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方法

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方法

收稿日期:2012-08-09作者简介:屈凡非(1965—),男,河南鲁山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任平煤股份十一矿矿长。

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方法探析屈凡非,李建华(平煤股份十一矿,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新形势下,平煤股份十一矿把效能监察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机制、严格管控,规范了效能监察项目的立项关、实施关、评审关,并从6个方面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廉政建设等工作,达到了防范经营风险、减少效益流失、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煤矿;效能监察;经营管理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0506(2012)11-0123-022011年,平煤股份十一矿在安全生产压力增大、改扩建任务繁重、成本管控难度增加的不利因素制约下,通过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研究,共完成49项效能监察项目,提高经济效益、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共计900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笔者就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研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认识到位,健全机制效能监察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防范经营风险,实施预警管理,减少效益流失,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水平。

由于效能监察涉及到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煤炭销售、工程建设等工作,担负着企业源头和终端的管理服务职能,各种风险防范和效能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完善、调控有力、机制协调、配合到位的效能监察工作体系,会使企业经营陷入“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抓创收,不抓清收”的误区,给企业发展埋下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平煤股份十一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工作,每年下发《效能监察工作安排意见》,调整、充实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行为有规范、管理有标准、监察有依据,使效能监察工作形成了从立项填报、组织实施、过程监督、成果核定、奖励惩处等一套较为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

在日常工作中,矿领导亲自对效能监察项目把关会审,密切关注项目进展情况,逐项审核年终成果,逐年加大对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发了基层各单位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积极性,每个单位每年至少确立一个项目,做到了矿立大项、队立小项,年初立项、年终总评,形成了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业务科室积极配合、职工群众热情参与的效能监察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促进了效能、效率、效益的提高,为全面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严格管控,精选载体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十一矿通过把好选题立项关、实施自查关和效果评审关,使效能监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把好选题立项关。

选项成功,就能对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提高项目质量,确保资金安全,改善管理效能;选项失败,就可能使效能监察工作远离工作重心,导致作风拖拉、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为提高项目质量,十一矿认真查找影响效益提高的因素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最终确立了“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降耗”等一批效能监察项目。

“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降耗”项目确立后,十一矿积极导入能源管理体系,创新节能管理机制,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逐步实现了能源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0.19t 标煤降至0.16t 标煤,万吨原煤综合能耗从70.60t 标煤降至62.72t 标煤;2011年节能量完成2838.51t 标煤,提高了工作效率。

·321·(2)把好实施过程关。

效能监察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重要手段。

十一矿通过准确定位,对改扩建工程的效能监察从跟踪监察流程入手,实施“校核设计图纸、落实使用资源审批、监督现场管理、参与竣工验收、组织工程效能评价”5步流程,采取“必查设计联络单执行情况、必查经济签证是否属实、必查尾项工程是否落实”,对“隐蔽工程、超投资计划工程、存在安全问题工程”进行解剖的“三必查”、“三解剖”工作方法,步步为营抓住问题的根源,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把好效果评审关。

效能监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效果评审是避免效能监察流于形式的重要环节。

①对于项目成果的核定,既要认定有形的经济效益,也要肯定无形的社会效益,尤其是在解决工作责任心差、工作效率低下、推诿扯皮、工作棚架,甚至失职、渎职等行为所取得的无形成果,也应予以综合考虑和认定。

②对项目成果核定要从严把关。

十一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成果核定体系,每年组织企管、财务等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对项目成果进行核定,对计算无依据、资料不完整的项目一概不予认定。

2011年,经过严格考核,对3个项目成果进行了否决。

③抓好责任追究,对应立项而未立项、立项后无正当原因未完成立项项目的,对单位及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及相应处理。

2011年,对1个未完成立项计划的单位在年度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给予了通报批评。

④做好卷宗归档工作,坚持做到项目资料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准确反映项目全过程的工作状况,从而全面提高了十一矿效能监察工作的整体水平。

3注重融合,规范运作为发挥效能监察在廉政勤政建设中的作用,十一矿注重把效能监察的关口前移,由过去偏重事后监察逐步向强化事前、事中监察转变,尽量将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初、萌芽状态。

