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附答案)(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 班级 学号 姓名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

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 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 卷/B 卷)。

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 否则以零分计算!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 共 150 个选择题, 请按题目要求, 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做在试卷上 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 型选择题(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共 1. 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疯牛病 B. C. 结核病 D. E.体癣 2.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单细胞 B. C .对抗生素敏感 D.E.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 肽聚糖含量少 B. C. 对溶菌酶敏感 D.E. 有蛋白糖脂外膜4. 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 干扰细胞壁的合成B. 质合成C. 影响核酸复制D.质合成E. 损伤细胞膜 5. 有关“细菌鞭毛 ”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B. 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C.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D. 可用于细菌的鉴定E. 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 有关 “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B. 不直接引起疾病C. 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D. 代谢不活跃E. 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梅毒 沙眼 二分裂方式繁殖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缺乏五肽交联桥 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与核糖体 5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 与核糖体 3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 90 个选择题)A. 10 倍B.100 倍C. 400 倍D.900 〜1000 倍E.10000 倍8. 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A. 红色和紫色B. 紫色和紫色C. 紫色和无色D. 无色和无色E. 无色和紫色9. 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A. 鉴别细菌B. 初选抗菌药物C. 了解细菌致病性D. 了解细菌的染色性E.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0. 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A. 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B. 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 .代谢类型多样化D .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E. 具有多种酶系统1 1 .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A. 迟缓期B. 对数生长期C. 稳定期D. 衰亡期E. 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1 2.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B. 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C .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D. 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C,20min)破坏E. 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13. 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A. 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B. 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C .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D .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E. 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14. 消毒是指:A. 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B. 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C. 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D .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E.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15. 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A. 100C,15〜20minB.121.3C,15〜20 minC. 100C,10 minD.121.3C,10 minE.160C,2h16. 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A. 破坏酶系统B. 损伤细胞膜C. 干扰DNA复制D. 干扰蛋白质合成E. 干扰肽聚糖合成17. 细菌毒力岛:A. 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染色体DNA片段B. 往往位于r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C. 是较稳定的DNA区域D. 毒力岛与该菌染色体DNA的密码使用有明显差异E. 毒力岛两侧均有同向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18. 细菌间的转导是:A. 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B. 通过普通菌毛传递遗传物质C. 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D .以烈性噬菌体为媒介E.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19. 白喉棒状杆菌由无毒株变成产毒株的原因是由于:A. 溶原性转换B. 接合C. 转导D. 转化E. 转座20. 细菌DNA的转化是否成功与哪一项无关:A. 受体菌是否处于感受态B. 转化的DNA片段的大小C. 供体菌DNA的浓度D. 体体菌DNA片段是否与受体菌基因组有同源性E. 进入受体菌的转化因子应是双链DNA21. 有关“接合”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F +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B. 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C. 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染色体基因和F质粒D. 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失去F质粒E. F +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F+菌不变为F—菌22. 有关“细菌毒力增强或减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一般因光滑型菌落变成粗糙型菌落而增强B. 通过易感动物传代而减弱C .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传代而减弱D. 失去形成菌毛的能力而增强E. 溶源性转换后,可能减弱23. 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A. 由抗生素诱导产生B. 较易在细菌之间转移C. 多为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D. 不稳定E. 发生耐药性变异的是群体中的全部细菌24. 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B. 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C. 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D. 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E. 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25. 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埃希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结核分枝杆菌E.A 族溶血性链球菌26.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生化机制主要是A. 产生灭活酶B. 靶位改变C. 减少药物吸收D. 增加药物排出E. 旁路代谢27. 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B. 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C. 使用广谱抗生素D. 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E.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28. 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 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B. 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C.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D. 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E. 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29. 条件致病菌感染:A. 均为内源性感染B. 均为医院感染C .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D. 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E. 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30. 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B. 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C .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D. 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E. 多由耐药菌引起31. 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B. 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C .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D. 病原体来源广泛E. 病原菌常具有耐药性32. 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才能与MH Q类分子结合B. 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C. 仅需10-12mol 就能诱发免疫应答D. 具有毒性作用E. 可引起自身免疫病33.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A. 毒血症C. 败血症E.内毒素血症34. 可侵入人体血液的细菌是:B. 菌血症D. 脓毒血症A. 白喉棒状杆菌B.C. 结核分枝杆菌D.E. 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35.有关“抗感染免疫”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菌感染B. 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C. SIgA 主要阻挡致病菌定植D .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胞外菌E. 血- 脑脊液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36. 有关“ To样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一种跨膜蛋白B. 表达在感染早期直接接触病原体的细胞C. 不能诱导凋亡信号D .能调控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E. 能特异性识别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37. 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A. 伤寒与白喉B. 破伤风与波状热C. 破伤风与结核病D. 白喉与破伤风E. 百日咳与白喉38. 注射或接种哪一项而获得免疫的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A. 破伤风抗毒素(TAT)B. 卡介苗(BCG)C. 百日咳疫苗D. 脊髓灰质炎疫苗(OPV)E. 白喉类毒素39. 有关“核酸疫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免疫途径多种B. 由免疫原编码基因与载体(如质粒)组成C. 免疫维持时间短D. 可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E. 安全性好40. 抗毒素:A. 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 用于人工主动免疫C. 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 可中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 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防过敏反应标准答案:一、A型选择题1、A2、E3、C4、A5、E6、A7、D8、E9、E10、B11、B12、D13、C14、C15、B16、C17、D18、C19、A20、E21、D22、E23、E24、D25、E26、B27、E28、C29、C30、A31、B32、A33、C34、C35、D36、C37、D38、A39、C40、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