干中小城市为环绕的大型城市圈。

“一圈”是构建以都市发达经济圈为核心,大约一小时为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两翼”则是构建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东北翼城镇群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翼城镇群。

目前,“一圈”范围内的户籍人口已超过1800万,而其中的非城镇人口将迅速融入重庆城镇化的大潮。

图表9:重庆“一圈两翼”示意图2009年,按常住人口计算,重庆人均GDP达到3355美元。

而3000美元是一个分水岭,标志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新的消费时代来临,将带动重庆区域消费品升级与消费量的大幅增长。

从重庆与全国城镇居民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来看,重庆在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等传统家用电器消费品的数量上早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此类消费都属于更新换代消费;而在汽车保有量上来看,重庆与全国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国内的北京和上海等大型城市的数据表明,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区域消费升级将带动汽车等大件消费将有较快增长。

2009年重庆地区的人均消费支出超过12000元,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同期消费支出的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计算出的消费倾向来看,重庆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出全国水平5~6个百分点。

随着居民收入进入小康时代,重庆地区的消费总量将继续扩大。

3.机遇之三:政府政策鼎立支持由于有之前介绍的政策优势,所以重庆面临着将这些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良好机遇。

老政策方面,“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国3号文件、以及“五个重庆”建设,都会给重庆经济带来机遇。

①314 总体部署2007年3月,总书记胡锦涛提出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314”总体部署成为重庆未来科学发展的总纲,其最重要的经济意义在于认同重庆建设成为西部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定位,对重庆区域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图表10:重庆“314”总体部署②城乡统筹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批准重庆设立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政府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

重庆是大农村和大城市的典型范本,“一圈两翼”中的“两翼”部分区县城镇化水平极低。

城乡统筹建设将通过试验区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速度,将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把重庆尽快打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因此,重庆城镇化建设和重庆经济将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极大受益。

③国三号文件2009年1月,国务院出台第三号文件《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3 号文件是中央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对重庆特殊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肯定,重庆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文件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政府将对重庆金融中心的建立实行政策倾斜。

文件提出“改造老工业基地”、“能源开发建设”、“实行内陆开放”等战略规划,与之相配套的财政、税收等优扶政策将对实体经济形成巨大推动。

国务院3号文件表明重庆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政策框架被概括为“12+10”,预计带动投资将超10000亿元;2009上半年,重庆市新增10个部市合作协议;50项重点任务落实8项,20项取得较大进展。

图表11:重庆“12+10”政策④“五个重庆”建设重庆市政府提出“五个重庆”建设,即“宜居重庆”、“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和“平安重庆”。

“五个重庆”建设坚持经济与民生相结合,将对地区经济产生有力推动,预计形成万亿的投资。

得益于“五个重庆”建设,2009年上半年重庆改造危旧房197万平方米,开工廉租住房145万平方米。

1000公里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轻轨、江北机场三期等重要交通项目加快建设。

图表12:“五个重庆”建设新政策方面,重庆2010年仍有多项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其中较为值得期待的有:两江新区正式获批、成渝经济规划区获批、西部承接沿海产业示范区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

两江新区早在2009年就成为关注的焦点,2010年两江新区如若顺利获批,势必带动该区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其目标是形成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西部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即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

而后两个规划2009 已经出台,可以预见成渝经济区出台之日渐近。

其战略地位被初步定位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国家先进的装备制造高地等。

此规划的出台将加强成渝地区间合作,促进成都重庆经济圈共同发展,给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西部承接沿海产业示范区规划,将有利于引导沿海转移产业集聚,目前仅有重庆、安徽和广西首批入选,这给重庆地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注入了催化剂。

此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期,新的十年规划有望出台。

前十年对西部地区而言,是一个启动时期,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

而后续可能迎来加速发展期,相关优惠性政策值得期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