(1)提前介入,把住源头。

十一矿纪检监察部门主动参与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决策,重点抓住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资产管理、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管理,对领导关心、群众瞩目、安全经营管理薄弱的环节进行选题立项,主动把效能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防止了个别人或少数人违背决策程序、擅自决策(或暗箱操作)的违纪行为。

(2)超前防范,抓好监督。

十一矿注重把效能监察的重点向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延伸,如物管中心把加强物资验收列为效能监察项目,采取了“四查四看”(查物资采购的质量和价格,看是否质次价高;查物资采购渠道,看是否舍近求远;查库存采购物资,看管理是否到位;查物资采购的收、发、存,看账物是否相符)的效能监察工作法,注重把效能监察渗透到物资管理的全过程。

另外,入矿物资要由验收员、保管员、专业科室联合把关,验收结果与验收人员的工资挂钩,效能监察项目人员执行不定期抽检,发现验收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符的,扣除验收人员相应工资。

通过加强对入矿物资的严格验收,2011年物管中心对上百个品种的不合格物资进行了退货,对质次物资进行索赔,有效避免和减少了相应的经济损失。

(3)堵防结合,扩大成果。

十一矿针对效能监察中涉及到区队管理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及时向被监察单位发出《效能监察整改通知书》和《效能监察建议书》,并不断健全制度保障机制,严明责任,严格追究。

2011年,十一矿先后对6名基层单位行政负责人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和党风建设责任“双审计”;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6名干部减发责任金兑现金额的50%,切实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进一步形成了用制度规范从业行为的有效机制。

(4)落实责任,从严惩治。

惩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再次违规,只有严肃认真地惩处违纪违规和失职渎职行为,才能巩固效能监察工作的成果,提高效能监察工作的震慑力,触动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内心,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犯。

2011年,十一矿对涉及违纪的干部免职1人,给予其他处理2人,较好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5)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防止形式主义,在每一个效能监察项目完成后,十一矿都要认真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住漏洞。

对此,纪委监察部门会同有关科室建立并不断完善成本管控、材料管理等一系列内控制度,下发了《十一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实施方案》,14名矿处级干部、397名科级干部填报了自查登记表,全矿未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个人重大事项均如实进行了上报,企业重大事项均经矿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促使企业走上了规范管理、(下转第126页)·421·位点的分布情况,合理制订管理人员检查路线和周期,在现场设置“干部上岗检查记录本”,对不能按规定到岗检查工作的干部进行安全处罚;③成立公司、矿井两级安全督察小分队,不定期开展“零点行动”,强化重点时段干部值班、带班情况检查和安全生产监管。

3项配套措施的实施,实现了安全检查的均衡化,使安全管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有效消除了安全管理“盲时”现象。

3推行资格准入法,治理“盲行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司空见惯的违章现象:如,岗位工无证上岗、带病上班、班中睡觉、违章操作,领导干部违章指挥、带班脱岗、冒险蛮干等,并且这些违章违纪行为屡禁不止,被称之为安全“盲行为”,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

近年来,围绕治理安全“盲行为”,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资格准入法,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

(1)严格落实岗位资格准入制度。

要根治“三违”、“三松”,就必须做到“三加强”(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加强安全制度学习),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安全素质。

为此,公司制订了《干部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和《岗位工作标准与操作流程》,对员工上岗资格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实行全员培训持证、竞聘上岗,对不具备安全素质、不熟练安全操作的人员坚决不准聘用。

(2)严格落实设备安全准运制度。

每台设备入井必须经过专人进行质量检查,每台在用设备必须指定专人挂牌管理,明确机电设备使用、检修和管理各方安全责任,做到设备运转安全管理“三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严格禁止机电设备超负荷、带病运转。

(3)严格落实生产开工许可制度。

新开工的采掘工作面、巷修点,包括临时安排的零星工程,必须经过安监、生产、机电、调度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安全生产条件验收合格,并下达开工许可通知书,严格做到无措施不施工、不安全不生产,严禁违规违法组织生产行为。

4结语(1)在排查盲区过程中,只有深挖管理盲点,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施治,取得实效。

(2)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资格准入法”,强化了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了员工学知识、练技术的积极性,规范了安全生产组织管理行为,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道工序、各个设备运作中,时刻都会发生新的情况,需要不断探索。

(责任编辑:郭海霞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上接第124页)廉洁经营的轨道。

(6)融入生产,严格监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