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三.证监会处罚
2005年4月底,科龙电器被曝亏6416万,引发5月11日 证监会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
对科龙电器的各项费用,收入,投资收益,毛利率,存货周转 率,其利润获取现金能力,关联交易进行调查。 9月科龙公布重大事项公告,科龙前董事长顾雏军、 执行董事严友松、张宏及原管理人员姜源等被执行逮 捕,科龙就此面临重组或破产选择。 经查明,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 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太强。企业会计制度 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且提取比例也 由企业自行估计,这给企业调节利润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间。
企业如认为应收款项收不回来全额提取坏账准备也未违反会计制度。 对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数额巨大的企业,坏账准备金一个百分 点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净利润的急剧变化。 利用坏账准备金做假账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多计,一种是少计。少 计坏账准备很容易理解,这样可以增加利润,提高股价;多计坏账 准备金则一般发生在经营情况恶劣的年份或者更换CEO的年份,新 任CEO往往倾向于把第一年的业绩搞得特别差,把大量资金划入坏 账准备金,由于第一年多计了坏账准备金,以后几年就可以少计甚 至不计,利润当然会大大提高。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贷: 坏账准备 借: 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表
会企 02表 编制单位: 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年 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本年金额 单位: 元 上年金额

科龙的黄金时代


科龙集团以良好的企业管理,优异的经营 业绩和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及财务上的 高透明度,在1997—1999年连续三年获 国际著名的商业期刊《亚洲货币》杂志 “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 者关系公司”殊荣。1999年被美国《福 布斯》杂志评为20家最优秀的中小型企 业之一。 所产容声牌冰箱占据国内冰箱市场份额逾 20%,是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属于下列 两种情况时应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无 法收回时。从法律角度讲,债务关系已不复存在了。 (2)债务人逾期履行其偿债义务,且有明显迹象表明无法 收回。此时,从法律角度讲,债务关系尚存在,但从经济 实质上讲,债款已不能收回,会计上出于谨慎考虑,确认 坏账损失。

顾雏军接管科龙电器

1。政府资本变现退出, 科龙易手格林柯尔
面对科龙巨额亏损的颓势,为了 拯救科龙,作为科龙电器最大的 股东,容桂镇政府做出了政府资 本退出科龙电器的决定。


2。以科龙为起点,顾雏 军建造格林柯尔系
二.案例分析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科龙电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原证券法等相关规定。根据科龙电 器及其责任人员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 害程度, 依据原证券法、证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 月10日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 禁入处罚。
对于科龙财务造假,中国证监会已做出处罚 决定,但其引发的相关问题令人深思。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信用较为普及的今天, 企业拥有大量赊销业务,发生坏账损失成为不可避 免的事实。正确确认企业当期的坏账损失,有利于 客观反映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作出更切合实际 的判断与决策。 当前,企业存在应收款项数量较大、变现能力较 差、周转速度较慢等问题,隐含着大量的坏账损 失,影响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导致企业虚盈实 亏;更有甚者利用坏账损失确认标准不足乘机粉 饰财务报表、操纵股价,损害投资者利益。
主营业务收入 较上年差异 管理费用 较上年差异 净利润 较上年差异
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 准备6.35亿元。 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
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科龙利润情况一览表 单位:亿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中期 年报 主营业务收入 44.12 27.9 47.2 48.78 61.68 1.27 较上年差异 3.96 1.58 12.9 -60.41 管理费用 4.74 9.12 0.6 3.65 5.23 较上年差异 4.38 -8.52 3.05 1.58 净利润 -6.78 0.2 -15.56 1.01 2.01 -0.64 较上年差异 -8.77 16.57 1 -2.66 计提坏账准备时: 转回时:
延伸资料:
1.国际金融报:科龙案全揭秘:昔日舞资本长袖 今朝领终身红牌 2.21世纪经济报道:科龙案查处始末 3.新浪财经专栏:德勤“科龙劫” 4.德勤在科龙事件中的角色分析
……
科龙动荡时期
1999年4月,潘宁65岁时选择了离开一手创立的 科龙,功成身退,全家移民加拿大,正式开始了 退休生活。 • 王国端从潘宁手中接过科龙帅印。同年,科龙电 器(00092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市, 再次保住了冰箱全国销量第一的地位,并创造了 连续9次全国销量第一的佳绩。 • 然而,自从上市开始,科龙便开始出现大额亏损, 2000年首次出现了高达6.78亿元的亏损。 • 2001年净亏损15.56亿元。科龙的巅峰时代从此 结束。带上了ST的帽子
内容回顾
1
背景介绍 案例分析 处罚处理 总结评论
2
3
4
利润操控手段总结
净利润 主营收入
主营成本
三项费用 各类税金
虚增收入 4.03亿元
虚转销售成本 2.97亿元
虚转安装维修费 用0.17亿元
少计提存货跌价准 备0.31亿元
虚增利润 1.2亿元
案例学习体会
特定时代背景 外部审计失职 监管部门缺位 违规成本低廉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 案例分析
杨晓彤 许丽娜 张龙杰 张 珊 尹安琪 张瑞婷 闫应蕾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二、案例分析 三、处罚情况 四、经验教训

科龙的黄金时代


1、潘宁时代的科龙
84年,时任顺德市容桂镇工交办副主任、 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已年过50的潘宁, 花了24元买回几本制冷书,借来9.8万元试 制费用,带领100余名工人在简易工棚里, 在木头搭建的生产线上,经过昼夜奋战, 用手工锤敲出国内第一台双门冰箱,开始 了科龙电器发展的历程。 1996年7月,科龙电器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 功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
操 纵 手 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操 纵 手 法
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科龙利润情况一览表 单位:亿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中期 年报 44.12 27.9 47.2 48.78 61.68 1.27 3.96 1.58 12.9 -60.41 4.74 9.12 0.6 3.65 5.23 4.38 -8.52 3.05 1.58 -6.78 0.2 -15.56 1.01 2.01 -0.64 -8.77 16.57 1 -2.66

违规成本分析
1.对科龙电器处罚仅60万元,对公司及高管累计处罚仅135万元; 2.根据2004年报披露,公司执行董事等高管薪酬均为百万以上; 3.处罚仅为公司数亿元净利润的百分之一。
参考资料
主要资料:
1.深交所网站:科龙电器2001-2004年报 2.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科龙电器及顾雏军、刘从梦等相关人员)证监罚字[2006]16号 3.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资产减值 损失影响 利润表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 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 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中,有0.5亿的坏账准备转回
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 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
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 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 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 理了。 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科 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那么,我们怎样确认这是一笔坏账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