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制定图书馆法的必要性和对策
论制定图书馆法的必要性和对策
图书馆法的渊源首先是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 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 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的 文化活动。 ”其次是现有的图书馆法渊源包括各地
图书馆法规和各部门规章里涉及图书馆的规定。 具体有文化部制定的 《省、(市) 自治区图书馆条 例》,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法》里提到的图书馆对教 育的意义,以及《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等其他 有涉及图书馆方面的法律。 另外还有各地方制定 的 法 规 ,比 如 《上 海 市 公 共 图 书 馆 条 例 》、 《 深 圳 市 公共图书馆条例》、《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条例》 等。 国际公约方面,我国加入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及 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了 公民和儿童享有的政治文化权利, 其中平等利用 图书馆权利是文化权利的重要一点; 涉及出版物 国际交换的《关于出版物国际交换的条约》、《关于 国家间政府出版物及政府文书交换的条约》;与图 书馆密切相关的著作权方面国际公约,如《伯尔尼 保护文学及艺术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
世界上图书馆法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 史,我国图书馆事业也经历了近六十年的建设与发 展并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规模。 但是,图书馆法律 问题真正受到国人关注的却是近几年的事,长期的 人治状态造成《图书馆法》的缺失,图书馆作用表现 的隐蔽性、滞后性使图书馆管理长期得不到法律的 关注,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作用和权利义务得 不到法律的界定和保障。 鉴于此,积极探讨制定图 书馆法的必要性和对策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
图书馆法除了具有法律强制性、稳定性的特点 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性。 首先,基于图书馆的公益 性, 图书馆设置投资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非常明 确,但正是基于其公益性,它完全依赖财政支持, 所以只能是一个概括规定, 具体要随着财政收入 的增减作细化规定。 其次,图书馆与读者关系的特 殊性决定了读者的权利义务将是图书馆法的重 点。 图书馆的公开性、全民性决定了读者权利的广 泛性、深入性。 最后,图书馆法责任体系的综合性。 图书馆事业涉及社会面广, 其责任体系涉及的方 面非常复杂多元, 既包括图书馆内部以及和读者 的责任体系,也包括对其设置主体的责任问题,其
(二)是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
步入新世纪,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的数量年年都 在增长。 但是,数以万计的各类型图书馆缺乏统一 的严格管理和规范。 许多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已经 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我 国图书馆已具备了相当规模。 各类型图书馆馆舍、 人员和设备在数量上数十倍地增长, 质量也在不 断提高; 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正逐步在 图书馆各个领域应用; 与国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 作不断扩大。 图书馆以其特有的手段和方式,为国 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决策,为企业、个人及 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高质量、 高效率的 信息服务。 图书馆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 替代的位置。 图书馆事业只有走依法改革、依法发 展、依法管理的道路,才能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国家每年对图书馆事 业的投资总量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 但是, 多年 来, 图书馆事业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导致了投资 的低效率和严重的资源浪费, 图书馆事业发展不 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 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管理 的痼疾。 事实上,图书馆事业管理中存在的政出多
一,调整国家与图书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国家 与图书馆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以及以此而及的 财政关系、 人员编制任免关系等一系列关系;其 二,调整图书馆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他组织包括政府图书馆设置部门以外的其他部 门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比如财政部门,税收 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其三,调整图书馆与读者 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据, 读者与图书馆的权利义务 关系既包括读者享有的公平、 免费借阅权等读者 权利, 也包括读者在图书馆进行活动应尽的注意 义务;其四,基于图书馆对文献收藏的整体性,图 书馆法还应该调整各系统各地区不同级别图书馆 文献信息资源协调问题。
(三)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服务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不同利益 群体之间、社会机构之间、社会机构与公民之间的 利益关系变得日趋复杂。 图书馆作为一个庞大的 社会信息资源保存、传播与服务系统,其服务活动 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是支撑社会文化、教育、科研 等事业的基础性公共服务机构。 多年来,国家实施 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政策, 使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 的发展。 但是,由于长期缺乏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制 约与监管机制, 图书馆行业屡屡出现因政府的不 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渎职、图书馆管理的衙门 化、服务不规范等导致的侵犯用户权益的现象。 甚 至出现读者与图书馆的矛盾激化,图书馆因资金、 设施、专业人员短缺而难以为继等严重问题,致使 公民享受社会公益服务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 障。 要调节社会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服 务,仅靠零散的部门规章和条例是远远不够的,需 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立法资源, 及早制定功能相 对完备的图书馆法。 例如,针对图书馆服务无法满 足用户需求的矛盾, 规定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投资 兴办的图书馆的职责、权利、任务以及机构、组织 活动原则;提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人员录用标准、 服务标准和相应的考核监督要求; 规定图书馆用 户的权利义务, 调整图书馆尤其是国家与各级政 府部门投资兴办的公益性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相 互关系。 此外,针对政府以及图书馆主管机关的不 作为,制定最低投资保障,建立监督机制。
