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重点

外国文学重点

莎士比亚艺术成就及特色A.与其它艺术家区别。

在守护人性自由及意志,同时看到人形的弱点及欲望的疯狂和恐怖,突出人类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品质。

B.创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尊敬每个人物的内心,极具个性又具有普遍人性,像一面镜子供每个人打量。

C.用37部喜剧将人类心灵的每个角落翻遍,用智慧和热情的光芒打开一片新大陆,将一切善恶化为完美的音响和绚烂的色彩。

D.线条繁复,剧情复杂,既刻画了人与人的外部冲突,又聚焦心灵内部冲突。

创作手法灵活多变,悲喜交织,雅俗共赏,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E.词汇丰富,随心所欲的驾驭语言,大量的隐喻,双关,极大的夸张。

用语言迁就思想。

F.剧本情节绝大多数来自史书和剧作。

但经他手获得了全新的意义。

别人的世界让它变成了共同的,精神的,思想的境界,达到了别人无法抵达的广度,深度,宽度。

G.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布满了哲思的味道。

感情形象和理性的思索混为一体。

宗教文学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

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是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斯拉夫文。

基本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

目的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主要功能是,用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幸福诱惑欺骗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使其俯首帖耳忍受社会的苦难,以维护封建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血腥统治。

在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并将这些艺术形式和手法发展到成熟阶段。

宗教的作用(优点)1.净化社会风尚,建立社会的公序良俗。

2.制约了世俗皇帝的权利。

3.部分人从物质生活中脱离出来,从事精神生产,拓展开阔了精神世界,给人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受教育场所,创办了大学。

4.宗教让人们学会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助于克服人类自大狂的心理。

基督教对文艺的影响1.基督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空间,丰富了文艺的想象。

2.把人的目光从外部世界撤离,返回内心世界,促使了自省文学的兴盛,西方文学包含“罪感、耻感”的主题。

3.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风格。

特点:a.庄严、崇高、宏大b.注重对比对照,善与恶,美与丑,灵与肉,有对照才有美。

c.重视觉,尊色彩,刺激了造型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英雄史诗a.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即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它们是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多产生在氏族部落发展和迁徙前后。

描写的是他们为氏族部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所进行的血亲复仇斗争以及和自然进行的斗争。

表现出了浓郁的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有较高的认识、思想和艺术价值。

b.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社会确立时代的艺术作品。

中期英雄史诗都有一定的历史事件为依据,也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期英雄史诗的主人公是封建国家的英雄,表现的是他们忠君爱国的观念和统一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

骑士文学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

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型爱情,表现骑士精神。

主要题材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在发过南部的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的诗歌是从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形式多半借助民歌形式演化而来。

其中有短歌、感兴诗、牧歌、小夜曲、破晓歌等,尤以“破晓歌”最为著名。

大量的骑士抒情诗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

骑士传奇是一种叙事诗,兴旺于法国北方,其主要内容写骑士为了获得荣誉、保护宗教,或为了赢得贵夫人的爱情到处冒险,同妖魔鬼怪或是异教徒斗争,其中超自然的荒诞传说没有历史依据。

谣曲一种故事性的诗歌。

从民间口头发展而来的。

题材广泛,咏唱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传唱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

市民文学城市文学又成为市民文学。

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产生的反应市民思想的世俗文学。

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

内容主要是批判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等。

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等。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返教会倾向。

艺术上,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采用隐喻、寓意、象征的手法。

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

但丁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

青年时代的但丁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

《新生》是作家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这首诗是温柔的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理论著作《论俗语》是最早一部关于语言和诗律的专著。

《飨宴》是意大利第一部用俗语写成的学术论著。

《帝制论》是一部政治论著。

《神曲》结构:a.“三”地狱,炼狱,天堂原文严格按照三行,三行,排列(一段三行)b.99首,各部分各33首,分三部分,加序曲,共100首。

c.押韵为三步调“ABA”“BCB”“DCD”调主题:a生命的主题,生命的开腾与下坠。

地狱-炼狱-天堂。

b政治的主题。

(教权与政权)c 宗教主题,宗教与异教的冲突。

艺术特色:1想象力丰富,对地狱,炼狱,天堂的描写色彩分明,线条清晰,轮廓逼真。

2把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社会习俗与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内心感受柔和在一起,使全诗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袤与丰富。

3用隐喻和象征性的手法把历史与现实连在一起,把个人命运民族命运以及整个人类的命运连在一起。

4用优美的意大利语写成《神曲》,给意大利语带来了尊严,为意大利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和民间用语,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特点a 立足现世,直面现世,采用写实主义描写人间的喜怒哀乐。

