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应对措施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应对措施
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 教育。生产单位必须 与施工单位进行现场 检查交底,施工单位 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 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 安全措施交底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4
是否制定了相应的作 业程序、安全防范和 应急措施?
5
是否严格执行“三不 进入”?
6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 是否已做好工艺处理?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监 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熟 知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 和救护方法,监护人与作 业人员约定的联络信号。 作业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 的、符合规定的救生设施 和灭火器材等
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 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 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 实不进入; 监护人不 在现场不进入
将受限空间吹扫、蒸 煮、置换合格,所有 与其相连且可能存在 可燃可爆、有毒有害 物料的管线、阀门应 加盲板隔离,盲板处 应挂牌标识
23
是否已采取了有效的 安全防火措施,配备 了足够适用的消防器 材?
24
电焊机二次侧及外壳 是否进行了接地或接 零保护?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 间距不小于5米,二 者与动火作业地点 不小于10米
按标准配备消防器材
接地良好,接地电 阻不大于4欧姆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25
在多人或交叉电焊作 业场所是否设有防护 遮板?
现场设立安全警示 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按标准配备个人防护 用品,选用的防护用 品、用具应是国家认 可的厂家生产的合格 产品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 电、气焊工具,保证 安全可靠,不准带病 使用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22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之 间的间距以及二者与 动火作业地点之间的 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26
在高空动火作业,是 否采取了防止火花溅 落的措施?
27
需在盛装或输送可燃气体、 可燃液体、有毒有害介质或 其他重要的运行设备、容器、 管线上进行焊接作业时,设 备管理部门是否对施工方案 进行了确认? 在盛装或输送可燃气体、可 燃液体、有毒有害介质或其 他重要的运行设备、容器、 管线上进行焊接作业时,设 备管理部门必须对施工方案 进行确认,对设备、容器、 管线进行测厚,并在动火作 业许可证上签字
保持良好通风,必 要时强制通风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1
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 证上岗?
2
劳保着装是否规范?
3
作业人员和监护人是 否了解现场情况,清 楚潜在的风险?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 持有有效的特种作 业证
必须戴安全帽、防护 眼镜、防护手套、穿 工作服、劳保鞋,若 进入有腐蚀介质的受 限空间,必须穿戴防 腐工作服、防腐面具、 防腐鞋及手套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10
是否使用卷扬机、吊 车等运送作业人员?
11
是否是易燃易爆环境?
12
取样分析是否有代表 性、全面性?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不得使用卷扬机、 吊车等运送作业人 员,作业人员所带 的工具、材料须进 行登记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 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 压不大于12V的防爆 安全行灯,行灯变压 器不得放在容器内或 容器上;作业人员应 穿戴防静电服装,使 用防爆工具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4
动火监护人员是否持 证上岗?
5
是否有动火作业程序 或安全规程?
6
动火证是否实行“一 处、一证、一人”?
动火监护人应有岗位 操作合格证,应参加 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组织的动火监护人培 训班,考核合格后由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 放动火监护人资格证 书
没有时,监护人停止 其作业
1
电、气焊作业人员是 否持证上岗?
2
劳保着装是否规范?
3
动火人和监护人是否 了解现场情况,清楚 潜在的风险?
电、气焊作业人员 必须持有有效的焊 工证,其他用火人 员应持有效的本岗 位工种作业证
必须戴安全帽、防护 眼镜、防护手套,穿 工作服、劳保鞋,电 焊工必须穿戴绝缘手 套、绝缘劳保鞋
作业前必须进行安 全教育,现场情况 要交底
动火作业前是否清除 了动火现场及周围的 易燃物品?
用火点周围要清除易燃物, 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 沟等处采取覆盖、铺沙、水 封等手段进行隔离。用火点 30米以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 气体;15米范围内严禁排放 各类可燃液体,也不可进行 装卸作业;在同一动火区域 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 和喷漆等施工
劳保用品
事故的产生是 一些非需能量 相互作用的结 果,消除引发 事故的触发能 量是防止事故 发生的关键步 骤。
对每一个现场 作业要有严格 的申请、审批 和作业检查程 序。
对作业的有关 人员,要进行 安全培训。
根据作业环境 的特点和具体 情况,选择、 配备和使用劳 动防护用品。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18
受限空间内的通排风 是否良好?
按照国家标准设置 照明
设备的出入口内、外 不得有障碍物,保证 其畅通无阻,便于人 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在特殊情况下,作业 人员可戴供风式面具、 空气呼吸器等。使用 供风式面具时,供风 设备必须安排专人监 护
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 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 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 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 要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 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 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 必须放置在容器外部
三、危害识别
1、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 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一张动火作业许可证 只限一处用火,实行 一处(一个用火地 点)、一证(动火作 业证)、一人(动火监 护人),不能用一张动 火作业证进行多次动 火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7
动火部位与“动火作 业许可证”是否相符?
8
施工动火涉及到其他 管辖区域时,相关方 是否进行了会签?
9
系统是否彻底隔绝?
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 应对上、中、下各部 位取样分析,保证受 限空间任何部位的有 害物质含量合格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13
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 件的设备,在断电后 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安 全防范措施? 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 件的设备,应在停机 后切断电源,摘除保 险,并在开关上挂上 “有人工作、严禁合 闸”警示牌,必要时 拆除转动部件与电机 连接的联轴器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7
对盛装过能产生自聚 物的设备容器,是否 做过加热试验?
8
在缺氧、有毒环境中, 是否佩带隔离式防毒 面具?
9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是 否使用安全电压和安 全行灯?
对盛装过能产生自 聚物的设备容器, 作业前应进行工艺 处理,采取蒸煮、 置换等方法,并做 聚合物加热试验
6
一、八大风险作业
动火作业 高处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
动土作业
八 大 风 险 作 业
吊装作业
设备检修作业
临时用电作业
抽堵盲板作业
二、风险作业分析思路
如何分析作业风险
存在什么危害
谁会受到危害
危害怎样发生
二、风险作业分析思路
1、存在什么危害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 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作业活动前,应查找和辨清两 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根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源(能量或能 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锅炉、危险化学品等)。 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 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 环境因素。
14
是否存在交叉作业?
15
是否有防止人员误入 的措施?
应有防止交叉作业层 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 的安全措施
在受限空间入口处 应设置“危险!严 禁入内”警告牌或 采取其他封闭措施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16
作业场所照明光线不 良或过度?
17
设备的出入口内外是 否保证其畅通无阻?
必须直立摆放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16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是 否在烈日下曝晒?
17
电焊回路接线是否正 确?
18
在有可燃物或易燃物构 件的凉水塔、脱气塔、 水洗塔等内部进行动火 作业前,是否已采取了 防火隔绝措施? 凡在有可燃物或易燃 物构件的凉水塔、脱 气塔、水洗塔等内部 进行动火作业时,必 须采取防火隔绝措施, 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 灾
二、风险作业分析思路
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可从人身伤害(包括人身伤害、疾病、死亡等)、财产 损失(包括停工、违法、影响信誉等)和环境破坏(包括工 作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考虑。
3、 伤害怎样发生
要针对不同危害的特点,辨别和了解伤害发生的条件、 时机和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伤害 的发生。如,火灾的发生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火灾三要素: 点火源、易燃物和助燃物),如能控制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不 出现,就能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
按国家标准设置照 明
五级风以上(含五级 风)天气,禁止露天 动火作业。因生产需 要确需动火作业时, 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五、作业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