收 稿 日 期 :2009-01-09 作者简介:谢雪莲(1974-),女,广西横县人,广 西 民 族 师 范 学 院 图 书 馆 助 理 馆 员 ;黎 晓(1972-),女,广西上思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
究员。
·143·
谢雪莲,黎 晓 论制定图书馆法的必要性和对策
他单位组织的法律责任问题。 图书馆法调整的对象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其
·144·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政府职能与社会管理模式转变的 需要
法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目前, 我国正在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 场经济之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完 善,要求社会管理方式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 济就是法制经济,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图书馆事业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 革的过程中,公共资源配置、公共事业的监管方式 都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通 过专门立法管理包括图书馆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 事业借助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以国家的强制力保 证法律的实施,使政府管理职能加以转变。 具体说 来,制定图书馆法,调整、规范政府对图书馆事业 的管理方式, 需要明确规定政府在图书馆事业管 理中的角色,通过对政府管理职责、义务、授权范 围等的规定, 保障涉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公 共政策与管理目标的落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滞后性使图书馆管理长期得不到法律的关注。 只有加快图书馆立法步伐,提高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程度,才能最终完善
整个图书馆的法律保障体系,解决困扰图书馆管理的诸多法律问题,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法,必要性,对策
中 图 分 类 号 :D920.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696X(2009)02-0143-05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监督和制约是多向的,政 府机构、 图书馆以及广大读者和社会公众都应参
与其中。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现有公共事业管理的 薄弱环节,保障公平服务使图书馆在传播知识、培 育和支撑全民族的研究创新精神、推进科学研究、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大的 作用, 并成为补充义务教育、 支撑终身教育的机 构 ,满 足 建 立 学 习 型 社 会 的 需 求 [3]。 21 世 纪 是 法 治 日益规范和完善的时代,制定图书馆法,是建设法 制 社 会 不 可 缺 失 的 内 容 。 21 世 纪 是 知 识 经 济 和 网 络时代。 面对知识爆炸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人 们对图书馆作用的需求更高, 而图书馆事业要健 康顺利地发展下去, 就不得不依靠图书馆立法来 加以保障。
(四)是调整图书馆与各种社会关系的需要
立法的宗旨是要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 图书 馆法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由国 家权力机关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定和认可的、 调整 国家在发展图书馆事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图书馆法的作用就是调 整图书馆领域内国家与图书馆之间、 图书馆与其 他组织之间以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等在图书馆活 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协调图书馆信息服务活动 过程中各主体之间产生的各种矛盾关系。这些关系 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图书馆之间在涉及政府对 图书馆的资助、管理和图书馆为履行保存国家文化 典籍及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等方面产生的权 利义务关系如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图书馆的设立、 预算、编制、服务规范等;图书馆与公众(读者)之间 在图书馆服务和公众利用图书馆过程中产生的权 利义务关系;图书馆与出版者和其他缴存义务人之 间在出版物缴存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图书馆与 作者、 捐赠人和资助人之间在涉及版权的合理使 用、法定许可和捐赠的图书、物品、资金使用中产生 的权利义务关系;图书馆之间及其与其他信息服务 商之间在资源共享、采购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产生的 权 利 义 务 关 系 等 [4]。 开 展 图 书 馆 立 法 ,就 是 要 以 宪 法为依据,遵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采用 法律形式将这些社会关系固定下来,以保障、指导、 协调图书馆建设,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保 障公民能获得平等的阅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 的制定工作于 2001 年 初 已 经 正 式 启 动 。 “图 书 馆 法 ”是 协 调 国 家 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各级政府组织、图书馆与读者 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 工具和手段。 图书馆立法的过程就是针对存在的 图书馆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寻求解决办法并使之 法律化、 制度化的过程, 当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 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也就萌生了,立法的时机也就 成熟了。 笔者认为图书馆立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