(宗教写来世)b 反对禁欲,肯定身体的欲望,鼓吹个性解放,强调尊崇自然而生活c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反对精神禁锢d 突出口语,俗语的地位,采用民众日常的语言写作e 人文主义作家反对教会,不反对宗教。

代表作家:卜伽丘《十日谈》,比特拉克《歌集》,拉伯雷《巨人传》《十日谈》的主题:揭露教会的腐败,神职人员的虚伪和荒淫。

礼赞生命,歌颂男女爱情。

反对宗教仇视,提倡宗教宽容。

颂扬小市民的机智与勇敢,巧妙应对僵局。

《巨人传》的主题:讽刺教会的禁欲思想。

讽刺司法腐败。

讽刺贪官污吏敲诈勒索的行为。

批判神学违背常识,脱离实际,让人越学越蠢。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创作意图:反映骑士小说,给人类心灵带来的毒害。

开头与结尾都以骑士小说为起始点。

主题:a爱与知的冲突。

B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C寻找另一双眼睛,对我们进行评判,对我们进行肯定。

D艺术与生活的冲突。

人物形象分析:堂吉诃德:又高又瘦,冲向天空。

(理想主义者飞上高空)桑丘:又矮又胖,贴近大地。

(现实主义者贴近大地)堂代表理想,桑代表现实。

唐代表热情,桑代表冷静。

堂代表疯狂,桑代表清醒。

堂代表救人,桑代表自救。

堂是火,桑是水。

堂是诗,桑是散文。

其实两人代表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半球。

写作特色:a在戏剧背后是悲剧,在戏谑背后是庄重,在笑谈背后是哲理。

b漫画式的夸张,精工细品式的写实相结合。

c 人物形象,一主一仆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在对比中突显双方个性。

d 作品为我们打开广阔的生活画卷。

e 作家较少描绘自然景物,较多聚焦人文景观。

f 有意扰乱小说和现实中两个世界的界限。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这部戏剧表面上看是哈姆莱特一个人的痛苦,实际上市全人类的痛苦。

(身份的焦虑)中心情节是探索叔父杀害父亲的秘密,从而延伸到探索全人类生存的秘密。

迟迟不报仇的原因是:1叔父在忏悔,杀死的人在忏悔将会升天堂,确定事情的真相,是否叔父杀死父亲。

2知与情对意(决心)的影响,理智与情感的战争。

3女人。

全人类都是脆弱的,复仇无意义。

4对人生的意义已经看的太透。

5他对母亲和叔父的感情。

6责任太重大而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两者不相称。

戏剧的主题:死亡主题。

亲情,友情,爱情的毁灭。

美的毁灭。

艺术特色:1打破悬念,开头破悬念2由一系列误杀组成,结构巧妙3用了大量的格言,隐喻,双关语4延长了痛苦的时间,加剧了悲剧的苦难程度。

两篇相比较。

行动与思想。

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

消失的世界与未来的世界。

古道热肠和怀疑多虑。

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

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

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文学巴洛克的特征:1强调感觉,表达欲望。

2叙事风格上,情节是多线条,多向展开,没有统一的主题,中心,打破叙事的逻辑性和秩序。

3追求语言的新奇,铺张,诡异,不符合语法。

4以伽桑迪哲学为基础,跟着感觉走。

三一律“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

“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古今之争A.文学创作应该演习陈规,还是另辟新路。

B.文学创作应该题材为历史,还是现实生活。

来源:a.自然科学的发展,万有引力的发现。

自然科学发现理性。

b.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理性识破感观的骗局,和谐有序。

c.政治推崇忠君爱国。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与18世纪有一定的联系,但是19世纪浪漫主义政治反对等级制度,反对上层社会对个人的压迫,向往政治方面的自由社会,反抗专制。

卢梭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鼻祖,狂飙运动是浪漫主义冲击的浪头。

经济上,物欲横流,科技物质对心灵的束缚,拜金主义,反对物欲对人心的束缚,提出了要回归自然,原始的生活。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

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高扬的精神自由,反对思想的捆绑,反对各种艺术清规戒律的束缚。

2突出自我,放大自我,扩张自我。

3对神秘与不可知的事物表现出痴迷的探索和探索的热情。

4在创作上推崇灵感,激情,直觉。

肯定天才的作用,追求迷狂和迷醉的体验,张扬生命的热力,反对说教,激情飞扬,纵横想像,在浓郁情感中有淡淡的迷茫郁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